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自成临终前痛哭流涕:如果当年听吴三桂的话,满清必败无疑
迪丽瓦拉
2025-08-05 18:05:49
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分享,又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非常感谢!

大家都听过“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女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女陈圆圆,而男主则是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吴三桂。

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也是关于这些人的故事,他是明朝之后、清朝之前一个短暂王朝的建立者,最终却惨淡收场。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

他在临终前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如果当年听了吴三桂的话,满清肯定必败无疑,而自己也不会惨淡收场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自成是一个怎样的人?又为什么失败了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段故事。

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大家都多少有所听说,这个人是大顺王朝的建立者,也是大名鼎鼎的闯王。

李自成创造了一时的辉煌,但是好景不长,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

仅仅二十四天,这个王朝就彻底失败,即使如此,闯王李自成也在历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

说起来李自成也是位典型的草根英雄,出生于万历十四年。

李自成出生的地方是陕西米脂县一个叫做李继迁村的村子里,相传这个村子里的人都是李继迁的后人。

所以这个村子的人一直认为他们有着党项人的血统,李自成的父亲名叫李守忠,母亲姓金,一家人生活的十分贫寒,是一个靠着种田为生的农户人家。

稀奇的是,就在李自成出生的时候,李自成的父亲李守忠梦见有一个穿着黄衫的人进了自家土窑。

于是李自成的父亲觉得这个孩子以后一定有大作为,孩子出生后一家人更是开心的不得了。

因为那个梦,李自成给自己的孩子起了个乳名,就叫黄娃子,也叫黄来儿。

后来又因为家里实在穷的揭不开锅了,所以无奈之下,为了让孩子活下去,李自成一家不得不把李自成送进了寺院,所以李自成又被叫做“黄来僧”。

小时候的李自成,也一直帮着家里分担家务,每天早出晚归的出去放羊放牛。

李自成和村子里的很多孩子都不一样,从小就喜欢枪马棍棒,当别的孩子都在顾着玩闹时,李自成已经开始学着舞刀弄枪了。

大概也是因为李自成有些本事,所以在李自成的父亲去世以后,李自成就到了当地的驿站工作,主要负责照料驿站的马匹。

根据《明史》记载:李自成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十分的善于骑射,争强好胜的,经常跟人斗狠,也常常“犯法”。

所以当地的知县一直看不惯这个小驿卒,一直想找些由头治李自成的罪。

当时已经是明朝末年,那个时候的驿站制度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弊端,崇祯元年的时候,朝廷进行驿站改革,想要精简驿站。

也恰好就在这个时候,李自成不小心丢失了公文,所以被裁撤。

李自成就这样失业了,因为失业,李自成又欠了债,又去做了屠夫。

穷人最难熬的就是寒冬了,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冬天,贫困潦倒的李自成因为缴不起欠下的债,所以被债主告到了官府。

当地的县令本来就十分厌恶李自成,一看到有人来告李自成,立刻下令要把李自成"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

好在很快李自成的亲友就把李自成救了出来,李自成的性格也是十分暴戾,被救出来以后他不但没有反省,反而是一怒之下杀了债主。

杀了债主之后的李自成又发现自己的妻子和同村的人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

一连杀了两个人,这肯定得偿命,李自成知道自己不能留在这里了。

于是李自成就带着自己的侄子李过逃到了甘肃甘州,在那里投了军。

李自成也是有些本事,所以没多久就被任命为军中把总,但是没多久,又因为参将王国欠了军饷,所以李自成又杀了王国和当地的县令,发动了兵变。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因为李自成的舅舅高迎祥是一支起义军的首领,所以崇祯三年的时候,李自成就带着侄子参加了舅舅的起义军。

这支起义军被称为“闯将”,在当时的许许多多起义军中,这支部队名气也不大。

就这样,李自成在舅舅的部队里一支待到了崇祯七年,李自成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军队。

当时李自成的得力手下除了侄子李过,还有他的义子李双喜,还有高杰将军和谋士顾君恩。

可以说这个时候李自成的部队已经是一支十分有勇有谋的部队了。

后来舅舅高迎祥战败被俘,又被明朝政府处死,李自成就接过了舅舅的部队,从此成为了大名鼎鼎的“闯王”。

崇祯十一年,因为李自成的部队受到了朝廷的围剿,李自成只好带着大家躲进了山里。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带着部队到了河南,当时的河南正值饥荒,李自成带领部队开始笼络人心,招揽灾民,很快成为了当时起义军中国最有势力的部队。

