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的一天,大明的开国元勋们,兴高采烈地来皇宫参加皇帝举办的晚宴。不少人已经在私下得到了消息:从前给皇帝做珍珠翡翠白玉汤的那位厨师,找到了。
说起这道汤,皇帝朱元璋一直念念不忘,他常说:那是他生平喝过最好喝的汤。皇朝建立后,他曾邀请天下名厨进宫烧这道汤,但每次都觉得味道不对。
今天,当年的厨师来了。
喝汤
大殿上,行礼完毕,宾主落座。很快,汤被端了上来,小碗分装,上面还加了盖子,显得非常精致。
群臣们交头接耳,都显得很兴奋。此前,皇帝已经请了不少名厨来做这道珍珠翡翠白玉汤,众人也跟着皇帝喝过几次。虽然每次的食材都有所不同,味道也不一样,但共同点都是:人间美味,回味无穷。
大家都在猜测,这次珍珠翡翠白玉汤,会是什么食材和味道。皇帝说过,这汤是人间美味。而这次的厨师,又是当年让皇帝念念不忘的那人。综合所有的信息看,这次的汤一定会令人回味无穷。
喝汤之前,皇帝特意请出了传说中的厨师。她是一位老婆婆,身手却堪称矫健,虽然见到群臣后,显得有些紧张,但很快就适应下来了,同时也打开了话匣子。
老婆婆先从和朱元璋见面开始讲起,称赞他从赤贫、困顿中起家,靠着英明神武的性格,夺取天下,驱除蒙元,也使像自己一样的底层百姓能过上新生活,又称赞皇帝发达富贵不忘本,还是惦记着这珍珠翡翠白玉汤等等。
还是皇帝结束了老婆婆的滔滔不绝,传旨:用膳。
当碗盖被揭开的一刹那,所有人都惊呆了。难道人间美味,就是这么质朴的食材制作而成的?只见汤里有一块豆腐,还有几片有点烂了的菠菜叶和白菜梗,有人用勺子搅了几下,能舀起来些许糙米。
难道是出了什么差错,御膳房的人端错东西了吗?大家不约而同地捏了把汗,偷眼瞄向朱元璋。
皇帝气定神闲地坐在那里,舀了口汤放入口中。难道这,就是他心心念念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珍珠、翡翠、白玉,都在哪里?
群臣们对这汤的排斥,在心里达到了极点,但是,皇帝分明已经喝了这汤,自己不喝怕是过不了这关的。于是,所有人有样学样,开始喝汤。
汤入口中,极为难喝,这豆腐分明有点变质,汤的味道更接近于刷锅水。群臣中,穷苦出身的大有人在,这个味道让他们不自觉想起了几十年前。
那时候,蒙元拉壮丁修黄河堤坝,又遇到瘟疫,那时候世道可谓是民不聊生,那时也是自己最艰难的岁月,长时间忍饥挨饿,差点没挺过来。
大家记得当时,能喝上一口汤,吃上一口饭,就已经是天大的满足了。可现在天下平定了,皇帝怎么会爱喝这个味道的汤?
训诫
朱元璋吃完老婆婆做的豆腐汤后,连连称赞。皇帝都说味道好了,群臣们只得搜肠刮肚地寻找称颂之词,朝堂之上一片祥和。
老婆婆明显受到了感动,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高呼“皇上圣明”,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委屈”。
她说,在给皇帝准备食材时,被人斥责,说这些东西不能给皇上吃,还质问自己食材里哪个是珍珠,什么是翡翠,白玉在哪里?接着,她又指着汤碗解释,糙米是珍珠、菜叶是翡翠、豆腐是白玉。然后还让皇帝来评理。
老婆婆的举动,明显出人意料了。群臣面面相觑,望向皇帝和老婆婆。皇帝脸上露出一丝不悦,随即恢复平静。他屏退老婆婆,在朝堂之上开始了宣讲。
原来,皇帝今天请大家喝汤,用意是很深刻的。天下初定,王朝新建,还有蒙元残余势力在北方蠢蠢欲动。这时候,更要随时警惕,提防对手反攻进入长城。
群臣大多数都是出身底层穷苦人家,世代为农。就连皇帝自己,作为前朝理学家朱熹的后代,家族也被迫流落民间。
自己之所以最终能取得天下,除了是群臣辅佐,将士用命外,更关键的是蒙元统治阶层贪图享乐,对底层却是苛捐杂税、残害百姓、丧失人心。
如今,天下变了,皇帝担心的是江山永固和千秋万代的事情:大明朝一定不能走元朝的老路。然而,令皇帝担心的是,打天下的人中有一些在守天下时候,渐渐变了,变得开始追求享乐起来。
今天这顿饭,就是让所有人忆苦思甜,认清天下局势,需要引起重视。
说到这里,皇帝环伺群臣,道出了那段名言:“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乱为众所推……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
原来如此,皇帝想讨伐蒙元残部了啊。听到这里,群臣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心病
宴会结束了,老婆婆也走了,朱元璋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他下令:杀了老婆婆。指挥使领命而去,没多久就回来复命了,还找回了证据。“伴君如伴虎”一词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那么老婆婆为什么会得到如此好的结局呢?
老婆婆和朱元璋相遇的时候,是朱元璋最为落魄的岁月。那时他在皇觉寺出家,被派到灾区化缘。老百姓自己都没东西吃,怎么会有多余的食物给一个小和尚?
朱元璋饿倒在路边,奄奄一息。是路过的老婆婆用身边仅有的一块豆腐、几片菜叶和一把糙米救了朱元璋的命。
但是,她不了解的是,朱元璋好面子,记恩又记仇。自己对朱元璋的救命之恩,朱元璋记住了,为此,找到她时,朱元璋重重地赏赐了她。
而她的杀生之祸,来源于她在朝堂之上的话语。珍珠、翡翠和白玉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包括朱元璋的人生经历在内的很多话,她不能说。这些话,朱元璋自己说叫做自嘲,而她当着众人面说了,叫揭短。
天下初定,皇帝需要一个合理合法的身世证明,向天下表明自己的合法性。所以,朱元璋翻遍书籍,终于找出了一百多年前的名人朱熹当先人。借此表明,自己身世不凡,能掌握天下。
皇权的合法性是头等大事。老婆婆不懂朱元璋的心思,热情表达出的几句话,送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