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那雄图霸业可谓震古烁今,把六国都给覆灭了,四海之内皆归其统治,可他心里对权势的渴望就像个填不满的深谷。你瞧那放在案头的普通玉玺,跟他那吞天纳地般的壮志相比,简直渺小得不值一提。
在以前的岁月里呀,玉玺就好像是天命所系的神圣之物,那可是天子权威独一无二的象征,只要有了它,统治的合法性就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谁都能一眼看出来。 和氏璧这玩意儿来历可不一般,就好像是老天爷赏赐下来的神奇宝贝。有个楚人叫卞和,那眼睛可毒了,能从璞石里发现美玉。
他为了把这璧献给楚王,遭了老多罪了,被砍了脚都没放弃,最后终于得到楚文王的赏识,和氏璧也就此开启了它那充满传奇色彩的流转之路。
就说“完璧归赵”这事儿吧,蔺相如那智慧和勇气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面对着强秦的虎狼之师,一点都不害怕。在秦国的朝堂上,嘴皮子那叫一个利索,跟秦王你来我往地斗智斗勇,同时还偷偷安排好了一切,最后成功把和氏璧带回赵国。
这一下可不得了,不仅保住了赵国的面子,和氏璧的名声也一下子传遍天下,各个诸侯都争着想要得到它,简直成了稀世珍宝中的稀世珍宝。
到了嬴政十九年,秦军那铁骑轰隆隆地就把赵国都城给踏破了,和氏璧的命运也就此跟秦始皇紧紧地缠在一起。秦始皇一开始是想把整块和氏璧都雕成玉玺,好显示自己那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地位。
可是这璧太大了,用起来不方便,思来想去,没办法,只能取其三分之一。然后李斯就接到命令,用篆书在上面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这八个字一写上去,嘿,就好像有了魔力一样,赋予了玉玺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咸阳的玉工王孙寿那手艺也是一绝,精心雕琢之后,传国玉玺就诞生了。这玉玺一出来,就好像在向全天下宣告,大秦的江山那是要千秋万代永远存在,秦始皇的统治那是要永远享受天命的眷顾。
传国玉玺刚诞生的时候,就被命运这只无形的大手一把抓住,扔进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里。秦始皇二十八年,他南巡到洞庭湖的时候,突然就刮起了狂风,那风呼呼地吹,浪也一个接一个地打过来,秦始皇坐的龙舟在波涛里晃来晃去,眼看就要翻了,那场面真是危险极了。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秦始皇一咬牙,把传国玉玺就扔到湖里去了。你说怪不怪,玉玺刚一入水,湖面立马就风平浪静了,龙舟也安全了。这事儿太不可思议了,到底是碰巧了呢,还是老天爷在暗中帮忙呢。
八年后,玉玺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了秦始皇手里,就好像有神明在操控一样,这一下,玉玺身上就好像披上了一层让人捉摸不透的神秘面纱。 秦末的时候,整个九州大地就像变了天一样,到处都是烽火在燃烧,各路英雄豪杰都冒了出来。
大秦帝国本来好好的锦绣江山,这下也在风雨里摇摇晃晃,眼看着就要倒了。而传国玉玺呢,就因为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成了各方势力眼睛都红了也要抢到手的宝贝。
刘邦动作快,率先带着军队打进了咸阳,秦王子婴乖乖地把传国玉玺捧出来献给了刘邦。刘邦后来当了皇帝,这玉玺就成了“汉传国玺”,从此开启了它在汉朝那又长又精彩的传奇历程。
西汉末年,王莽那心思可大了,一心就想篡夺皇位。当时孝元太后管着玉玺呢,王莽就去威逼利诱她。太后气得不行,一下子就把玉玺狠狠地朝王舜扔了过去。玉玺掉到地上,磕掉了一个角,王莽没办法,只好用黄金补上,“金镶玉玺”这个名字也就这样流传了千百年。
东汉的时候,传国玉玺在各位皇帝之间还算平稳地传承着,它可是汉室正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到了东汉末年,朝廷里乱成了一锅粥,朝政腐败得厉害,宦官们专权,把朝纲都搞坏了。
何进、袁绍他们就发动政变,要诛杀十常侍,这一下宫里到处都是血雨腥风。在这场大混乱里,传国玉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离奇地失踪了,消失在那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中。
一直到公元 191 年,孙坚带着大军打进洛阳,在宫里的一口井里意外地找到了传国玉玺。可这好运也没持续多久,孙坚死了之后,他儿子孙策为了借兵,就把玉玺让给了袁术。袁术拿到玉玺后,脑子一热就想称帝,可他这人不得人心,最后兵败身亡。
袁术死后,曹操把玉玺献给了汉献帝,这时候的玉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玉玺了,它成了各方势力操控朝政、争夺正统的关键棋子,所有的权力斗争都围着它转。 三国打来打去,最后天下归了西晋。
