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大中国同胞而言,痛苦最深的战争莫过于抗日战争了,这其中,有许多将领为抗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其中就包括抗日名将李玉堂。
不过,他的整个人生宛若过山车一般,有的时候荡得很高,有的时候又坠得很低。
这位一代名将最终的下场非常凄惨,抗战胜利后,他并没有善终,而是倒在了他们“自己人”的枪口之下。
李玉堂
一代抗日名将的辉煌人生
他的出身比起同时期很多人都更胜一筹,家中是当地的一户地主家庭,所以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父亲当初送他去上学,就是为了他能接受教育,让家庭维持繁盛,可他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触到了民主启蒙思想。
从袁世凯在北京称帝以后,他便开始将自己的思想付诸于实践,便也因此得到了不少晋军领导的赏识。
真正让李玉堂完成人生蜕变的,便是在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以后。
当时,一期生毕业的军官大多能在国民党内部得到很好的发展,李玉堂也不例外。
在他毕业以后,顺利从排长一路升任至师长,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已经是国民党陆军第八军军长了。
在一期生的军官中,有三位姓李的山东籍学员,他们也被称为“山东三李”,分别是李仙洲、李延年和李玉堂,这样的称谓,也足以见得他们在军中的作用。
而“山东三李”中,下场最惨淡的便是李玉堂了,要知道,他在抗日战争中可是名满天下的战将。
时间到了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玉堂的第三师也被调往上海参战,那会中国军队也不知道日军到底有怎么样的实力,大多数战士都是从北伐战场中走出来的,还不太适应和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日军作战。
所以,在当年10月,李玉堂和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了江湾一带,开始阻击日军的前进,前前后后打了十几天的时间,不过日军的装备实在是太过先进,李玉堂部难以抵抗,损失了很多人,在无奈中退到了苏州河的南岸。
不久后,国民党当局政府也放弃了上海,主力部队撤退的时候,还让李玉堂前去掩护。
1938年,日军27师团从九江、瑞昌等地一路打下来,战火也逐渐燃烧到了武宁一带,此时,驻守在武宁棺材山的正是李玉堂的部队。
这场战役,前前后后持续了25天,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斗。
武汉会战开始以后,李玉堂的第八军被编入张发奎的第二兵团序列,并奉命开往江西星子至九江一线的沿湖地区构筑防御工事。
张发奎
日军波田支队于7月下旬对鄱阳湖阵地发动了猛烈进攻,不过由于在湖边驻扎的战士们戒备心并不强,所以当敌人登陆的时候,大家也并没有察觉,驻守在这里的张文美营部几乎在没有抵抗超过1个小时的情况下被全歼,损失惨重。
李玉堂听说后,立即派出了另外一个师部前去支援,不过已经来不及了,李玉堂也因为这个师部防御不力而受到了不好的影响。
第二年,日军发动了南昌战役,前去抵御日军的,又是李玉堂的部队。
在武宁沦陷后,正是李玉堂指挥着第八军和敌人在修水河的两岸对峙了一年之久,后来在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时候,金井丢失,上级也把罪名强加于李玉堂的头上,他被撤职查办。
这样的举动,瞬间引起了全军上下的不服,其所在的军也陷入了一时间没有军长的境地。
后来,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的时候,所有人一下又想到了李玉堂,在蒋介石专门打电话给他之后,他才重新出任了军长的职务。
他刚一上台,就说出了让人无比振奋的话:“誓于长沙共存亡!”
中国军队取得了这场保卫战的胜利,会战结束后,李玉堂的军队荣获了“泰山军”的称号,李玉堂本人也成为了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
后来,李玉堂更是越战越勇,他的军旅生涯,正是因为抗战而声名鹊起。
一代名将,最终惨死
一些人认为,李玉堂最终的死因,和解放战争期间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内战爆发后,很快李玉堂便升任了24军军长的职务负责徐州到兖州一带的治安,顺便看管津浦铁路线的一段。
可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听起来李玉堂是个军长,实际上他手上只有一个正规军,可整编20师又被国民党的国防部拨给了绥靖公署,这简直就是让李玉堂大放血,他为此头疼不已。
后来,手上的师渐渐被调走,脱离了他的指挥,他的建议始终没有得到蒋介石的重视。
第二年,胶济路上的很多重镇相继被解放军攻克,李玉堂感觉到一切都来不及了,赶紧挖战壕,做好接下来的战斗准备,他再次向国民党高层请求援军,最终好不容易等来了12军。
