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都修建了大运河,隋唐隋炀帝和太宗都曾进攻高句丽。为什么隋朝灭亡,唐朝兴盛?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杨坚建立隋朝,表面上是创建一个新的王朝,但实际上只能算是宇文氏建立的北周王朝的延续。因为杨坚建立隋朝所造成的动乱赶不上武则天建立武周、唐玄宗父子复辟唐朝所造成的动乱。这基本上是一次和平演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杨坚表面上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但实际上他相当于北周的第六位皇帝。同时,由于北周完全延续自西魏,所以几乎没有发生过流血政变。因此,在西魏的两个傀儡皇帝中,杨坚实际上应该是第8位皇帝。至于隋炀帝杨广,其实应该是第八位皇帝。第九代皇帝。
对比唐朝历代皇帝,如果算上两次称帝的武则天和唐睿宗(唐中宗第一次称帝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太短,无法统计),相当于唐玄宗是第八代皇帝。唐朝皇帝。皇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国皇帝杨坚实际上就相当于唐初的玄宗;二代祖杨广,实际上就相当于后唐玄宗。
对此,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当时的人口。隋炀帝隋炀帝即位时,政府控制的户数为890万户。唐朝贞观年间,政府控制的户数为380万户。安史之乱爆发前,唐帝国的户数为960万户。
同时,在宋朝之前,中国的人口峰值在1000万户左右,而且从来没有超过这个数字。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整个社会资源最多能够养活的人口数量接近1000万户。当一个社会的总人口接近这个数字时,社会就会呈现出最繁荣的景象,因为整个社会拥有最丰富的人力,创造了最多的财富。
但同时,当社会总人口接近这个数字时,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激烈。由于社会现有资源已经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人口,社会各阶层、各大利益集团纷纷开始争夺有限的资源。
简单来说,它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因为人口已经达到极限,土地数量无法再增加。同时,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出现传说中的杂交水稻和新的高产作物,甚至没有出现红薯。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作物,因此粮食生产水平无法提高。
在此背景下,人均土地占有量越来越少,但每亩土地的粮食产量却没有丝毫变化。加之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必然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于是,广大底层民众的生活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有人发出声音,随时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生产力相似的背景下,人口只有380万户的时代和人口接近900万户的时代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前者的社会矛盾很容易缓和。在后一种情况下,社会矛盾往往会更加激烈。
也就是说,唐太宗时期的土地数量与隋炀帝时期的土地数量几乎没有太大区别,但隋炀帝时期的总人口却是唐朝的近2.5倍太宗时期。也就是说,如果唐太宗时期人民的人均土地拥有量是2.5亩,那么隋炀帝时期的人均土地拥有量就是1亩。当然,这仍然是最理想的状态。
因为,如果算上隋炀帝时期的既得利益集团,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集团。通过他们的力量,他们吞并的土地肯定比唐太宗时期还要多。如此算来,隋炀帝时期人均土地占有量大概只有0.5亩。
在此背景下,唐太宗时期底层民众所能利用的资源显然远大于隋朝时期。老百姓的生存更加顺利,整个社会的矛盾自然也就缓和了。所以唐太宗无论是攻打高句丽,还是修建大运河,虽然会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但不会造成很多人饿死街头,自然不会有大规模的叛乱。
相比之下,隋炀帝时期,由于人口已经达到极限,大多数民众都处于生死边缘,整个社会的矛盾空前尖锐。这时,隋炀帝征服了高句丽,修建了大运河。如此大规模的工程,自然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因为它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换句话说,就是钱和人,这意味着税收和廉价劳动力。
在这种背景下,一旦有人带头造反,自然就会有回应。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隋炀帝时期,即使不攻打高句丽,不修建大运河,最终的结局仍然会被改变。因为当时的社会总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即使没有这样的激励,也会因为其他原因而发生大的动乱,类似于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