传国玉玺也顺理成章地到了西晋皇室手里,给西晋的正统性加了一层神圣的光环。但是西晋末年,北方可就遭了大难了,进入了“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那时候朝代更迭快得就像一阵风,一个接一个,乱得不行。
传国玉玺在这乱世里就像没了根的浮萍,到处飘来飘去。前赵的刘聪把晋怀帝给俘虏了,传国玉玺就落到了前赵手里;后赵的石勒又把前赵给灭了,得到玉玺后,为了显示自己当皇帝是天命所归,还在玉玺右边刻上了“天命石氏”
冉闵把后赵皇帝石鉴杀了,抢到传国玺,建立了冉魏政权,后来又被东晋使了个计谋给拿回去了,传国玉玺就又回到了司马氏的怀抱。 南朝的时候,传国玉玺就跟着宋、齐、梁、陈这几个朝代的更迭,默默地看着南朝的起起落落,兴衰荣辱它都看在眼里。隋朝统一了南北之后,传国玉玺就归了隋。
隋末的时候,隋炀帝杨广太不像话了,整天吃喝玩乐,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天下人都受不了了,就纷纷起来造反。隋炀帝最后被人杀了,萧后和她的遗腹子杨政道带着传国玉玺逃到了漠北突厥,还想着有一天能重新回来当皇帝呢。
唐朝刚建立的时候,因为没有传国玉玺,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本事大得很,可心里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不太舒服,就自己刻了好几枚玉玺来安慰自己。
一直到公元 630 年,李靖按照命令带着军队去讨伐突厥,大获全胜。萧后和杨政道也回到了中原,传国玉玺这才又回到了中原正统王朝手里,再次成了李唐皇室正统性的有力证据。
唐末的时候,黄巢起义就像一场超级大风暴,一下子就把大唐帝国给吹散了,天下又乱成了一锅粥,进入了五代十国那个纷争不断的时期。传国玉玺在这乱世里也是命运坎坷,吃了不少苦。
后梁的朱温建立政权后,虽然短暂地拥有过传国玉玺,可没过多久就被后唐给取代了。公元 937 年,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引着契丹的军队打到了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绝望极了,抱着传国玉玺就登上了玄武楼,最后自焚而死,传国玉玺也就跟着没了下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成了一个怎么也解不开的大谜团。
从那以后的很多年,传国玉玺就像一块石头沉到了海底,一点消息都没有。直到宋哲宗绍圣三年,咸阳县的一个老百姓段义挖地的时候把它挖了出来,传国玉玺这才又重见天日,回到了宋朝。
可宋朝的日子也不好过,靖康之变的时候,金兵打过来了,徽钦二帝被掳到了北方,传国玉玺也被金国抢走了,又一次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只留下一堆让人叹气的遗憾和无尽的猜测。
元朝的时候,世祖忽必烈死的时候,传国玉玺竟然在元大都的市场上出现了。权相伯颜知道后,赶紧派人用重金把它买了下来,这样传国玉玺就到了元朝王室手里。它又成了元朝统治合法性的重要象征,见证了元朝的兴衰荣辱。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传国玉玺那可是念念不忘,心里清楚它在正统传承里有多重要。为了把这象征正统皇权的玉玺夺回来,他毫不犹豫地派大将徐达一直打到漠北,狠狠地追着元朝的残余势力打。
可是不管明军多么英勇,最后还是没把玉玺弄回来。从那以后,传国玉玺就彻底在历史的长河里消失了,只留下数不清的传说和猜测,让那些历史爱好者们天天琢磨,可就是怎么也弄不明白。
你看,历代帝王都把传国玉玺当成宝贝一样,都想得到它,为啥呢?因为它可不只是一块好看的玉印章,它是皇权正统和“受命于天”这个理念的集中体现,就好像把这两个东西都变成了实实在在能看到能摸到的东西。
谁要是拥有了它,就好像手里握住了统治天下的魔法棒,能大大方方地跟天下老百姓说,我这统治是老天爷同意的,谁也别想反对。
但是呢,咱们回过头来看看历史,为了这一方传国玉玺,那可是打了多少仗啊,到处都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老百姓们也跟着遭了大殃,流离失所,好多人都死了,大地都被战争破坏得不成样子。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代表了历史传承和正统延续,也承载了上千年的政治文化内涵,可是因为它引发的那些纷争战乱,是不是早就跟秦始皇一开始想的不一样了呢。
秦始皇本来是想通过它让皇权更稳固,让江山永远存在,可现在呢?如果秦始皇能提前知道后来因为这玉玺发生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看到那些为了争夺玉玺打得头破血流、死了好多人的战争,他还会铁了心要做这么个东西,让大家抢来抢去吗?
这传国玉玺在长长的历史舞台上,到底是起了个推动历史好好发展的好作用呢,还是变成了一个制造混乱和动荡的坏东西呢?这所有的一切,难道不应该让我们每个人都好好地静下心来想一想吗?难道我们不应该从这传国玉玺的传奇经历里吸取点教训,好让我们能更好地明白权力、正统和和平之间那种复杂又微妙的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