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4月22日讯(通讯员 袁航 记者 薄云峰)4月19日,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这次研讨会由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江苏省历史学会和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管理建设办公室(总统府)联合主办。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委党校、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江苏警官学院、江苏省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图书馆、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等省内高校、党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以及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的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秘书长程彩霞指出,今年是渡江战役暨南京解放75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南京解放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全国解放,奏响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全面胜利的序曲。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举办学术研讨会,体现了我们江苏近现代史学界的历史责任感和学术担当。相关专家学者通过严肃的学术批评与学术研讨,将有助于开拓历史研究者的视野,加强国内同行研究成果的共享交流;通过学理探讨并以融媒体方式进行传播,不仅可以扩大学术的社会化传播,而且还能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教授强调,从中国革命史、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等各个角度来看,南京解放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学界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学术探讨和时代意义的阐释,对于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至关重要。
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管理建设办公室主任刘震生认为,伟大的渡江战役铸就了伟大渡江战役精神,这一精神既是对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也是激励我们砥砺奋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和弘扬伟大渡江战役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担当。
研讨会上半场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扬兵研究员主持,4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交流。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颖奇研究员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渡江精神的丰富内涵:一往无前、势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意志,军民团结、凝聚起摧枯拉朽的冲天伟力,敢于胜利、勇于开创新局的英雄气概,总揽全局、审时度势谋定方略的科学态度。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教授从中国史、东亚史和世界史层面分析了南京解放的意义。他认为,南京解放“结束”了中国近代史、实现了中国百年革命阶段性的目标并开启了“人民中国”的历史叙述,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条约体系的崩解和东亚秩序的重组。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刘小宁从军事史视角分析了渡江战役发动的经过,认为渡江战役的胜利意味着国民政府制定的“守江必守淮”战略的破产。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郭必强从概念史视角切入来阐释解放军“占领”接管南京的“南京模式”,并与同时期的“北平模式”进行比较,还指出其今天仍有可借鉴之历史价值。
研讨会下半场由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主持,先后有4位专家学者进行发言。南京市档案馆研究馆员夏蓓系统梳理了南京地下党在南京解放中做出了搜集情报、策划起义和投诚、发动护厂护校护店、组织支援解放军渡江、参与组建金陵支队、编辑接管资料等六个方面的贡献。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研究馆员徐霞翔从“失道”与“有道”的视角,对国共两党在和谈前夕对学生运动的心态,以及中共如何因应“四一”事件作一勾勒,指出“四一”事件中国民党当局抱持的顽固立场促使学生和民众投身于护校和迎接南京解放活动。江苏警官学院田一平博士介绍了在南京解放后军事管制背景下南京公安机构建立过程和工作内容,为之后全国解放的城市人民公安建设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郑忠教授分享了他发现美国汉学家毕乃德撰写的小册子《1949南京通信》的经历,并从成书过程、书中有关“南京解放”的内容以及该书的价值和局限三个方面展示了“他者”眼中的南京解放。
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原会长黄玉生指出,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十分必要及时,史学工作者应将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质量放在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史料的社会功效,通过研究和探讨,让史料“活”起来,不断提供新思想和新观点。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医科大学孟国祥教授在总结中肯定了这次学术会议召开的意义和价值,并从选题、内容、立意等层面解读了与会学者们的精彩发言。
图片摄影:王广禄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