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姜燕)探索古代巴国的神秘面纱,“巴从西南来——巴人的历史与文化特展”将于11月29日在山西博物院拉开帷幕,为公众呈现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与文化之旅。此次特展汇集了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宜昌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的158件(组)珍贵文物,安全运抵山西青铜博物馆,为观众揭开古代巴族的神秘面纱。
巴国,一个在先秦时期活跃于川渝陕鄂一带的族群,其文化与历史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巴”字的古义众说纷纭,从模仿水流的形状到植物名称,再到地形的称呼,各种解释充满了揣测与争议。《说文》中提到,“巴,虫也,或曰食象它,象形。”这里的“虫”可能指的就是蛇类,而“巴”可能是我国南方壮泰语系民族中“鱼”字的读音,与蜀王鱼凫有关联。早期巴人或以蛇为图腾,而廪君之后,巴人崇虎,白虎图腾成为新的凝聚人心、庇佑巴人的保护神。
本次特展的展品以青铜器为主,辅以陶器、石器、玉器等,其中包括虎钮錞于、错锡虎纹铜缶、“王”铭铜钲、虎纹铜戈、弓耳矛、舌形钺、柳叶剑等代表性展品。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巴人的工艺技术,也反映了他们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特别是青铜器上的虎纹图案,展现了巴人对虎的崇拜,以及虎在巴人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文物的顺利运抵和点交布展工作的有序进行,山西博物院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的调整和完善,以确保展览的高质量呈现。这次特展不仅是一次对古代巴人历史与文化的深入探索,也是山西博物院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方面的又一次积极尝试,旨在加强不同地区文化的展示传播,提升山西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