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做了一件又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永载史册。例如推行郡县制以巩固中央集权的单一制政权;修建长城抵御匈奴入侵和骚扰以保卫中原先进生产力;统一法律、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以促进族群融合等等,其功绩不胜枚举。还有就是史书上没有只言片语记载的、现代考古发掘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从出土的秦朝兵马俑看,既有士兵也有官吏;而且官吏等级分明,戴着不同的冠,代表不同级别,士兵则不戴冠,官兵之间铠甲也有所区别;兵俑又分步兵、骑兵和车兵三种,装束各不相同,所持武器包括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脸型、身材、表情及年龄都有显著差异。
车又分戎车(战车)和辎重车。零件尺寸几乎一致,各车关键零件可以相互替换;武器方面,任一弩箭,安装在任何弩机上都可成功发射。这样的标准化设计,保证了秦军强大的战斗力。
兵马俑的制作体现了古代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和工匠们的巧夺天工的技术水平,是中华古文明的精华所在,兵马俑坑成为今天热门旅游胜地,值得国人的骄傲。
但是近年来,不少国内外专家怀疑兵马俑制作工艺是舶来品。最早“严肃”提出质疑的是2013年的一名英国学者。他在论文中提到,兵马俑的艺术源头出自古希腊,“来源于与西方的交往,来源于亚历山大的智慧和光彩耀人的希腊艺术”。而且在秦之前,中国只有体积很小的陶俑,并没有真人大小的陶俑。兵马俑好像是突然冒出来一样。
他提及的亚历山大帝国,是公元前4世纪源于东南欧的一个昙花一现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源头是古马其顿人建立的“马其顿王国”,古马其顿人来源不明,史学家猜测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希腊人的混合体。马其顿王国临近古希腊,但是并未被当作古希腊的一部分,当时古希腊城邦的人也不承认他们是希腊人,而是“野蛮人”。但是亚历山大大帝登基及大规模扩张之后,马其顿的历史成为古希腊历史一部分,马其顿人也被当作古希腊人一部分了。
直到今天,希腊人仍然认为马其顿历史是自己的骄傲历史的一部分,甚至为从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分裂出来的马其顿共和国的国名而争议不休,直到最近希腊和马其顿才达成协议,马其顿共和国改称“北马其顿共和国”,以区别现在被希腊统治的马其顿地区。
事实上,当代希腊人大部分不是古希腊人后裔,古希腊人(包括古马其顿人)在被外来征服过程,部分失散,部分融入其他民族,尤其是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而现代希腊人则是近代信仰东正教的南斯拉夫人及其它东欧人后裔,因宗教战争而来到希腊的。现代马其顿人也不是古马其顿人后裔,乃是南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
亚历山大帝国版图最大的时候,曾经控制了帕米尔高原西部及克什米尔一带,可以说离中国不远了。亚历山大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对所统治的区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希腊化”运动。不过亚历山大帝国存续时间很短,仅仅13、4年就土崩瓦解了。
2016年,兵马俑源于古希腊的说法被英国媒体BBC和《国家地理》杂志放大了,他们合作拍摄了纪录片《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里面描述了这样一个情节:秦始皇见到古希腊的雕塑,羡慕不已,于是请求古希腊雕塑专家帮助建造兵马俑,打算在自己“百年”之后,依旧拥有一支强大的横扫六合的军队。
在这个纪录片中,古希腊帮助秦始皇建造兵马俑似乎已经不再是一种猜测,而是铁板钉钉的史实了!仿佛编剧和导演是跟着古希腊专家来到咸阳,亲眼目睹了秦始皇亲切会见古希腊专家似的。而离秦始皇不到百年的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竟然在史记中对来秦朝的古希腊专家只字不提。
纪录片还提供了两个证据,一是在中国西域发现了不少高加索人种的秦汉时期遗骨,而是在咸阳附近发现了西方白人的头骨,据此推测,古希腊人来过中国。
