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样是叔叔造侄儿的反,为什么朱棣成功了而朱高煦失败了?
迪丽瓦拉
2025-08-05 19:02:21
0

在明朝,发生过两起“叔叔造侄子的反”的著名事件。

一次是朱棣造建文帝朱允炆的反,成功了,朱棣由燕王成为明朝的第三任皇帝。

这也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大一统王朝里,藩王从封地上造反成功的案例。

一次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煦效仿父亲造明宣宗朱瞻基的反,失败了,他本人和所有的儿子都在囚禁后被杀。

他甚至没能打出自己的封地乐安。

要知道,朱高煦年轻的时候,可是朱棣靖难中的左膀右臂,几次救了朱棣的命。

可以说,如果没有朱高煦,朱棣就当不上皇帝。

那么为什么轮到他自己造反,却在大侄子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呢?

原因1:造反的条件不同

朱棣造反的直接原因,是朱允炆要削藩。

而朱允炆之所以要削藩,是以朱棣为首的这些藩王势力实在太大,威胁到朝廷了。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把自己成年的儿子分封为王,一方面是给儿子们一块上好的封地,让儿子们享受皇帝之子这个身份带来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儿子们能在外围拱卫大明,江山永固。

所以,朱元璋给藩王们的权力,大得过了头。他们不仅可以插手地方上的政务,每人手下还有3支卫队,每支卫队几千到上万人不等。

也就是说,实力强大的藩王手下,有好几万可以上战场的卫队。

要知道,我们看古代这些王朝打仗的时候,动辄出动几十万人,但是其中大部分是后勤或者战斗力不强的普通士兵。真正在战场上拼杀的精锐,能有个几万人已经算是规模很大的战役了。

也就是说,这些藩王手下的几万护卫,即便能打的精锐占比只有一两成,也够让朱元璋之外的普通皇帝抖几抖了。

更何况,这些藩王可不是养着卫队在封地里花天酒地混吃等死的皇家子弟。他们是真的要上战场的。

以朱棣为例, 他自到北平就藩之后,多次远征漠北。

打仗的时候,朱棣带着他的卫队出征,久而久之,他的卫队就成了百战的精锐之师。

而在战场之上,将军们往往要受到他这个亲王的节制。

朱棣又能征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在军队中的声望水涨船高。

就连朱元璋都兴奋地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后来朱元璋更是让朱棣节制沿边士马。

而朱棣也可以凭着他打仗的威名,将北平里的文臣武将收拢于麾下。

在朱元璋眼中,以朱棣为代表的这些藩王们,是他能干的好大儿。

而在下一任皇帝,尤其是朱允炆这个文弱的大侄儿眼里,这些藩王的存在,就犹如芒刺在背。

他们是真的有实力,也有声望造反。

一旦打起来,朱允炆还不敢让一个藩王去征讨另一个藩王,相反,他得提防着他们也趁乱造反,甚至联合起来。

朱棣的儿子朱高煦可没有这么好的造反条件了。

朱棣本人是造反上位的,生怕他的兄弟们也效仿他,所以登基之后一直在想方设法削弱藩王的势力,收他们的兵权,削他们的卫队。

朱棣在位22年,明朝已经没有什么能威胁到朝廷的藩王了。

朱高煦作为救过朱棣命的亲儿子,也没能在朱棣手底下讨着什么便宜。

朱棣下定决心立嫡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之后,就把朱高煦封为汉王,封地远在云南。

朱高煦知道,以云南的条件,他去了之后再也别想抢皇位了,便赖着不走,还真在京城多留了十几年。

这十几年来他看起来风光得很,好几次陷害太子都成功了,但始终没法染指军权。

后来朱高煦做得太过火,朱棣就把他打发到了山东的乐安,还削了他的两支护卫。

乐安不是什么资源丰富的地方,朱高煦手上也没兵没权,也没有别的藩王可以响应他。

造反的条件比起当年朱棣来,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原因2:个人的能力有差距

朱高煦的造反条件远远不如当年朱棣靖难之时,那么他的个人能力能不能抹除客观条件上的差距呢?

