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38年2月,正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的115师,突然接到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师参谋长周昆失踪,连同他一起不见的还有3万元军费。消息一出,一片哗然,115师不敢怠慢,一边派人寻找,一边将情况上报八路军总部。
作为八路军的一名高级将领,周昆掌握着很多核心机密,如果他叛变投敌或不幸被俘落入敌人手中,将给八路军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为此,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八路军总部一直在派人秘密寻找周昆,甚至动用了潜伏的情报人员,在敌占区和反动派中调查。可却没有得到一丝关于周昆的消息,他好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
周昆失踪的消息传开后,很多将领都表示不理解。他参加革命十几年,南征北战,流血负伤,立功无数,是为数不多的参加过秋收起义,跟随主席首批上井冈山的将领。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艰苦时期,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红军的处境非常危险,但周昆意志坚定,英勇善战,革命热情没有过丝毫动摇,深得朱毛赏识,很快就成长为军中的一名高级将领。历任红4军的团长、红一军团34师师长等职。被誉为林帅手下的“三杆枪”。
1932年6月,周昆接任红4军军长,成了军级将领。(后来的开国上将之首萧克,此时不过是江西独立第五师的师长,直到10月才任红8军的军长。而其他很多开国上将,1932年时大部分都还是团级、营级干部。)
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在出发前,红军主力改编为红1、3、5、8、9军团,共5个军团。周昆担任红8军团军团长,成了与林帅、贺老总一个级别的将领。
(当时红8军团的参谋长是张云逸,后成开国大将;政治部主任是罗荣桓,后成开国元帅。就连下面的组织部部长甘渭汉和宣传部部长莫文骅,在1955年也都成了开国中将。)
在长征开始前,红8军团负责掩护红军主力,由于是临时成立的军团,部队战斗力不强,面对蜂拥而至的敌军,周昆沉着应对,充分发挥红军机动灵活的特点,完成了阻击任务,但部队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损失惨重。
完成掩护任务后,红8军团追上主力大部队,之后先后跟随红3军团和红1军团行动。在湘江战役中,红8军团遭到敌人的包围,被分割成数段。在危机时刻,周昆亲率敢死队冲上阵地,与敌人血战,歼敌无数,拼死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可此时江上的浮桥已经被敌人炸毁,无奈周昆只能带领全军涉水渡江,由于在江水中行动迟缓,红8军团的官兵成了敌人的活靶子。
军团长周昆也险些命丧江中,最后在红1军团的接应下,红8军团仅有1000余人成功渡江。时任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过江后,身边只剩下一个扛着油印机的油印员,可见战斗之惨烈。
由于损失惨重,建制完全被打散的红8军团在湘江战役后,并入了红5军团。周昆则被林帅要到了红1军团,担任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红1军团改编为115师,周昆出任师参谋长。
作为八路军成立之初三大主力师的师级干部,在1955年大授衔时,不是元帅就是大将,最低也是上将。例如时任115师政训处主任的罗荣桓(开国元帅),副主任肖华(开国上将)。时任120师参谋长周士第(开国上将)、政训处副主任的甘泗淇(开国上将)。
以周昆的革命资历和红军、八路军时期的职务,即便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表现平平,那最低也应该授予上将军衔。例如开国大将徐海东,红军时期是红25军军长,红15军团军团长,八路军时期是115师344旅的旅长,后来因伤没有参加解放战争,但在1955年仍被授予大将军衔。
可是前途一片光明的周昆,在参加平型关大捷之后不久,却做出了携军费潜逃的离奇举动。查阅史料可以发现,周昆的突然失踪,也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
在彭总的回忆录中,曾记载了他与周昆之间的一次见面。那是1938年2月初,在临汾的彭总和左权,遇到了从武汉刚刚参加完南京政府举办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周昆。
在向彭总和左权汇报工作时,周昆提到了在武汉的见闻。他说感觉很丢脸,反动派的那些参谋长都穿戴光鲜,坐的是小汽车,住的是豪宅,出入前拥后簇。而我们穿得就好像“乞丐”,连活动经费都没有,去武汉办事处要钱,结果就给了两块钱,吃顿像样的饭都不够。
听了周昆的抱怨,彭总拍案而起,大骂道:“胡说,你是一名共产党,不是反动派!要是我在办事处,一分钱也不会给你。”之后左权又与周昆进行了谈话,警告他不要被敌人的糖衣炮弹所迷惑,要坚定立场,并劝他坚持立场,继续革命。
在临汾短暂停留后,周昆继续上路赶回115师,在临走前,他从临汾第2战区领走了6万元经费。
时任115师作战科科长的王秉璋(开国将军)回忆,当时周昆奉命前往第2战区领取调拨给115师的军费,一共6万元。在回来的路上,周昆将其中三万元钱交给警卫员,让他带回师部交给王秉璋。并写了一张纸条,内容是:“共领取军费6万块钱,我带走了3万块,另3万块交警卫员带回,望查收。”
关于周昆的下落,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他携款潜逃,回老家隐姓埋名,过上了好日子。也有人说他投靠了敌人,出卖了组织。还有人说他带钱去了国外,否则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派人多次寻找,仍毫无结果呢?
不论周昆到底去了哪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武汉开会期间,敌人的奢靡生活,让他迷失了自我,在欲望和金钱面前,忘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操守,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结束语:
在十几年的战火中,周昆没有被炮火和鲜血吓到,最终却屈服了自己的欲望下。这说明革命之路,就好比大浪淘沙,只有心志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人,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和目标。
任何人,都要时刻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特别是身居高位之人,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放松思想建设,忽视作风建设,否则就会犯下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