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面最为贤明的君主就是曹操,在曹魏集团的创业途中,曹操当好了一个伟大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曹操的内心也是极为复杂的,可以意气用事杀死华佗,导致自己晚年疾病复发而丧命。
曹操爱才,却又可以斩杀杨修,暴露了他的刚愎自用和嫉贤妒能。
曹操面对对手,可以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在刘备一无所有的时候就看准刘备是条真龙。
曹操也愿意欣赏人才,给关羽厚禄,放关羽过关斩将。
他是英雄,胜过奸雄,他忠肝义胆,却又阴险狡诈。
这其中蕴含了管理大道,把握大局,又不拘泥小事,能够用人,也可以废人。
一、青年曹操一心报国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举孝廉为官。
恰逢黄巾起义,曹操二话不说收编队伍清剿起义军,后因功当上了司徒校尉。
董卓谋杀何进,进京犯上作乱,控制汉献帝,妄图自己称王,这激起了曹操的不满。
董卓识破了曹操的意图,企图诛杀曹操,曹操被迫狼狈逃出皇宫,在路上面对恩人救扶,可他还是心生疑心,杀害恩人,留下“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名言。
回到僬县的曹操,再度变卖家产,组织义军,开始收拢英雄。
十八路诸侯替天行道,曹操也加入讨伐董卓的大军中,在义军中认识了刘备。曹操因为拥有一视同仁的包容心,不看重人才的位置,只认才能,为关羽说话,让关羽获得了温酒斩华雄的机会。
并允许刘关张创造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经典,让刘氏兄弟得以成名。
那个时候的曹操,满心只想匡扶汉室,救亡图存,丝毫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
在袁术称帝后,曹操收留了汉献帝,破除袁术,灭亡吕布,败刘备。
曹操一心只想挽救汉室江山,却不成被人称为奸雄,留下骂名。
一个董卓覆灭了,又冒出无数个董卓。
时势造英雄,曹操也顺应潮流,加入历史舞台。
但曹操对英雄也是惺惺相惜,吕布手下的张辽,曹操认为很有才能又是忠义之士,于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并释放了张辽,收下一元上将。
对待同族兄弟曹仁、曹洪,曹操亲手给他们实践机会,将他们培养成能独当一面的将才。
与袁绍战于官渡,袁绍拥有4个州的地盘,实力是曹操的五六倍,并且兵多将广,还收留了刘备。
袁绍本可以一举击破曹操,成为英雄,手下的谋士许攸多次向袁绍进言取胜之道。
可文臣武将的努力和进言,都没能被袁绍采纳,袁绍扶持自己的子女上重要岗位,任人唯亲。
曹操这边情况其实很不好,军队后勤供应不上,缺水缺粮缺人才,兵力对比是10万对70万,毫无取胜把握,战争初期曹操也是落于下风。
甚至南方的孙策和周瑜还准备偷袭曹操后方,可谓腹背受敌。
袁绍对人才不重视,许攸便投靠了曹操,献给曹操一份大礼,奇袭袁军粮仓乌巢。
袁绍军失去了粮草,后防不稳,军心打乱,曹操抓住战机击破袁绍,获取北方四州。
自此以后,曹操成为了三国里最有权势的诸侯,可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从未称帝,也没有废除汉献帝。
青年时期的曹操,有报国之心,能够出师有名,广纳才俊。
并能够拥有远见卓识,收留汉献帝,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能够忍辱负重,甘愿担当汉臣,得到忠君美名,进而能够说服人才。
他也有博大胸襟,可以容纳对手那边的人才,为我所用,吞并诸侯。
这就是治人之道,容人之量。
二、中年曹操南征北战愈挫愈勇
中年时期的曹操势力强大,也几遇挫折。
吞并荆州后,不幸中技,在赤壁败走麦城,几乎全军覆没。
并在华容道遭遇关羽,曹操为了活命,不惜拉下脸面向关羽求生,得以被关羽放走,放虎归山。
这之前在长坂坡,刘备的妻儿都被困当阳,赵云孤身在曹军左冲右突,解救阿斗。