不过,解放军已经是势在必得,再加上李玉堂所指挥的并不是自己抗日战争时期的那帮人马,所以不久后兖州失守,李玉堂的突围计划也并没有成功。
前来的援军军长霍守义和李玉堂两个人都当了俘虏,如果这个时候李玉堂能乖乖呆在战俘营中接受改造,下场也没有那么凄惨。
霍守义
在当时,他的内心深处还对蒋介石充满了“忠诚”,他被俘后竟然找到了一个“冒充士兵”的办法,在押解俘虏的路上逃脱,潜入一处村庄内,随后又在一位农夫的帮助下抵达了徐州。
让他心凉的是,国民党高层依旧将兖州失守怪罪在他的头上,并颁布了彻查令,李将军无奈之下,只好去上海避居。
蒋介石看不上他,可他又一股脑地“愚忠”,所以他能做的,只有等待,或许蒋介石从那时就开始觉得,一个能守住长沙的勇猛战将,肯定是和共产党有什么联系,才会丢掉兖州,况且,更可疑的是,他在当了俘虏后,竟然还能奇迹般的逃脱。
李玉堂百口莫辩,只能等待。
等着等着,蒋介石下野了。
他认为,复出的好时机终于来了,在薛岳的建议下,他成功走上台前,并且前往海南担任副总司令。
薛岳
后来,解放军势如破竹,几乎整片大陆都已经被成功解放了,李玉堂这位在抗日期间立了大功的战将自然成为了解放军拉拢的对象,为此,共产党方面还专门派人去跟李玉堂联络,希望他能够回心转意,不要盲目抵抗。
李玉堂心里其实一直很复杂,可他始终没办法下定决心发动部队起义,或许是他觉得这次守卫海南的任务正是自己表现的机会,或许他觉得蒋介石说不定还能够东山再起。
可他的部队一直都在顽固抵抗,解放军便不客气了,三个师的兵力就将李玉堂的部队围歼,剩下的部队也在万宁一带遭遇重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李玉堂逃到了台湾。
其实,这是他错失的第三次机会。
如果第一次老老实实当俘虏,第二次选择了起义,第三次选择投降,他的下场都不会如此悲壮,解放军会念在他是抗日英雄的份上,酌情处理。
错过了三次机会,从李玉堂向蒋介石再次靠拢的时候,他就没得跑了。
那会,蒋介石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他总是希望能在美国的支持下找到反攻的机会,所以,两党在错过了1949年的那次谈判后,局势还是非常紧张。
为了反攻大陆,蒋介石政府内部还是培养了大量的特务,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执行着各种任务,不查不要紧,一查就查到李玉堂的家中了。
原来,李玉堂的夫人陈伯兰一直都和中共地下党有着联系,而且,当年在李玉堂镇守海南的时候,他的副官李刚也愿意和共产党合作,并去做了李玉堂本人的思想工作,李玉堂当时犹豫了,可并没有完全答应下来。
这下,李玉堂想怎么洗都洗不清了,蒋介石本来就还在生气他于兖州、海南这两场战役的失利,这下可算是找到“原因”了。
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他在感觉到不对劲以后,立即写信给正在高雄工作的陈石清,让他抓紧时间跑路,不过,由于国民党的特务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也暗中观察着李玉堂的一举一动,这封信最终落到了特务的手上。
不久后,李玉堂就被逮捕了。
国民党虽然是败退了,可当初大搞刑罚的那一套是一点都没有改变,他们对李玉堂采取了严刑逼供的措施,这位将军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一生为国家大业和蒋介石卖命,到头来还会被这样对待。
原来,李玉堂的夫人陈伯兰和陈石清是亲戚关系,当年陈石清从香港专门来到海南,希望他能够回心转意,早点促成民族解放的事业,不过李玉堂还是一意孤行,只说了自己考虑考虑,并没有直接同意陈石清的建议。
随后,李玉堂带着陈伯兰一同去投奔蒋介石,陈石清一看没了“戴罪立功”的机会,就也跟着来了。
蒋介石勃然大怒,他根本不愿意相信李玉堂是忠心耿耿跟着自己的人,甚至一度怀疑他回到自己身边的用意,马上下令交由法院判决。
钱大钧经过调查,认定了李玉堂和他夫人陈伯兰的事情是两码事,陈伯兰变心了,可李玉堂并没有变心,最多当“不报告”来处理,于是判处了他七年有期徒刑。
钱大钧
可能由于这件事是蒋介石亲自要求办理的,钱大钧也感觉到判得太少容易往自己身上招黑,干脆又多加了八年,总共判了李玉堂15年,这下蒋介石应该能够满意,毕竟人家李玉堂当年在长沙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是英雄。
可是,蒋介石在最终签字的时候,亲自在判决书上写了一个“耻”字,这也就意味着,他一天都不想让李玉堂多活。
1951年2月5日,李玉堂和陈伯兰一同被押往刑场执行枪决,李玉堂在死前还留下了一份遗书,上面写满了他对于国民党当局不公的反抗:我没有对不起蒋介石的事情,蒋介石为何要如此对我?
可是,什么人也救不了他了,他最终被执行了死刑。
蒋介石不讲情义,山东人民还永远记得这位从山东走出的将军,1983年,经过国务院批准,李玉堂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大家也希望李玉堂能够“魂归故里”,他绝对是抗日战争史上必不可少的一位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