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代名臣商鞅,最后为何惨死?商鞅的死对秦国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迪丽瓦拉
2025-08-03 18:03:00
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公元前338年,秦国的宰相商鞅被杀身亡。

按照当时的法律,秦惠文王亲自下命,对他的尸体处以了极刑——五马分尸。

这个法律,竟是商鞅自己制定的。

这是不是很可笑?

商鞅,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名相。他能混到宰相,实属人中龙凤。

这样聪明的人物,为秦国吞并六国打下基础的人物,为何落得个被五马分尸的下场?

其实,

商鞅是已死,所受车裂之刑

,不过是他人泄愤之举。到底是谁,竟恨他如此呢?

倘若商鞅死后有知,会怎么想?他会后悔生前所为吗?

一、边陲小国,秦王图治

商鞅到达秦国前,当时的秦国,还只是个小角色。

秦人先祖受封秦邑时,只是附属于周王室而存在。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有功,秦襄公获封诸侯。秦族一跃而成了秦国,秦国得以立国。凭借从周平王那里得到的“岐、丰以西”的封地,秦国开始逐渐崛起。

但对比它周边的国家,秦国还是相当落后的。

当时的强国都在争相变法,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公元前422年,秦国比邻的魏国推行李悝变法

,在魏国率先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个体小农经济制,使魏国国力达到一个高峰。楚国也在吴起变法下,开发土地,国力逐渐强盛。

而彼时的

秦国,采用的是土地国有制和奴隶制度

,国家政权被几个氏族大家把控,整体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都不利于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秦穆公励精图治

,一顿操作猛如虎,终于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但秦穆公死后,贵族们争夺着国家的权力,连秦国国君也无力抗衡,秦国政治上陷入动荡中,整整经历了将近六十年的时间。

这期间,秦国国力一直在不断地衰落。

一直到秦献公继位,形势才得以扭转。秦献公很聪明,他在位二十年间不断发起战争,还经常能打胜仗。旧贵族们在这些胜仗中得到了好处,非常拥护他。经过他的一系列运作,国家实权终于又重新回到国君手上。

这样,等到秦献公死时,整个秦国的兵权就轻轻松松地落到了秦孝公手上。

此时,秦孝公放眼周边一看,好家伙,这周边国家一个个国力强盛,人家都忙着搞会盟,拉帮结派地争夺天下,却根本就不带着秦国玩哩!这国力悬殊太大了,秦国在别国眼里,压根就是一个小透明。

同为君王,这秦国国君实在太没劲了。秦孝公寻思着一定要让秦国变得强大起来,恢复霸业。

二、五次会面,变法开始

为了让秦国再次崛起,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广求人才,许诺能进富国强兵之策者,给予丰厚的奖赏。求贤令一出,各国有才能的人才,纷纷跑来秦国做官。

其中就有商鞅。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本姓卫不姓商。他从小学习法家学问。后来遇到机缘,他得以在魏国丞相公叔痤府中,当了一名门客。

公叔痤死前,将商鞅推荐给魏王,但魏王没有重用商鞅。于是商鞅来到秦国,想要一展所学。

当然,

商鞅也不是一到秦国就马上受到重用,而是和秦孝公前前后后见了五次面

,才最终得到了秦孝公的认可。

传说这五次会面,相当有意思。

第一次见面

,商鞅给秦孝公地洋洋洒洒讲着传说中帝王的治国之术,讲得秦孝公不疼不痒的,都要睡着了。

第二次见面

,商鞅还端着,满口仁义道德之类,只拿一些老生常谈的王道来讲给秦孝公听。秦孝公听着,也实在是索然无味。

就这个样子,在求贤若渴的内心驱使下,

秦孝公还是和商鞅见了第三次面。

估计啊,这一次商鞅再不提出点实用的说法,就可以和秦孝公说拜拜了。

商鞅也就实话实说了,其实呀,前两套理论不过是说着玩玩,试一下秦孝公的真实想法,他真正想搞的是法家那一套,提出各种富国强兵之道,而且全部落诸律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点不含糊。

这一次,商鞅的说法,正中秦孝公的胃口。

秦孝公坚持听到现在,终于听到了商鞅的心声,一下子就商鞅刮目相看。他们促膝长谈,讨论着如何以法治国和变法强国,

一次见面还不够,一直到见面了五次

,这心心相印的一君一臣,终于勾画出了变法的整个蓝图。

秦孝公心里大为欢喜,认定商鞅为变法的核心人物,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变法之路。

