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为何立即从长安迁都到洛阳呢。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她才智过人,有着优秀的治国安民的才能。
她在67岁时自立为帝。
公元638年12月27日,唐高宗李治驾崩。
随后武则天临朝称制,独揽大权于次年,也就是公元六八四年迁都洛阳。
公元六九零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州,关于武则天为何迁都主流说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原因是从政治方面考量的,在武则天尝到了权力的甜头之后,早就有了登基称帝的想法。
她想要称帝,面对最庞大的反对势力,肯定是李唐皇族。众所周知,从李渊建立唐朝,一直到李治经历了三个皇帝。
李氏皇族经过三代的发展,在长安一带形成了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势力体系,想要彻底铲除这些反对势力,恐怕要费很大力气。
所以武则天干脆跳出长安范围,另外开辟新的势力范围,这样是最容易实现权力的重新构建的。
第二个原因是从经济方面考虑,长安作为都城历史悠久,附近的土地由于连年过度开垦,已经出现了水土流失甚至沙化的现象,粮食产量严重不足。
李世民无奈,让基民出官讨生活,而到了唐高宗时,因为长安人口过多,矛盾日益突出。反观洛阳呢,地处中原,河流发达,水利方便,粮食产量也是相当可观。
最令人满意的是,隋朝已经开通了大运河,水运非常便捷,南方鱼米之乡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京都,不用再为粮食问题发愁了。
而第三个原因呢,是从国防方面考虑的,自唐高宗李治开始,随着吐蕃的强势崛起,唐朝西部的安全形势逐渐担忧。之前唐朝与吐蕃之间还有一个吐谷浑。
但是吐蕃强大之后,吕四吊打吐谷浑,李治无奈派薛仁贵率领5万大军讨伐吐蕃。只可惜薛仁贵大败,此后吐蕃强势出击,一度攻陷了安西四镇,吐谷浑也不得不内迁。由此唐朝与吐蕃之间已经失去了缓冲地带,而且连年交兵,长安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
那第四个原因呢,就是武则天的心理方面了。
武则天是扳倒萧淑妃和王皇后之后才登上皇后之位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生过令人不寒而栗的宫斗,王皇后和萧淑妃就惨死在长安。
据说在萧淑妃死前曾经诅咒武则天,愿来生自己变成猫,武则天变成鼠,要生生的掐死武则天。武则天因为此事长期做噩梦,所以李治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就经常拽着李治久居洛阳。
但也有一些学者指出,这种说法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之嫌。毕竟王皇后萧淑妃两人死时距离武则天迁都洛阳已将近20年了。
这20年,如果武则天天天做噩梦,恐怕她也早已精神失常了。所以这种说法有待证实。
综上所述,武则天迁都洛阳,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和军事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