在历史上,诛九族居多,但是明朝朱棣却灭了这个人的“十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在看古装电影或者连续剧的时候,有人犯了大错,经常会听到“诛九族”一说。
“诛九族”也就是除本人外,从罪犯的高祖直到玄孙全部杀掉,这个“诛九族”刑罚来自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可以说是在中国古代刑罚中比较野蛮残酷的了,这项刑律压制秦人有百年之久,但是对后世影响却不只是百年。
举两个例子,隋末大业年间,杨玄感起兵造反,后隋炀帝将其尸体五马分尸,并罪及九族。另外还有明朝大丞相胡惟庸,邀朱元璋到其宅院看泉,然而却埋伏着许多带兵器的人。朱元璋知道后,气的肺都要炸裂了,随即将胡惟庸抓捕,并诛杀九族。应该在历史上还有更多诛九族的,各位友友知道的可以在评论区进行分享。
在历史上,诛九族居多,但是明朝朱棣却灭了这个人的“十族”,九族之外又加上“师族”,当其面杀掉873人,这个人便是明朝的方孝孺。
方孝孺为浙江宁海县人,曾以"逊志"命书斋名,方孝孺小时候聪明机智爱学习,乡里乡亲都称他为"小韩愈"。
由于朱元璋去世后,燕王朱棣和建文帝进行了4年的皇位争夺。最终,燕王朱棣占领了明朝首都南京。在此之后,众多建文朝的文武大臣看到形势这样,便纷纷向投降于燕王朱棣。然而,方孝孺却拒不投降。
其实燕王朱棣从心里上来讲,并没有想杀掉方孝孺的初衷,当然更没有灭其族的想法,也就是还想用一用方孝孺,让他效力罢了。
可是,方孝孺偏偏是个宁死不屈的一个人,朱棣前去召见他,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连个照面都不打一下。气的朱棣就命令手下人把他从家里拖出来,然而方孝孺全身披麻戴孝,当众大哭大嚎,为了安抚其情绪,就安排他的学生规劝他。他便是谁去劝说,就破口大骂谁。搞得朱棣没办法,又考虑方孝孺在读书人中的有一定的影响力,随即将其关进监狱,继续安排人进行劝降。
直到朱棣登基典礼那一天,按照惯例是要有人写劝进表的,也许是各位大臣都感觉资格不够或者才疏学浅,都推荐方孝孺来写,感觉这个重要的事情非他莫属。于是燕王朱棣听了众臣的建议,把方孝孺从狱中放出来,方孝孺见到朱棣后,仍然当庭放声痛哭。朱棣递给他一支笔安抚说:“方孝孺,这个诏书除了你没人有资格写,大家也是力荐与你”。方孝孺接过笔后,把笔扔到一旁,指着朱棣,边哭边骂,说大不了就是一死,即位诏书是不能写。
当众被惹恼的朱棣对他说:“难道你就不怕诛九族吗?”。方孝孺听后,更显了读书人的气节,没有被吓倒,反而声音更高地回答到“九族算什么,就算诛了我十族,我也不写。"
恼羞成怒的朱棣,把他的朋友学生也被当作一族,和其他九族加起来,抓了873人,当着方的面,一个个杀掉,方孝孺随后也被凌迟处死。另一种说法是方孝孺被车裂于午门街市。
无论是车裂也好,凌迟也罢,方孝孺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被灭十族的人,(历史上景清也是被灭十族的)。
后人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为了自己的气节不顾及他人生命,有人说就是愚忠,各位友友,我是
@文史江湖说
,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你是怎么看方孝孺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