从此李自成的部队势如破竹一般的拿下了河南、湖北、陕西的大部分地方。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部队攻下西安之后,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既然有了这样的成就,为什么之后又迅速失败了呢?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李自成的失败和吴三桂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接着看下去。

短暂的辉煌

在西安称帝之后,李自成立刻开始朝着明朝政权所在的北京发动了攻击。

李自成的军队一路烧杀抢掠,灭掉了明朝的政权,最终明朝崇祯帝自缢身亡。

李自成就这样入主紫禁城,刚开始的时候京城内确实秩序良好,但是没过几天,李自成的农民军就开始在京城内继续烧杀抢掠。

这样的政权害人无数、尽失人心,注定不会有好结局。

当时李自成为了全部瓦解明朝部队的残余势力,多次派人去招降当时明朝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

可吴三桂转身投靠了清朝,两军合力将李自成的部队彻底击败。

李自成恼怒之下,杀掉了吴三桂一家三十四口人后准备逃走,逃走之前还放火烧了紫禁城。

这个时候,因为明朝建立了南明朝廷,许多原本归降李自成的明朝将领看李自成大势已去,就又投奔了南明朝廷。

这时李自成的疑心越来越重,妄杀了忠心耿耿的李岩等人,最终失尽了人心。

自此之后李自成的农民军兵败如山倒,一路退到了湖北的时候,李自成被当地的农民兵杀死。

随着李自成之死,大顺王朝也就此彻底覆灭。

李自成的部队为什么这么快就失败,除了他的部队烧杀抢掠、不得人心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错误,那就是李自成没有处理好和吴三桂的关系。

甚至李自成在临死之前,还悲痛的哭道:如果他当年听了吴三桂的话,满清朝廷必败无疑,自己也不会落到这样的结局了。

要知道吴三桂是身处大顺和满清中间的一个重要人物,如果他和大顺统一战线,那么满清必亡。

而现实却是因为李自成没有处理好和吴三桂的关系,所以吴三桂一怒之下打开了山海关,放了清军入关,李自成一败涂地。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当时北京的北方,作为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掌握着北方的大部分权力。

虽然李自成入主北京的时候,李自成并没有受到吴三桂的阻拦,但这不代表李自成能容忍吴三桂。

刚开始的时候,李自成还能和吴三桂保持暂时的和平。

就像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里,传言李自成和吴三桂之所以关系破裂,都是因为陈圆圆。

但是事实肯定不是这样,李自成和吴三桂都算是难得一见的枭雄,这样的人怎么会被一个女人影响。

在大多数时候,女人都只是政治的牺牲品。

那么,吴三桂和李自成到底是为什么反目的呢?

反目成仇

事实是,就在李自成刚刚入主北京以后,吴三桂就主动联络李自成,表示他愿意帮助李自成和满清军队为敌。

当然吴三桂也并不是没有条件,他提出的条件是,等到胜利之后,自己要关外之地,占地为王。

其实这次的谈判吴三桂也是有些操之过急了,以他的实力,其实不用顾忌李自成的农民军。

可就是因为吴三桂首先提出了谈判,也让李自成高估了自己,觉得吴三桂既然这样说了,就已经是对自己低头认输了。

就这样,李自成错误的以为自己完全不用同意吴三桂的要求,可以直接把吴三桂纳入麾下。

所以双方就开始了僵持、战争。

如果就只有李自成和吴三桂两股势力,那么结局或许说不准。

但是在当时,还有一支虎视眈眈的部队,那就是满清军队,努尔哈赤、多尔衮,他们来势汹汹,早已不是轻易可以抵挡的了。

李自成太嚣张了,他觉得自己灭掉了明朝,就可以天下无敌了。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农民起义军的狭隘和局限,导致李自成根本没有意识到当时的环境。

吴三桂守着山海关,和满清军队已经作战多年,随着明朝政权的彻底结束,两支部队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当吴三桂跟李自成谈判的时候,努尔哈赤也找到了吴三桂谈判。

最相似的是,努尔哈赤给吴三桂提出的条件,和吴三桂给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是一模一样的。

谁都知道吴三桂只是想占地为王,做一方首领。

但是努尔哈赤可以允许,李自成却不行,这就是选择决定命运,所以最终努尔哈赤胜了,李自成却一败涂地。

但努尔哈赤给吴三桂许诺的不是关外之地,而是西南地区和一系列的好处。

努尔哈赤十分的聪明,关外是满清的发源地,对于努尔哈赤多么重要,怎么可能给吴三桂?