这可差得远了。

就拿造反最重要的军事能力来说,朱棣成为燕王之后,几度挂帅出征,逼降了原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擒获元朝大将孛林帖木儿,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能力。

可以说,早在朱元璋在位期间,朱棣就已经成了明朝北方的重要屏障,延边的士马,都要听他节制。

在当时的明朝,除了几个开国的功臣,和蓝玉这样的猛将之外,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在军事上和朱棣抗衡。

当然我们知道,打仗拼的不仅仅是主帅个人的军事能力,还要拼组织和后勤。

朱棣对封地北平的管理,也颇有成效。

蓝玉就曾对朱标说:燕王在国,抚众安静不扰,得军民心,众咸谓其有人君之度。

所以他在一路往南京打去的时候,北平成为了他坚实的大后方,从来没有发生过后院起火之事。

我们再来看朱高煦。

他在靖难当中,跟随朱棣出征,好几次救了朱棣的命,立下赫赫战功。

不过我们看他在靖难当中的表现,就会发现他的最大优势是个人的勇武,和对战机的把握,所以他可以好几次在不利的境地当中扭转战局。

但是他在整个靖难过程里,都是朱棣手下的一员猛将,而没有过独当一面的表现,也没有过战略方面的贡献。

偏偏对于造反而言,比起个人的勇武来,朱高煦所欠缺的挂帅和战略能力,远比个人勇武重要。

朱棣也没有给过他锻炼的机会。

等到朱棣靖难成功,登基为帝,他再也没有出征过了。

蒙古屡次犯边,朱棣宁可御驾亲征,也不然朱高煦领兵立功。这要么是朱棣甚至朱高煦没有这个能力,要么是朱棣不愿意看到藩王坐大,威胁江山稳定。

在组织和后勤当面,朱高煦也没有过亮眼的表现。

他去了封地乐安之后,把精力都放在了监视京城、策划造反上面。

但策划到十多年,等到侄子朱瞻基都当上皇帝了,也没能策划出一个能打出乐安的造反计划来。

可见他的个人能力实在是有限。

原因3:两人的对手不同

在造反的条件和个人能力都存在着巨大差别的情况下,朱棣和朱高煦面对的对手,也不是一个等级的。

朱棣的对手,是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自太子朱标去世之后,16岁为立为皇太孙,22岁当上皇帝。

他性情柔弱,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不知兵,朱元璋给他留下的几个辅政大臣,也都是纸上谈兵的儒生。

朱允炆登基之后,下定决心要削藩。

按理说,当时藩王当中威胁最大的,就是朱棣这个活着的叔叔们当中排行最长、功劳最大的。而朱棣仅有的3个儿子也都在南京,在朱允炆眼皮底下。

可他却不敢直接对朱棣下手,反而从实力比较弱的周王、湘王等人下手,要么把他们隔爵流放,要么把人逼死,可以说一点后路都没给叔叔们留。

这让朱棣惶恐无比,觉得在不造反,恐怕自己也没有活路了。

朱允炆已经决定接下来要削朱棣,派人去坚持朱棣,可又不知道出于何等考虑,把朱棣3个本可以扣为人质的儿子放回了北平。

要知道朱棣就只有这么3个儿子,而且已经多年没有孩子出生了,要是他们不在身边,朱棣打起来必然束手束脚。

朱允炆在对待朱棣的问题下犹豫不决,已经展示出了要对付朱棣的决定,却又迟迟不敢向朱棣开刀。

这导致朱棣有了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兵马和武器,最终起兵造反。

打起来之后,朱允炆又昏招迭出。

明明朱允炆是以全国之力对付朱棣的一个北平,无论是资源还是兵力,都远胜于朱棣,可是在战场之上,却找不到多少便宜。

朱允炆对前线的将领也没多大耐心。朱元璋给他留下的老将耿炳文,在初战不利之后决定率军坚守,可没有耐心的朱允炆立刻换将,换上的还是“寡谋而骄,色厉而馁”的李景隆。

李景隆哪有什么打仗经验,和朱棣一交手就节节败退。

不信任老将的朱允炆,对李景隆这样的表现,却又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他认为李景隆之所以表现不好,是因为权力太小,一个劲给他增加权柄。

最终,李景隆葬送了几十万军队之后灰头土脸地回到南京,朱允炆也组织不起对抗朱棣的大军了。

最后朱棣兵临城下的时候,还没打起来呢,李景隆和谷王朱橞直接开门献城,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允炆在南京不得人心。

