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迪丽瓦拉
2025-08-04 03:32:25
0

100多年前,由于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敦煌文献的流失,敦煌文化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敦煌文化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世界性的学问——敦煌学。经过100多年的研究,敦煌文化中蕴含的各方面的价值不断被挖掘出来。敦煌文化涉及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文学、语言学、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尤其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华文化与诸多外来文化相互交流、互鉴,并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敦煌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以开放的胸怀广泛接受外来文化,并不断创新的典范。

敦煌文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其中莫高窟规模最大,现存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有492个。保存了4—14世纪的古代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二是莫高窟藏经洞里发现的大量古代文献及其他文物,总数达7万多件,包含了5—11世纪的宗教、历史文化等极其丰富的内容。三是敦煌地区的历代文化遗迹及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特别是两汉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古代遗址、古墓葬以及简牍、画像砖、陶俑等各类出土文物。敦煌文化遗产不仅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而且在1000多年间,每个时期都有大量的文物保存下来,构成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并与外来文化广泛交流的悠久历史。

敦煌石窟持续1000多年的营建,把中华文明的精神持续地在佛教艺术中体现出来。在每一个时代的石窟艺术中,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意识。佛教和佛教艺术都是从印度、中亚等地传来的,最初敦煌石窟的营造免不了要学习借鉴外来的艺术。但敦煌是有着深厚中华文化传统的地方,敦煌的艺术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总是要结合自身文化的特点进行改造和创新,使之适应本土文化。敦煌文化在每个朝代、每个阶段都有所创新。敦煌石窟艺术明确地反映出不同时代的风格特征。如北朝时期,在吸取印度、犍陀罗等方面影响的同时,又能接受中原甚至南方的艺术风格,并努力创造本土的风格样式;隋唐时代是文化艺术鼎盛的时代,艺术家辈出,同时期往往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争奇斗艳。从十六国时期到元代1000多年间,各时代的艺术风格又往往与当时一些著名画家所创的风格相关联,反映了敦煌与中原内地的密切联系。如在北朝壁画中,可以看到源自东晋南朝以顾恺之、陆探微为代表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人物画风格,唐朝壁画中分别反映出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等画家的画风等。今天,通过敦煌文化可以感受到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社会风情、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便足以说明创新精神是推动敦煌艺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敦煌文化中,可以看出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建的。从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敦煌文献中,不仅有汉文文献,还有大量少数民族文字的文献,如吐蕃文、回鹘文、于阗文、西夏文等。在敦煌壁画供养人画像中,不仅有汉族人物,还有鲜卑族、吐蕃族、蒙古族、回鹘族等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可见敦煌文化自古以来就是汉族和广大少数民族人民一起建设和发展的,这一点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特征。

包容性是敦煌文化最广泛的特征。佛教艺术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艺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中华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国式的佛教艺术。在敦煌艺术中,不仅可以看到古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内容,而且从不同时代的石窟艺术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印度马图拉风格、笈多风格、中亚犍陀罗风格、古希腊罗马风格等域外艺术风格,同时也可看到中国新疆(龟兹、于阗)风格、南方风格、中原风格的壁画和彩塑艺术。文化的包容性,使敦煌艺术的创造者们不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那个时代创造新的艺术。敦煌文化的包容性还体现在不只有佛教,还有众多其他宗教文化同样在敦煌发展。在藏经洞出土文献中,可以看到道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多种宗教文化的资料,表明古代多种宗教信仰曾经活跃在敦煌。从语言文字方面,还有来自域外的梵文、粟特文、吐火罗文等方面文献。

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一直是以和平交往的形式,进行平等的交流互鉴,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从汉朝到唐朝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的繁荣,正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和平交往的见证。敦煌曾经是中国西部边陲的重要都市,很多来自古代中亚、西亚、印度等地的商人、僧侣、文人都曾在敦煌生活过,并留下了相关的文献和文物。在佛教的发展中,以法显、玄奘等为代表的历代高僧,不畏艰险,万里迢迢到中亚和印度取经,并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国外,他们就是和平使者。敦煌藏经洞发现了来自中亚、西亚和印度的文书,在莫高窟周边也出土了叙利亚文的《圣经》和景教的十字架。敦煌文献中还记载了关于从波斯、粟特、印度等地来到敦煌的外国人的行踪。这些历史文化遗存生动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外国进行和平交往的历程。

总之,敦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敦煌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壁画、彩塑及其他文物)从具体案例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来源:学习时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水... 一、扈三娘在新婚之日,是否想起过林冲? 梁山上,扈三娘沉默地听从着宋江的安排,毕竟在梁山这等虎狼窝中...
原创 魏... 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四十一...
原创 朱... 一个出生贫苦的孩子,他的一生经历了苦难和挣扎,但他并没有被逆境击倒。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渐...
原创 他... 大家好,龙傲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古代历史以及闲评文学作品。我们一起来探讨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第一百六...
原创 号... 千古一帝的憋屈人生,死的不明不白,皇位旁落。 1. 他被称为千古一帝,却死的不明不白,皇位落入他人之...
原创 鲁... 说起民国时期的名人,鲁迅一定是大家最能够提起的一个。他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子救国的爱国事迹,直到今天,...
原创 不... 秦朝末年,名不聊生。自陈胜吴广之后各地纷纷云集响应。项羽也是其中之一。在储蓄起义力量时,项羽偶然的认...
原创 此... 三国时期名将无数,很多人武艺出众,深受人们喜爱。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许多名将都有着不俗的表现,特...
原创 权...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我们历史上熟知的典故,在那个皇权摇摆的时代,新的势力总是会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日...
原创 福... 我总是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孙悟空)不是国货,乃是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
原创 清... 在《走向共和》中,袁世凯曾和蔡元培等人讨论去南京赴任事宜,其中就提到,他非常想去南京担任总统,甚至他...
原创 这... 刘备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男主,也是一个以仁厚、诚信闻名天下的君子。但是仔细看看原著,结果发现与...
原创 这... 这位皇帝看似贪图享乐,被世人误解为蠢材,实际上谋略远超诸葛亮 文/以史论今 说起经典的作品,最好的莫...
原创 这... 三国鼎立,但是有一点叫人奇怪的是:明明是三分天下,为什么只有蜀汉一直坚定的抗魏。而吴国在赤壁之战,大...
原创 清... 导读: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者数省经济、行政、军事的最高长官称“总督”,也就是影视剧中我们常能够听到...
原创 强...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在浙东地区烧起了持续二十五年的唐末农民起义之火。唐宣宗是唐朝不可多...
原创 孙... 《曹冲称象》是一个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大部分人都曾在小学课本上认识了曹冲这个小天才,甚至在很多人的眼...
原创 宋... 抗美援朝时,战友们感觉王扶之生还的希望不大了,遂准备撤离,这时,宋汝洲看见两只苍蝇从山洞缝隙里飞出,...
原创 溥... 清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十分屈辱的历史时期,当时中国被西方列强瓜分了土地,还赔偿了人家很多钱,这些东...
原创 如... 前言:在大明276年的历史中,唯有太宗朱棣永乐朝之时,出现了激烈的夺嫡之争。围绕着皇太子之位,朱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