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李建成没有在玄武门被杀,可能超越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迪丽瓦拉
2025-08-03 14:34:04
0

说起李世民,谁都知道他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玄武门之变”就是李世民一手策划并以此夺权的一场著名政变。但是,

各位了解被李世民杀掉的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吗?

在影视作品中,这两人完全就是废物的角色,胆小、龌龊、卑鄙、下流就成了他哥俩的代名词,可是

你知道历史上这哥俩的真实情况吗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李建成和李元吉。

话说大唐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唐高祖李渊,他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其中三子李元霸死得早,我们就不聊他了。

唐史把李建成说得不堪,是因为刻意掩盖和篡改,但事实胜于雄辩,

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非常有能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招揽人才。

由于李建成是长子,所以在很早时候就协助父亲处理一些政务,颇有政治和社交手腕。人才是造反的第一生产力,李渊很明白这件事,所以在晋阳起兵前,李渊就派李建成去河东招揽豪杰,为起兵打下了良好基础。

而李建成也一直很注重人才的收纳,名臣魏征、王珪、韦挺等都是李建成的高参。而魏征和王珪都为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可以间接地说贞观之治有李建成一份功劳。

在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

李建成是把社交能手,且智商和情商均在线,

否则以李渊的老辣和谨慎,不会把招兵买马、招贤纳士这么重要又机密的事交给他去办。

二是出谋划策。

李渊起兵之初,兵力不够,他想联络北方的突厥人给予自己支持,但是突厥提出让他自立的条件,李渊性格谨慎,即使起兵也意在勤王,绝不背叛,次子李世民及众将力劝也说服不了李渊。

后来,李建成赶回了太原,李渊见到他非常高兴,待李建成了解情况后,告诉父亲,可以参照商朝伊尹之事例,只废掉残暴的杨广,另立

代王杨侑为皇,此既不负先帝,也可师出有名。李渊听后觉得有理,遂听从了李建成的意见,突厥人也认可了这个决定,所以赠送良马并出兵相助,至此李渊起兵才有了底气和把握。

由此可见

李建成的机智且深谙政治

,也正因如此才深受他父亲和众将的信赖。

三是维稳大唐后方。

在李唐统一天下过程,李世民主要任务是逐鹿中原,而李建成则驻扎后方,抵御突厥和刘黑闼。

公元622年8月,李建成和李世民在雁门关击退突厥;同年年底,李建成在魏州斩杀刘黑闼;公元623年,突厥进犯朔州,李建成领兵迎战;公元625年,突厥入寇并州,李建成领兵前往幽州准备和突厥开战。

虽然李渊起兵后,给突厥送重金希望稳定后方,可突厥依然不停骚扰后方。李建成多次抵御突厥,让李世民和窦建德、王世充等人在中原决战没有后顾之忧。

由此可见,

李建成有勇有谋,全局观强,懂带兵打仗,有大将之才,

李渊敢把大后方交给他,李世民敢把后背交给他已经说明了这点。

四是打理朝政。

大唐建国初期,百姓民生刚经历一场全国性的战乱,新政权疲弱不堪,而各地反叛尚未肃清,战争还将继续,为了尽快统一全国、结束战乱,唐不断出兵剿灭,作为帝国继承人,李渊让李建成参与处理日常事务,并负责战争补给、征兵补员等重要后勤工作。

这些工作,李建成都干得很出色,保证李渊争夺天下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补充到前线。

不得不承认李建成有很强的行政能力,而且是一个多面能手,

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措施并落实到位,是不可能保证兵源和物资源源不断地供给。

总之,在大唐建国初期,

李建成因为太子的身份,必须留守都城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这是体制要求无法改变,因此关于出兵打仗,就只能让秦王李世民代劳了,这才成就了李世民征山西、战河北的赫赫战功。

他俩的情况有点儿类似汉初萧何和韩信,一个负责后勤,一个负责用兵,管后勤的功劳其实不比带兵的小,比如刘邦称帝后分封功臣,就把萧何定为第一功臣。只不过,带兵出征很容易在军队中树立威信,获得更多将领和士兵的支持,而乱世之中最实在的实力就是军队,所以李世民像韩信一样,名气和威望更大。

李建成确实感受到了二弟李世民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因此他开始处处防着李世民,一有机会也会压一压李世民的势头。而李世民在成长的过程中,野心也越来越大了,和太子李建成的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在手下将领的不断怂恿下,最终导致“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我们再聊一聊这个四子李元吉。唐朝建国后,李元吉被册封为齐王,平生没有大的功绩,但也参与过一些战役,功绩和资历都是最小的。但现代不少历史学家通过考证和研究,发现这个

李元吉其实不简单,他应该是这几兄弟里最阴险且野心最大的人。

他心里清楚,无论怎样下一任皇帝不是李建成就是李世民,跟他都没关系,如果他想要坐上皇位,那么这两个哥哥就都得除掉。因此他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不断地挑拨离间,四处煽风点火,