三、河西大捷,得封商君

秦孝公和商鞅两个,一个在暗,一个在明,

主导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

为啥这么出名呢?同时,

也算是把当时秦国的制度整个给翻了天

。简单拿几点举例:

其一,

它规定贵族不再享有随意处置奴隶和辖区平民的权力,而是以法严惩贵族草菅人命。在土地所有制上,它直接给来了个土地私有化。

原本,秦国的土地是由公家的,归国家、诸侯宗室所有。现在,

用法律规定,普通人民也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获得土地

。比如平民可以开荒,土地还可以自由买卖。法律还推出了许多种垦荒务农的办法。

这些做法,破坏了原有的奴隶制生产关系

,促进了秦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发展。

农业生产一下子成为大有前途的行业,大家都竞相开荒务农,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秦国农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国家经济自然快速增强。

其二,国家重新划分了管辖区域

,管理人员不再是任人唯亲,也不再是世袭的,而是改由中央任免。而且管理人员还要接受相应的考核。

干得好的,才能得到赏赐和升迁;干得不好的,会被辞退罢免。地方上虽然可以储备粮食和武器,但是却无权自行铸造钱币和武器。

这些做法,使得国家的权力紧紧向君主集中,极大的削弱了地方贵族势力,使国家置于中央的统一集中领导下,国家机器自然向着加强整体国力的方向高速运转。

其三,变法奖励军功爵制

。它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鼓励军人到战场上去勇猛杀敌,争功请赏,而不敢私下斗狠。变法打破了世袭制,广大底层人民得到了向上层流动的机会,军事人才顿时涌现,国家兵力日益强盛。

比如后来帮助秦国统一六国、大破敌军的大将白起,就是草根出生,如果没有商鞅变法,很可能历史上就没有他作为大将的出现了。

秦国的普通百姓在变法中,得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慢慢地,百姓们都变成了变法的拥护者,自觉守法护法。

贵族们虽然不愿意,但秦孝公的兵权在那压着,贵族们也只能乖乖守法。

商鞅变法大获成功,秦国的国力稳步提升。

国力强大了,秦孝公就开始发动对外战争。在商鞅的领导下,秦国很快就收拾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魏国,占领了整个河西地区。

河西大捷,秦孝公喜不自禁,把临近前线的商地,

封给了商鞅,商鞅被封“商君”,

成为秦国拥有最高爵位的人。

四、一朝君亡,车裂商鞅

变法的真正主导者是国君秦孝公

,可是摆在明面上的变法实施者,却是大臣商鞅。

经过变法,国家是变强大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变好了,

可是旧贵族的利益却被伤得不轻。他们恨变法,恨之入骨,恨不得生吞活剥了商鞅。

“变法”总是很艰辛的。

最艰辛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人际关系的处理。

历史上就有很多变法的实施者,变法进行到一半先把自己累死的,或者被报复死的。死后,总是被他们背后的支持者--国君给予厚葬,他们的家人也会被给予极好的安抚。

如果商鞅死得早,死在秦孝公的前头,是否也会有这份荣光呢?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历史终于走到了那一天。那一天,护佑着商鞅的秦孝公因病去世了,而商鞅还活着。

一朝君主一朝臣,新王秦惠文王继位,旧贵族们心里头那个乐呀,表面看起来不露声色,暗自里,都露出邪恶的笑容。他们布好陷阱,就等着看商鞅的好戏。

为何旧贵族们肯定秦惠文王会放任他们报复商鞅呢?

商鞅本人其实是权力欲望很重的,在变法时他积累了很多的财富。

作为秦孝公时期,秦国的二把手,很多外来新贵族都是拥护商鞅的。据史料记载,因为变法效果太好,为了使变法能够持续下去,秦孝公生前曾经想过让位于商鞅,被商鞅拒绝。

到了秦孝公病重期间,商鞅的权力已经可以只手遮天。这样的商鞅,对秦惠文王来说,太可怕了。秦惠文王怎么可能留他在身边让自己受威胁呢?