而西南之地的气候、环境都和吴三桂原本所在的山海关截然不同,适应都很难适应了,更别说能有什么作为。

从地理方面来说西南怎么也都比得上关外辽阔的天地,吴三桂来到西南,他以及他的后代,世世代代也就只能做一个“西南王”。

看起来是风风光光的土皇帝,实则是一个富贵的牢笼。

努尔哈赤懂得怎么制衡吴三桂,李自成却不懂,所以他才会输,才会在死前都后悔没有听吴三桂的话。

其实我们从李自成这一生的故事可以看出来,李自成毫无疑问是一位枭雄,他能接连打下胜仗,能招揽谋士名将,有勇有谋。

刚开始的时候,李自成的部队能招揽流民,这是他的部队能得人心的开始,也是他胜利的开始。

但是后来呢?李自成的部队所到之处,开始烧杀抢掠,这样的行为李自成都是允许的,这个时候的他就像是一个土匪头子,已经不是一个君王了。

对于李自成来说,他的能力并不足以让他做一个帝王,所以终究只是大梦一场。

在这次的三方博弈中,李自成终究犯了严重的错误,没有拉拢住吴三桂。

对于吴三桂的主动示好充耳不闻的李自成,终于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

可想而知后来的李自成有多么的后悔,唾手可得的一切就这样化为了泡影。

都说选择决定命运,看了这个故事,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有所启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3... 在1986年的某个深夜,粟裕与寻淮洲之间的对话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关于权力、责任与沟通的深刻故事。这段历...
原创 袁... 在大清王朝迎来自己最后的夕照光景那天,年仅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懵懂地坐在龙椅上。 皇太后隆裕端坐在溥仪...
原创 袁... 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因其行径被指责为背叛国家的大汉奸,一直饱受非议。他曾窃取了辛亥革...
原创 西... 西周金文释读:“周公方鼎”铭文名称:周公方鼎,又名文王鼎,旧名鲁公鼎。时代:西周初年。出土:据(宋)...
原创 4... 47年毛主席外出,偷偷对汪东兴说想吃羊杂碎,县委得知:吃不得 1947年10月,战火纷飞的陕北,毛主...
原创 为... 姜子牙书写封神榜,365位正神里,有一位神的头衔可谓别具一格,那就是天喜星。但这个头衔之所以特殊,并...
灵宝一高举行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12月13日,灵宝一高组织多种形式的悼念活动,通过默哀缅怀、爱国教育、观看纪录片、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
原创 隋... 中国人信仰先祖,因此很多家族都有“高远其来者”的习惯,在士族门阀占据主流的两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代尤其...
原创 有... 小编之前讲过前蜀宰相张格。张格因为假公济私,受贿拥戴昏君继位,当然有罪。但后主登基后,曾经一度过河拆...
原创 蒙... 蒙古帝国是由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帝国,至第四位大汗蒙哥去世为止。蒙古帝国的版图达到极限,亚洲除印度日本阿...
原创 朱... 在《大明风华》中,明宣宗朱瞻基年仅38岁病逝,继后孙若微所生的儿子朱祁镇尚且年幼。而且在朱瞻基死的时...
原创 万... 汴梁宫(北宋) 金朝时毁于失火 明堂(唐) 武则天所建 被薛怀义泄愤焚毁 天堂(唐) 武则天所建...
原创 曹... 那个激情四溢的三国年代,乱世纷争,英雄辈出,在那段风云变幻、浩瀚壮丽的历史大背景之下,隐藏着许许多多...
原创 他... 2014年4月1日,刚过完99岁生日,步入百岁行列的开国少将颜文斌,在辽宁大连安详地走了。 从戎一生...
原创 苏... 苏拉与凯撒都是罗马共和国末期十分著名的军事寡头,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两人之间仍然存在联系。只是这个联...
楚汉相争,一段精彩壮阔的历史,... 《西汉演义》是明代甄伟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项羽、刘邦反秦暴政及灭秦后楚汉相争的故事,...
原创 多... 满清历史中,多尔衮差一点就能掌握大权成为皇帝,但皇太极的出现却阻止了这一切。为什么这样说呢?满清政权...
清朝末年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和...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王... 王安石 ,这位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欧阳修、苏轼并驾齐驱。但是...
原创 出... 每个时代都会有杰出的人才,为了保家卫国不顾自己的安危。日军侵略我国时,杨靖宇将军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