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三国应此而立,有人因此流芳百世,一代枭雄千古传唱,也有人因此遗臭万年,在历史这道车轮上,背负了诸多骂名。在动乱年代,有人在动荡中流离失所,不知所归,也有人在千军万马中,一战成名传世人之歌,颂万千美誉。
今天要说的,是人们所知,但是在历史上,有人称颂,也有人不爽,众说纷纭的人物,东汉丞相,为魏国奠定雄厚基础的曹操。
曹操,字孟德,公元(115年-220年),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在众多影视作品,以及各类书籍中,他的形象一直是摇摆不定的,有人说他是个政治家,有良好的职场素养,在权力相争之间,是游刃于刀尖之上的厉害人物。也有人说他是个阴谋家,各种诡诈计策,让刘备孙权等人防不胜防,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阴晴不定,让人捉摸不透,直到如今也没有找到他的墓是葬在哪。也有人说他是个枭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是当时先生对他的评价,如果是国泰民安,定能好好辅佐当今皇上,让国家更强,如果是乱世,也必能闯出一番大的事业。
而要我说,他是个奸雄,他够狠,也够仁慈,他不是很厉害的人物,也做出了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他怕事,但他敢惹事,在东汉动荡,民不聊生的时候,他敢挟持天子,调令诸侯,他知道这大汉基业,不能就这么完了,这百姓的日子也不该这么苦,这么难过。
在东汉政治动荡黑暗,官宦相通,扣压民脂的时候,他毅然拒绝,不同流合污,在朝廷政治快垮台的时候,他又站出来了,他心知已无人再匡扶正义,那就由自己来做,一声令下,诸侯莫敢不从。
在乱局之中,各个都想成王,都在分割土地,而曹操在当时,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而已,但是曹操能忍,没有急着表现自己的野心。直到董卓入京,汉灵帝驾崩,废除汉少帝,独裁主义,引得人心惶恐,反声震天,曹操便开始联合起义军,大败董卓,借着天下人的口号,开始做自己的事,开始一步步的规划自己的棋盘。形式诡谲,在场面变化多端的时候,曹操并没有急着要把自己的目的表现出来,从袁绍一开始并不正眼看曹操,还以阿瞒称呼,到之后变成能与他分庭抗礼,并且让他害怕的曹孟德。一场官渡之战,打散的也是袁绍所谓的十万精兵,带来的,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号角,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是曹操的魄力。这就是曹操的格局,他能忍,能忍到时局刚好,万事俱备,东风让自己来吹的时候。
他也狠,曹嵩被杀死的时候,他的愤怒让整个城变得鸡犬不宁,天下格局未分,引人不满,也有人要反,吕布不强么,三国著名的猛将,无可匹敌的勇猛与武功,但不是还是落得个人首分家的悲剧下场,当徐州城生灵涂炭的时候,他看在眼里,却无动于衷。这个天下需要的是手段和力量,他认为儿女情长是不需要的,所以他被称为负心人,蔡文姬如此文采且又长相动人的美人,却被他当成了工具,只为了下他的那盘棋。视人命如草芥,在他的格局里,好像连忠诚都是个笑话。
他不是很完美,他也很自负,他也觉得自己好像无所匹敌。
赤壁之战,十万大船的联合,一场东风,让曹操知道了能以少胜多的不只有他曹孟德,能借力打力的也不只有他会而已,他看中了刘备的才能,就觉得刘备会为他所用,后面刘备的荆州,借了不还,也让他知道了,不是他一个人想做枭雄,想分了天下这些地,他吃过的败仗,也没有比胜仗少,他不是无所匹敌的曹孟德,他也会受伤也会害怕,但是他也不怕事,当天下都再说,得凤雏卧龙于之其一,便可得天下的时候,刘备两个都得到了,但是他有天下么,没有,他怕,他也怕曹操,曹操不怕,他觉得他自己手下的文臣,能官不差,所以他会倾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能改并且会改,他的武将很多么,不多的,打架也很厉害么,也不是。因为他会让这些人服服帖帖的跟着他,他让这些人忠心耿耿,因为他敢于原谅,以及敢于去用他们,他不亏待这些人,因为这是作为一个枭雄的格局,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他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他需要学习,他需要别人,他是自负,疑心也很重,但是他不会这些影响到他的计划,他可以为郭嘉的北伐,心痛到失魂落魄因为少了个重要的人才,也可以因为杨修太懂他而杀了他,时势造英雄,他想要的那个安全距离,太多人不懂,懂得人也许已经变成皇天后土的恩戴,他不想让人懂,只是想让人敬仰。
他知道自己不过是这动荡的一片方舟,以后在哪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局面要变成他想要的,他也会失败也会迷茫,不然也不会发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感慨,他知道他也逃不出时间的巨轮,他不想让后世的评论影响到他,只做自己想做的,所以天下三分之前,他没有坚持住,但是他也很欣慰,他做到了北方的统一,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他的军法战略,让别人胆战心惊,他的作风刚烈也让不少人狠他,他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豪言惊世壮语。
他是魏王,三国之魏国的奠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