商鞅被诬陷谋反,他试图逃离秦国。

结果,因为他推行的变法太过成功,他被自己推行的变法困在秦国,逃不出去。无奈之下,他回到自己的领地,指挥卫兵和前来捉拿他的秦国官兵抵抗。秦王大怒,派精兵灭了商鞅。最后,商鞅的尸体被带回了咸阳。按当时秦法,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他的家人更是全被处死。

秦惠文王正好与商鞅有私仇,借着商鞅之死,秦惠文王和那些旧贵族们可以共同泄恨,然后又可以成为和谐的一家人啦。

商鞅被车裂,旧贵族们对他的恨,终于平息。

但商鞅的变法,于国于民有大益,被保留了下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于国,

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同时,变法为秦国创造了大量财富。商鞅死时,秦国的经济实力比对变法前,已经是天下地下。

秦惠文王代表的国家权力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一点,秦惠文王及其拥护者心知肚明。

于民,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已是民心所向。

社会关系的变更,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也带动了秦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飞速发展。秦国民众不愿意再接受变法前的生活方式。民心不可违,秦惠文王要想稳定国家政权,也必须顺应民心。

于是商鞅归商鞅,变法归变法。

商鞅该死必须死,变法该留还得留。

只是,商鞅如果死后有灵,会后悔吗?其实,不用死后有灵,

商鞅对他的结局,应该早就有所预知。

早在求学法家之道时期,他的师傅就预测过变法者的结局。聪明如他,怎么可以不知明枪易档,暗箭难防呢?而他为了变法,竟甘愿万死而不辞。

为了理想而死,这份勇者的担当,也是令人敬佩。

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国的日益富强提供了铁腕制度保障

,奠定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基业,最终帮助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看... 现代人的生活在科技时代,也是信息时代,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各类视听资讯,而不是像古代一样只能来源于书本...
原创 比... 与非洲相反的是,欧洲一直是贫穷的反义词,而非洲呢?联合国指定的44个不发达国家,非洲就占了31个。如...
【党史百年·重要论述】11月2... 1928年11月25日 毛泽东以中共红四军前委名义写报告给中央,进一步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得...
原创 世... 大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乾隆后期,清朝国力就日渐衰退。晚清时期,慈禧掌握国家大权,从此刻开始...
原创 从... 从秦始皇到宣统帝,中国已有2千年,为何没有多大发展 从秦始皇到宣统帝,中国已有几千年,为何没有多大发...
原创 傅... #优质作者榜# 潼关,古称桃林塞,潼关以东至灵宝以西皆属其地,乃晋豫陕三省之交点。 自秦函谷关废弃后...
原创 蜀... 说起知名度最广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古代历史,那毫无疑问就是三国时期,由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塑造的故事...
原创 他... 在东汉末年,袁绍灭掉公孙瓒之后,可以说是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占据着当时非常富裕的四大州,兵力是当时...
原创 假... 条亮第一事:与法正辩法度 第一件事说的是诸葛亮刑法严峻,剥削百姓,以至于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怨恨他,...
原创 在... 如果你可以穿越到古代做官,那么请一定要避开洪武年间,因为在朱元璋手下做官,实在是太惨了,甚至可以说还...
村史馆里故事多|忻州营村:60... “古槐钟声”见证了赵全营镇忻州营村成村至今的历史变迁。如今,在忻州营村史馆门前,一棵古槐树干外加仿真...
原创 扎... 扎根中国150年却背刺中国,为跪舔美国不惜诬陷孟晚舟,它如今有何下场? 它从一开始就捧着中国的饭碗,...
原创 真... 《三国演义》“七分实三分虚”,在历史大势上还是尊重事实,但对于具体的细节,也做出了很多艺术加工。其中...
原创 英... 我国古代历史上,评价高的皇帝基本也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了,除此之外,让人想到的厉害皇帝就不多了。这...
原创 郭... #头条创作挑战赛# ? 郭嘉,字奉孝,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和政治家,生于东汉末年,是曹操麾下的一位军...
原创 到... 【历史】从二战历史来看,德国再次崛起后,在欧洲攻城略地,短短几年内,灭掉十几个国家,占领广阔的领土,...
原创 差... 北宋靖康之耻成为南宋抹不去的伤痛,也是后世很多人对北宋最无奈的叹息。 然而,早在宋真宗年间,宋朝就曾...
原创 长... 首先要说一下,单就长坂坡的形势来说,关羽或者张飞要杀出去并不难 曹军当时在战场上有数十万之多,赵云又...
原创 如...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照样能够击败项羽,有1个人可助他攻略齐国!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如...
原创 作... #历史开讲# 明太祖洪武五年的时候,朱元璋竟然下命将孟子逐出孔庙,并且说“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