曹操看到赵云如此神勇,不忍杀害赵云,就传令不准对赵云放箭,众将也心领神会没有与赵云相搏,让赵云得以逃脱。
又在长板桥遇见背水一战的张飞,明白其意,主动撤军,给了刘备活路。
因此才有了关羽还给曹操一个天大的人情,义释华容道。
这告诉我们做人做事需留有余地,不打落水狗,留条尊严,也是与己方便,说不定哪天能派上用场,要不然曹操早就丧命了。
此后曹操攻张鲁,获得汉中,并软禁马腾,惹怒西凉马超。
曹操让许褚在阵中裸衣斗马超,但还是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差点丢命。
马超带着西凉骑兵,穷追曹操,曹操身边的护卫都已战死,马超辨认出曹操,曹操只能割掉胡须、丢下战袍,狼狈不堪。
幸亏曹洪出现,挡住马超,让曹操逃走。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像曹操这样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都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可人有福气,是会得到天的照应,每次都能逢凶化吉。
曹操中年的境遇告诉我们,做人需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
为了生存和赚钱,我们应该拉下脸皮,就能获得天的庇护,中年人为了生活退无可退,可终归化于柴米油盐,也要讨生活。
管理也是一样,要懂得蛰伏,伺机而动,在绝境中勇敢探路,才能生存下去。
三、晚年时期的曹操饱受磨难
曹操获得汉中,打败马超后,势力达到顶峰。
正所谓盛极必衰,而刘氏集团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快速发展壮大。
诸葛亮是一位优秀的高管,兼具战略眼光和智慧,辅佐刘备下荆州,平益州,扩汉中,一时威震天下。
曹操这段时间和刘备对垒,负多胜少,因为竞争对手来了强力人才诸葛亮。
可曹操并未退缩,自己也拥有一大批人才,让于禁、李典、徐晃加强对荆州关羽的防范。
自家兄弟曹仁也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军,委以重任。
终于在东吴的帮助夹击下,曹操有生之年能看到关羽人头落地,人生也算是有了收尾。
这期间曹操的子女为了夺嫡,曹丕杀害了小儿子,软禁了曹植,也让曹操伤心不已。
曹操也该培养下一代人成长,于是曹操选中了一个做事方式和自己相似的曹丕,无毒不丈夫。
曹操也看中了司马懿,认为此人有大才,但也心存戒律,会不会影响他的子孙。
曹操的眼光果真毒辣,司马懿能够学姜太公钓鱼,低调生活,甚至隐居,出山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和诸葛亮抗衡,获得曹魏信任,儿子司马昭更是掌控了大权,建立晋朝。
晚年曹操也犯了错误,误杀华佗,延误了自己的病情。
曹操本可以多活几年,可无奈神医不在,失去了延寿的机会,这大概就是天意。
曹操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逐渐顺从天意,留下该留下的,为子女铺路,依靠储备的人才与外敌抗衡,也能够爱惜人才,比如雪藏司马懿。
这为魏国后期成为三国最强之国奠定了基础,毕竟蜀国只有一个诸葛亮,而吴国也只有一个陆逊,竞争对手人才会越打越少。
最终也必然是魏国取得胜利。
曹操这一生多疑冷酷,又知人善用,有容人之心,欣赏人才,做事有度,不拘小节,是成事的好领导。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曹操,积蓄势能,秉存正义,报效国家,不谋私利,行道义于天下。
又能够不拘泥于小事,夹缝中求生,包容人才,获得大家追随,从而步步前行。
人生之路不可能太平坦,强如曹操都有波波折折,我们需要乐观应战,放下面子,达成目的。
曹操是伟大的导师,他的治人之术是独特而有意义的,我们学习其要义,形成自我的管理之道,在人生路上慢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