这个观点甚至影响了国内学者。例如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某教授就觉得唯有如此才能解释“从天而降”的兵马俑技术。——“从东周列国陶俑、战国晚期秦俑到秦始皇时期的兵马俑,他们之间不仅有艺术手法的差异,更有艺术风格的不同。假如将它们置于秦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进行逻辑性的考察……在逻辑上难以解释。”
当然也有国内学者认可兵马俑是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不一定是古希腊人直接指导的结果。毕竟当时,虽然秦朝没有直接统治西域,但是西域和中原的交流始终存在,而且至少战国时期已经中原人士定居西域了。
当然这种观点,在国际上也有不同看法,最引人注目的是韩国《朝鲜周刊》的观点。他们认为兵马俑技术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马韩。
马韩是位于古代朝鲜半岛南部(今大韩民国的忠清南北两道及全罗南北两道一带)的一个部落联盟,还尚未形成完备国家形态。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统称三韩,是今天朝鲜民族的直系祖先。曾被来自中国东北的高句丽人所征服,战国秦汉时期,中国移民也不断涌入,马韩地区后来演变为百济国。
韩国有专家指出,早在先秦时期,韩人祖先就掌握了陶俑制造技术,公元前210年,秦国重金聘请马韩专家来咸阳烧制陶俑。兵马俑其中不少制作风格、人物表情与马韩人偶非常相似。
但是这种网络上流传的说法也缺少必要的根据。首先马韩出现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西汉时期;其次,马韩的陶俑晚于秦朝。
那为什么说兵马俑不可能在古希腊人指导下完成呢?
首先,完成工程浩大的工程,必定需要大量的古希腊专家。而史书对古希腊人来中原的事并无任何记载,显然不可能的,因为秦始皇特意派人不远万里聘请古希腊专家的话,必定是大事,必入中国史册;如果是古希腊人偶尔来到中原,专家成批过来动机又是为何呢?
研究兵马俑细节,专家们发现很多兵马俑刻有制作的姓氏和地名,有咸阳、栎阳、临晋、安邑,这也说明兵马俑在不同的地方完成。所以出土的兵马俑才在技艺技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是在统一指导下,不可能存在这种差异。如果是不同古希腊专家,那得多少专家指导并且分配到各地去?
那为何秦始皇制作兵马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呢。这还得从秦始皇自身去分析原因。
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自以为其功劳,堪比三皇五帝。所以总要做出一些前人没有做的事情。这与秦始皇坚定的意志分不开。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给出解释: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这个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的意志分不开。秦俑严格地模拟实物,带有肖像写生的性质和特点,并且在规模和气势上更胜一筹。
秦始皇想在自己去世之后,依旧拥有一支强大军队,有这样的想法毫不奇怪。另外也是为英勇奋战的士兵,在多年后依旧可以跟随皇帝的一种褒奖,而且以六国工匠的技术,完全可以胜任。
兵马俑的烧制工艺之谜早已被破解,也证明与古希腊的技术毫无关系。古中国工匠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在外面覆盖一层细泥,然后进行加工刻画加彩。一般以真人为模特,所以可以精美到每件陶俑无论是身体结构、肢体动作,还是头发、眉毛、嘴巴等细节,都做到精雕细刻、一丝不苟。兵马俑腹中的主体支撑是糠皮内模袋,糠皮是那时候的寻常物品。烧制完成后,秦始皇从天下各地调来的能工巧匠,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一点都不奇怪。
不能说在此之前没有兵马俑,就怀疑中国工匠的技术。相反,兵马俑坑里出土的数万件兵器应用的镀铬技术,欧洲20世纪才拥有。可见无需没有根据地怀疑古中国工匠们。
当前,史学界及考古界存在一种风气,以考证来自国外为时髦,即使证据不足,甚至蛛丝马迹都没有,就凭想象牵强附会。但是要说来自本土就苛求证据链。这种不严谨的双标做法只会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