目的就是要挑起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争斗,他好渔翁得利

。而他确实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唐朝初年的夺嫡斗争中,李元吉支持

太子

李建成,联手共同打压

李世民

。他之所以选择支持太子是有原因的,因为相较之下,李建成实力稍弱于李世民,支持李建成就等于壮大了太子的实力,这样两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更有利于两败俱伤,然后他可以轻松收拾残局,最后自己上位。此外,太子毕竟是正统,且父皇李渊更依赖太子,帮太子也就是帮正义,即使最后没能成功让自己上位,也能捞到不少政治资本。

可惜,他没有料到的是他的二哥李世民行动这么迅速,而且如此无情,最终李元吉随太子李建成一同在玄武门被李世民杀死。

说到这场兵变,除了三个兄弟之争外,

他们的父亲李渊也负有重大责任,

他其实早就知道他们的争斗,但他没有在初期及时介入干涉,也没有在中期调整军政部署,更没有在后期强制削弱李世民的兵权,再将除太子外的其它皇子分驻外地,不得回京。如果李渊在争端发生的早、中、后期任一阶段采取了妥当的措施,那么,”玄武门之变”的悲剧应该不会发生。

可惜历史不能重演,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李渊也很快黯然退位,李世民继承皇位,但为了要掩盖血淋淋的玄武门事变,为堵上弑兄杀弟、逼父退位的悠悠众口,所以才极力掩盖大哥李建成的功绩,甚至进行抹黑,不过一场“成王败寇”的游戏罢了。

多少次午夜梦回,李世民总被恶梦吓醒,他怕他的兄弟来找他索命,为此尉迟敬德和秦琼就为李世民彻夜把守寝门,李世民方能入睡,后来二人就成为了守护万家的门神。而李世民那么努力地打造贞观之治,也是于心有愧,因为他相信如果李建成继位,一定会让大唐欣欣向荣,所以他也必须把这江山治理好,而且比李健成更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历史开讲# ?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方便以后继续观看和讨论,感谢支持![比心] 杨...
原创 圆... 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中国历史上“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在多数中国人的记忆中,留下的只是一片残垣断壁和无...
原创 此... 曹操曾经在《短歌行》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通常酒是用来解忧之物,可...
原创 战...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女性的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的家务劳动,还要承担国家责任,女...
原创 赵...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谈到,秦二世胡亥并没有任何政治抱...
原创 这...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主人公名叫徐文金,她是开国大将徐海东的大女儿,她的弟弟是原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作为开...
原创 韩... 题记 明明是秦国修的水利工程,为什么叫“郑国渠”?原来,主持此项工程的叫“郑国”,他本是韩国水利专家...
原创 秦... 在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中,打的最一波三折的应该属于灭楚之战。 始皇帝先派李信率20万大军,初期打的顺风顺...
原创 诸... 说到刘禅,大家可能想到的首先那句“扶不起的阿斗”。他的形象似乎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有人说他傻,葬送了...
原创 晚... 清朝是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大清从无到有,从昌盛到衰败完整体现了一个朝代的整个生长过程。末期的清朝,成...
原创 村... 翡翠西瓜是当时慈禧太后最喜欢的宝贝。这是用美国进口的一种玉经过好多年的打磨雕刻,出自于能工巧匠之手,...
原创 多... 一、奇人登场引瞩目 在那广东火车站呀,突然冒出个超级奇葩的人物!这位仁兄名叫爱新觉罗・州迪,那家伙...
原创 诸... 标题:诸葛亮死后姜维搞垮蜀国是玩无间道 在历史的长河中,蜀汉的兴衰犹如一场戏剧,而其中的关键人物姜...
原创 比... 【历史】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每个国家国土面积和人口,那是天壤之别,差异巨大。很多国家人口众多,如欧洲,...
原创 为... 今年年初,河南省原阳县文管所突如其来地在齐街镇麦寨村树碑设立了一块题为“万俟卨故里”的石碑。 石碑正...
原创 曾... 曾国藩在清朝的历史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晚清时期社会动荡不已,慈禧太后把握朝政,她对于朝廷事务基本上...
原创 秦... 秦国发展到秦孝公时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数年战争已经让秦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随时都有灭国...
原创 太... 一、太平天国风云起 今天咱来聊聊那段超级刺激的历史 —— 太平天国风云起!话说鸦片战争后呀,中国一...
原创 跟... 三国里面最为贤明的君主就是曹操,在曹魏集团的创业途中,曹操当好了一个伟大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曹操的内...
原创 东... “招延俊秀,举贤任能”东吴孙权任贤使能,突出表现在他一生中四次任命都督上。 东吴有三十多贤良策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