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室气数已尽,诸侯并起,天下大乱。各诸侯各为其利益,一时间忠奸不辨,善恶不分。然而有一名将领却得到了千古“叛将”罪名,此人便是魏延,魏文长。那么他到底是真反贼,还是被冤枉的呢,千百年来令学者议论纷纷,不过整体上的意见,就是魏延并没有造反,只是反对杨仪罢了。
在三国乱世,论将领之英勇,我们首先进入脑海的便是这几位英雄。当阳桥头喝退曹操大军之张翼德,十八路诸侯兵讨董卓温酒斩华雄之关云长,胯下赤兔手持方天戟刘关张三英不敌之吕布,然而有一人,论其武功,不在关张吕之下,而论其智谋,又远胜这三人,此人便是刘备深爱之将——魏延!
魏延,魏文长是义阳人许,本是襄阳将领。在刘备败军来投之际,魏延能够力克众将,指责蔡瑁张允卖国之贼,斩首守城将领,开城门相迎,可见魏延其开明的眼光和过人的勇猛。这一刻便深深感动刘备。在日后投靠刘备后,深得重用。南征北战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三国中期,荆州和汉中是蜀国最为重要的两大根据地。刘备出征之际遣派关羽关云长镇守荆州,而汉中镇守大将,三军都以为会是刘备的另一个兄弟张飞,
张翼德,然而刘备却选择了魏延,其一是刘备顾虑张飞有勇无谋,其二可见刘备对魏延的深深信任。而此刻魏延为表忠心,出一言以领军令:“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一言也令后世慨叹!
后来关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区,不料被吕蒙偷袭,大意失荆州,刘备一时间失去关张二兄弟。然而,魏延镇守的汉中却太平无事,曹军迟迟不敢来犯,可见魏延“请为大王吞之”并非虚言。
此后,魏延随军北伐,英勇无敌,所向披靡,曾两破魏军,威震天下。在第一次北伐之际,更是战略性地建言袭取长安之计,可见其文韬武略,旷世雄才。然而,在三国之中,魏延却被写成了一个“脑后有反骨”的叛将!
由于在刘备死后,诸葛亮被委以大任,谨慎过度的诸葛亮,对账下这一位智勇双全的魏延太过放心不下,迟迟不敢重用,更有遗言“我死之后,魏延必反”,这也深深激怒魏延。之后果然率军谋反,结果被杨议所杀,这样以为天下无双的将领,从此背上了“叛将”的骂名。
其实,对魏延的评说一直褒贬不一,就像大多三国英雄豪杰那般。然而,魏延那一句“为大王吞之”的豪言是真心所说,假使诸葛后来重用魏延,那北伐局面又会发生什么变数,中国历史又将如何书写?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演义》、《三国志》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