可以说,如果不是朱允炆昏招迭出,朱棣不一定能造反成功。

朱高煦面对的明宣宗朱瞻基,可就没有好对付了。

朱棣吸取了朱允炆不知兵的教训,对皇太孙朱瞻基精心培养,不仅为他组建幼军训练他的军事能力,还亲自带他上战场学习如何打仗。

朱瞻基当上皇帝之后,深知朱高煦这个叔叔野心勃勃,却不急着收拾他,而是对朱高煦采取了捧杀的手段,一边一个劲地封赏朱高煦,一边对朱高煦关于治国的建议照单全收。

久而久之,朱高煦被捧得飘飘然,觉得这个侄儿没什么可怕的,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贸然起兵造反。

朱瞻基一听说朱高煦造反,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御驾亲征。朱高煦还没反应过来呢,朱瞻基的大军已经把朱高煦的封地乐安四面围城。

皇帝亲征,朱高煦也失去了继续抵抗的信心,没挣扎多久就灰溜溜地投降了。

朱允炆如果能有朱瞻基知兵、能御驾亲征的能力,也不至于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败涂地。

写在最后

如果不是在正在打天下或者是王朝末年这种特殊时期,皇帝和藩王之间的实力差距实在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

而朱允炆继承的,是一个已经稳定多年、蒸蒸日上的王朝,正常来说,即便朱元璋给了藩王们过大的兵权和势力,即便朱元璋没有给朱允炆留下能征善战的大将,即便朱允炆脑子一热硬要以不合理的方式削藩,以他手底下的强劲实力,也不该打不过朱棣才对。

要知道朱棣起兵的时候,天下藩王并没有群起呼应,局势是有利于朱允炆的。

可是朱允炆在朱棣的军事能力实在是太强、自己实在太不知兵、用人又太不当的情况下,硬生生地输了这一局。

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封地上的藩王造反成功的大一统皇帝。

这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的结果。

像朱高煦这样被轻易诛灭的藩王造反,才是常态。

你觉得是不是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1949年11月6日,北京,周总理宴请国民党的张治中、邵力子等人。 一位30岁左右的青年,在中南海下...
原创 搬...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搬离故宫...
原创 朝... 01 竣工于1405年的昌德宫,是保存至今的朝鲜时代古宫之一,坐落于景福宫东侧,和昌庆宫一起被称为“...
原创 河... 金碗传奇:一段跨越时空的故事 ,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一个老农手里的金碗,竟然和末...
原创 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
原创 秦... 在公元前221年,随着秦朝的崛起,中国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时代。这一...
原创 滇... 浅析一下,三国志11战国七雄剧本中,庄蹻的综合实力分析。 一.历史上的庄蹻 庄蹻是战国时期,楚国名...
原创 宰... 一日,西汉宰相陈平拿着尺子在叔叔家门前反复丈量,婶婶问他在干嘛,陈平说:“你们死后,这房子就归我了,...
原创 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夏朝作为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和神秘的存在。 尽管历代史书都...
原创 秦... 在提到秦末群雄并起的时候,总有一些名字响亮得像战鼓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荡漾,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沛县那...
原创 美...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而美元也与黄金等价,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货币。 美国凭借着自...
原创 李... 李勣病重,唯有须灰可治疗。李世民当即剪下自己的“龙须”,为李勣做药引。此后一次酒宴,不胜酒力的李勣昏...
原创 开... 1945年,在即将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前,有人负责审查党的七大代表候选人资格名单,正在核对...
原创 若... 如果赵构完全信任岳飞,没有干扰岳飞的策略,岳飞极有可能取得更为辉煌的军事成就,甚至有很大机会收复中原...
原创 岳... 文 / 子玉 从本质上来说,宋高宗赵构杀掉岳飞其实就是向朝野宣布了自己与金国和谈的决心,是赵宋官家花...
原创 曹... 曹操釜底抽薪挖走徐庶,为何不故技重施挖走诸葛亮,诸葛亮不配吗? 关于徐庶背叛刘备投靠了曹操,演义中和...
原创 皇... 轻轻一点“关注”,解锁更多精彩! 霍去病:那10车臭掉的肉,竟是他最聪明的决定? 引言: 听说过“宁...
原创 大... “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 这句话讲述的是唐中宗李显第七女李仙蕙难产而死的事情,李仙蕙作为皇帝之女...
原创 河... 河南历史上最牛的十大人物难以一概而论,因为每个人物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难以简单地进行排名。...
原创 豪... 在封建社会之中,“皇位继承”往往是相对比较严肃的问题,对于一个人国家来说,这是下一个延续者,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