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宋高宗来说,秦桧是否通敌并不重要。
或者说,高宗是需要秦桧通敌的。1127年“靖康之变”,金军将徽钦二帝和大批的宫人、官员都掠到北国。秦桧在1130年返回宋,自称是杀了看管的金兵,才逃回来的。这种说法在当时很多人都表示怀疑,如果说是逃回来的,金军戒备森严,钻空子逃命必然千难万难,秦桧居然还能带着家眷安全到达?
事实是,秦桧是变节投金之后作为金人“卧底”返回的。《说岳全传》中为此还杜撰了一个细节,说秦桧的妻子王氏与金兀术(完颜宗弼)私通,才让秦桧获得了金兀术的信任,后来兀术又把这夫妻二人作为卧底送回南宋。从宋高宗对于秦桧的重用来看,他利用的正是秦桧可以和金人“说上话”这一点。
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中唯一没有被掠走的一个,这也是他得以继位的原因。作为“幸存者”的赵构有着严重的“恐金症”。赵构是徽宗的“非宠妃”韦氏所生,母子俩所受的关注都很少,在金军围困东京的时候,提出要送宗室做人质,不得宠的赵构就被选作人质送到金营,赵构的“恐金症”就是从那段时间开始的。赵构继位的最初几年,一直受到金军的围追堵截,甚至乘船逃下海。虽然最终在杭州定都,相对稳定下来,但是对金人的恐惧却是刻在骨子里了。虽然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赵构的恐惧却没有消除,一直谋求与金人讲和。
当然,除了恐惧,赵构还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岳飞提到的“直捣黄龙,迎还二圣”,“二圣”就是被金国俘虏的宋徽宗和宋钦宗。“二圣”如果迎回,赵构就必须退位,所以,最抵触“迎回二圣”的就是他。
所以,赵构对金的整体策略是“以战佐和”。岳飞是战的那把剑,秦桧是和的另一把剑,不过最终目的是和。与金的关系暧昧不清的秦桧正是赵构对金求和时特别需要的一个人,他怎么会在意秦桧有没有叛国呢?当然,秦桧杀了岳飞,成了和议,在朝中权势熏天,渐有“独大”之势,为赵构所忌惮,也是事实。
(二)确实有义士试图刺杀秦桧为岳飞报仇。
此义士名叫施全,在清人钱彩的小说《说岳全传》中,施全曾经是岳飞的部将,岳飞被害后,施全潜入临安(杭州),埋伏在众安桥,伺机刺杀秦桧,结果刺杀失败,施全被杀。史书上确有此事,更为壮烈的是,施全并非岳飞部将,而是殿前司的一名小校,他行刺时砍到了秦桧的轿杆。秦桧问他主使人,施全的回答是:“举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秦桧大怒,将施全处以极刑。
(三)岳飞遗言并非《满江红》。
这是影片《满江红》保持到最后的悬念,也是影片获得高票房的原因之一(贺岁档,老谋子,沈腾,四字弟弟当然也都是,但岳爷爷的号召力也是),不过,岳飞遗言却要简单得多。岳飞出身农家,兴于行伍,上学不多,而自学不辍,所以,他具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在军人地位普遍偏低的两宋,是难得的儒将。岳飞虽然作品不多,但水平都较高。目前他流传于世的作品,有词三首,《满江红》二,《小重山》一,诗数首,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批奏折、文章。因为南宋初军官的文化水平偏低,所以他们的奏折多为秘书代笔,而岳飞往往亲自动笔。
注意,《满江红》是词牌名,而不是题目。岳飞最有名的《满江红》就是那首《怒发冲冠》,另一首是《满江红遥望中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另一首《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可以看到,影片中“瑶琴”的名字就取自这首词。因为《小重山》的风格与前两首《满江红》差距较大,也有人认为并非岳飞所作。不过,词的风格,和词牌密切相关,《小重山》和《满江红》的壮怀激烈本来就不一样。
我们姑且认为这三首都是岳飞所作。《怒发冲冠》的意气风发,悲壮热烈,一般认为是写于岳飞刚刚获封节度使、经略一方之时(那时岳飞刚刚三十出头,是“中兴四将”中年纪最轻的一个,其他三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都要比他大十岁以上)。
至于岳飞的遗言,其实只有手书的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四)王氏为什么成为四跪像之一。
在影片中没有出现的秦桧妻子王氏,是西湖岳坟前的四个跪像之一。这个女人,在陷害岳飞这件事上,发挥的作用并不小。《说岳全传》综合之前野史中的记载,描述了这么一段情节:岳飞冤狱兴起,虽然秦党百般构陷,对岳飞也施以种种非人的酷刑(影片中张大受刑的片段,估计灵感就来源于《说岳全传》的相关段落),但是岳飞始终没有招认谋反。
时间已经到了这一年的除夕之前。秦桧夫妇在府中东窗下围炉饮酒。秦桧因岳飞始终不肯招认而发愁,说案子定不了,这人就是关着不好,放了也不好。王氏于是用炭箸在炭灰中写了七个字“缚虎容易纵虎难”,写完后立即抹掉。一言提醒了秦桧,当即把一个黄柑剥空,写了一个处死岳飞的手令,藏于柑内,当晚送到狱中。岳飞于除夕之夜遇害。岳云、张宪则在7天后的正月初七“人日”遇害。
(五)《说岳全传》中的何立。
在小说中,秦桧有一个管家叫何立。不过这个何立肯定不是秦桧身边的得意人,因为给他派的差事都很难办。话说岳飞在被捕之前,金山寺的老和尚道济,曾经赠给他八句诗,预示他最终遇害的一些细节,结果句句应验。因此岳飞在遇害之前,曾说悔不听道济之言,致有今日之祸。因此,秦桧就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济和尚。结果,何立刚刚见到道济,道济和尚就圆寂了。
何立的第二个差事更难办。秦桧和王氏去灵隐寺烧香,遇到一个疯疯癫癫的和尚“叶守一”,在僧房的墙上题了一首诗,第一句就是秦桧夫妻的私房话“缚虎容易纵虎难”,之后这和尚言语之间又涉及很多岳飞一案,比如“蜡丸里的纸,都是皱的”(金兀术给秦桧传递消息,用的就是蜡丸)等,说得秦桧心惊肉跳。疯僧叶守一还预言秦桧将被姓施的刺杀,结果从灵隐寺返回的途中,秦桧就遇到施全行刺。
秦桧于是再次命何立去捉疯僧,没想到疯僧飘然不见,只留下一个帖子,让何立到“东南第一山”去找他。秦桧认为何立徇私放人,于是监禁了他的老母妻子,命他动身去寻找疯僧。何立找了很久,后来在一次梦中来到了“东南第一山”,才发现这里其实是地府,而“叶守一”实际上是地藏王菩萨。何立在地府看到了秦桧在受惩罚,并让他捎话给王氏说“东窗事发”了。地藏王怜惜何立是个孝子,就送他回到了阳间。何立回到临安不久,秦桧就死了。实际上,《说岳全传》中关于岳飞死后秦桧夫妻所得到的地府报应,通过很多个故事去描写,何立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