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976年,赵匡胤去世,24岁皇后却对小叔子说:吾母子之命托于官家
迪丽瓦拉
2025-08-04 03:32:50
0

公元976年,50岁赵匡胤突然暴毙。他有2个儿子,可坐上皇位的,却是37岁的弟弟赵光义。当时,24岁宋皇后低眉顺眼地对小叔子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此话一出,赵光义的皇位,算是稳了。

宋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

她的身份尊贵,母亲是后汉的永宁公主,父亲是忠武军节度使。公元968年,17岁的她嫁给了赵匡胤,一入宫就被册封为皇后。

这一年,赵匡胤已经42岁了,两人年龄差距25岁,是典型的老夫少妻。

他们的婚姻属于政治联姻,不过两人的感情很好。

据史书记载,赵匡胤每次下朝,宋皇后都会在一旁等候。

宋皇后没有为赵匡胤生下儿子,不过赵匡胤也不缺儿子。

他一共有4个儿子,除了2个孩子早夭外,还有次子和第四子顺利长大。

赵匡胤的次子名叫赵德昭,他比宋皇后大1岁。为了避嫌,宋皇后很少和他来往。毕竟,后妈和年龄相仿的儿子来往密切,总会让人说闲话。

赵匡胤的第四子名叫赵德芳,年仅10岁。宋皇后很疼爱他,几乎把他视为亲生儿子。

赵匡胤刚去世时,宋皇后连忙让人去寻赵德芳,显然是想要让他当皇帝。

只可惜,宋皇后信错了人。

她让王继恩去叫四皇子来皇宫,王继恩确实做到了,但他自作主张,还把赵光义给叫来了。

赵光义是赵匡胤的亲弟弟,当年,杜太后临终时,逼着儿子赵匡胤承诺,百年之后,要把皇位留给弟弟赵光义。赵匡胤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发了誓,又为了安母亲的心,把誓言写下来放在金匮里。这就是“金匮遗诏”的来龙去脉。

(《宋史》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

只是,赵匡胤并不打算把皇位传给弟弟,在后来的朝堂上,他只字不提这件事。公元976年,赵光义37岁,有军功、有兵马。他当机立断,带着兵马冲进皇宫,直接站在大殿上。恰好此时,24岁宋皇后带着17岁的四皇子赵德芳匆匆赶来。

两方一对峙,宋皇后就知道,皇位已经飞了。

赵光义兵马在手,若是她表示要立赵德芳为皇帝,恐怕,等待她们母子的,就是血溅当场的结局。

为了保命,宋皇后下定决心,卖赵光义一个好。

她低眉顺眼走上前,对着赵光义开口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取自《涑水纪闻》)

在宋朝,官家,特指皇帝。

宋皇后此话一出,意思是,她认可赵光义的皇位,希望他好好对待自己和孩子们。

就这样,没有遗诏的赵光义顺理成章成了皇帝。

但他继位后,并没有善待宋皇后和哥哥的孩子们。

公元979年,原来的二皇子赵德昭,因为叔叔赵光义不给功臣封赏,进行劝说,便遭到了赵光义的斥责。赵光义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此话,显然是对赵德昭的羞辱。当年,作为二皇子的他,并没有对叔叔继位表示反对,如今,叔叔却暗搓搓斥责他觊觎皇位。不堪受辱的他,愤然自尽,享年28岁。

公元981年,原来的四皇子赵德芳,也是备受宋皇后宠爱的孩子,在睡觉时突然暴毙身亡,享年23岁。有关他的去世,史书上只有3个字“寝疾薨”。

(《宋史》: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

到底是什么大病,能够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这样去世了?如果真的是患病,为什么连病的名字都不写一下?

至于宋皇后,她身在后宫,日子就更难过了。赵光义刚登基时,还封宋皇后为“开宝皇后”,让她居住于西宫。但后来,赵光义又让她搬去东宫。公元995年,宋皇后去世,享年43岁。官员们按照规矩,请求赵光义赐皇嫂谥号“孝章皇后”,可赵光义却不理不睬,也不让群臣举丧,完全没给她一个皇后应有的待遇。有人贬低宋皇后,赵光义也不为皇嫂维护名誉。有臣子提出要让宋皇后享受应有代遇,赵光义直接把这个大臣给贬谪了。

据说,宋皇后在世时,虽然身处后宫,衣食住行却非常凄凉。

作为哥哥的遗孀,赵光义理应好好对待嫂子,照顾哥哥的后人,然而,赵光义却不闻不问,让他们自生自灭。我们无法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中,还原历史的真相,更无法得知,2个皇子的英年早逝,是否有赵光义的暗中策划。但无论怎样,赵光义对待嫂子和侄儿的行为,激起了后世的公愤。很多史书都谴责他的行为,《湘山野录》一书甚至推论,赵光义如此行事,是因为杀兄篡位,心中不安,才着急让哥哥绝后,让宋皇后受尽虐待不敢发声。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水... 一、扈三娘在新婚之日,是否想起过林冲? 梁山上,扈三娘沉默地听从着宋江的安排,毕竟在梁山这等虎狼窝中...
原创 魏... 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四十一...
原创 朱... 一个出生贫苦的孩子,他的一生经历了苦难和挣扎,但他并没有被逆境击倒。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
原创 他... 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一百六...
原创 号... 千古一帝的憋屈人生,死的不明不白,皇位旁落。 1. 他被称为千古一帝,却死的不明不白,皇位落入他人之...
原创 鲁... 说起民国时期的名人,鲁迅一定是大家最能够提起的一个。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救国的爱国事迹,直到今天,...
原创 不... 秦朝末年,名不聊生。自陈胜吴广之后各地纷纷云集响应。项羽也是其中之一。在储蓄起义力量时,项羽偶然的认...
原创 此... 三国时期名将无数,很多人武艺出众,深受人们喜爱。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许多名将都有着不俗的表现,特...
原创 权...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我们历史上熟知的典故,在那个皇权摇摆的时代,新的势力总是会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日...
原创 福... 我总是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孙悟空)不是国货,乃是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
原创 清... 在《走向共和》中,袁世凯曾和蔡元培等人讨论去南京赴任事宜,其中就提到,他非常想去南京担任总统,甚至他...
原创 这... 刘备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男主,也是一个以仁厚、诚信闻名天下的君子。但是仔细看看原著,结果发现与...
原创 这... 这位皇帝看似贪图享乐,被世人误解为蠢材,实际上谋略远超诸葛亮 文/以史论今 说起经典的作品,最好的莫...
原创 这... 三国鼎立,但是有一点叫人奇怪的是:明明是三分天下,为什么只有蜀汉一直坚定的抗魏。而吴国在赤壁之战,大...
原创 清... 导读: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者数省经济、行政、军事的最高长官称“总督”,也就是影视剧中我们常能够听到...
原创 强...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在浙东地区烧起了持续二十五年的唐末农民起义之火。唐宣宗是唐朝不可多...
原创 孙... 《曹冲称象》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大部分人都曾在小学课本上认识了曹冲这个小天才,甚至在很多人的眼...
原创 宋... 抗美援朝时,战友们感觉王扶之生还的希望不大了,遂准备撤离,这时,宋汝洲看见两只苍蝇从山洞缝隙里飞出,...
原创 溥... 清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十分屈辱的历史时期,当时中国被西方列强瓜分了土地,还赔偿了人家很多钱,这些东...
原创 如... 前言:在大明276年的历史中,唯有太宗朱棣永乐朝之时,出现了激烈的夺嫡之争。围绕着皇太子之位,朱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