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开国大将陈赓在黄埔时,有五位生死之交,这五人最后结局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8-06 06:03:56
0

在上世纪,我国的黄埔军校被称为‘东方的西点军校’,在整个的亚洲都享有盛誉。虽然黄埔军校是在蒋介石先生的督导下建立发展,但其并没有过分的门户之见,事实上,我党的不少将士都有在黄埔军校学习的经历,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的,莫过于开国大将,陈赓将军。

陈赓将军少年时期品学兼优,哪怕去了黄埔军校也是属于校内的风云人物,广受同学们的交好拥护,这其中,与陈赓将军最为亲近的有五人,堪称是生死之交,这五人分别是胡宗南、李铁军、宋希濂、黄维与熊绶春。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与陈赓将军交好、得其认可的人又岂会是无为之辈,今天,我们便来详述这五人的生平。

第一位胡宗南,其实可算作陈赓大将的一生之敌了。

胡宗南在黄埔军校的时候,与陈赓大将交情甚笃。当年陈赓将军在黄埔军校学习,更是与蒋介石先生有缘,曾搭救过蒋于危难之际,是以蒋对陈赓将军十分关注与信赖,寄希望于陈赓将军毕业后能够与自己并肩。

然而陈赓将军见识卓越,对于党派之争十分不屑,一心报国,对我党的观感要大大好于蒋方,哪怕是蒋方为了留住人心为其提供了远高于同届学子的高官厚禄,也是以坚决的态度拒绝了蒋的示好。说起来,这示好之举,也是蒋通过胡宗南此人去进行的。

在陈赓将军决意离开之后,蒋介石虽然可惜但也无奈,只得放弃,转而向同为黄埔风云人物的胡宗南示好,并为其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当时,胡宗南被称为是‘天子门生第一号’。

事实上,在胡宗南的所谓仕途里面,他也算得上是卓越,在蒋的声援下,他是黄埔学子中第一个胜任了集团军总司令的人。在这之后,还一度是西北展区的总司令,更是有了一个‘西北王’的诨号,当然了,随着胡宗南的声势渐大,他与陈赓将军也开始了长达半生的敌对。

陈赓将军曾有言道“若从1924年5月在广州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日子算起,我们俩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前后共二十五年零七个月”,这我们俩的另外一个主人公,就是胡宗南了。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伊始,也就是所谓的红军时期,已经分道扬镳的陈赓、胡宗南二人就已经短兵交接,当是时在山城堡战役,二人虽然同出黄埔,但陈赓将军却是技高一筹,不仅在对战中压了胡宗南一头,更是顺带着歼灭了他的整一支旅队。

但说了一生之敌,胡宗南又岂会是一蹶不振呢。时间来到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当时解放战争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作为双方的大将,这二人岂有不交战的道理。于是乎,胡宗南集结重兵,想要把陈赓将军手下战功卓越的第四纵队给灭绝。

只是,被陈赓大将料敌先机,打了个措手不及,不仅作战计划没成功,还搭上了自己的又一支旅队。对了,那支旅队被称为‘天下第一旅’,是胡宗南手下的王牌旅队。

而到了解放战争的后期,二人进行了此生最后一次的交战,这一战,还是由陈赓将军取得了最终的胜果,硬生生把西北王给打成了光杆司令。

至此,在陈赓将军与胡宗南二人的交战中,陈赓将军以满分战绩给胡宗南剃了光头,以致于蒋介石先生愤而说到‘一个陈赓可抵五个胡宗南’。

后来,胡宗南随着大势已去不回的蒋去了台湾,与陈赓大将再无任何联系,最终,胡宗南于1962年年初在台湾离世。纵观一生,不乏光辉,只可惜难免暗淡。

第二位是宋希濂,五人之中唯一被陈赓将军引为挚友的。

宋希濂跟陈赓将军早于黄埔入学之前便已相识,二人是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因而关系友善,往来甚密,二人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

在二人已经离开军校,分列于不同阵营之际,宋希濂仍然牢记情谊,亲自联系了好几个曾经的同学去向蒋介石求情,只为把当时身陷囹圄的陈赓将军解救。虽然结果只是把对陈赓将军的关押稍微宽松了,但这也为日后陈赓将军的逃离困境打下了基础。

由此可以看到,二人实为君子之交。

宋希濂先生虽然与陈赓将军不同阵营,但是其人可不是易于之辈,事实上,在抗战时期,宋希濂先生英勇作战,给予日方侵略者以沉痛打击,令日方遭受了难以估计的损失。

在蒋为首的政治集团,其战功赫赫,可以算得上名列前茅,是以宋希濂先生在一众将领中有着领先的地位。

只可惜,宋希濂先生本人与陈赓一样,对党派之争无甚功利,甚至由于在抗战时期与陈赓大将的互通有无被那些有意之人利用,导致在解放战争时期就被蒋方故意的冷落,不将其重用,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了无法逆转的颓势,人们才想起来这位敢打敢拼的猛将。

蒋介石一方将宋希濂将军重新启用,任命为第14兵团的司令官,赶赴湘鄂边区参与作战,只可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人之力岂能应对大势之所趋,此时的宋希濂也只能是随大势而走,最终被我军二野击败,一位在抗日期间尚且不堕威风的勇将,最终沦落成为俘虏。

然战俘期间,陈赓将军也未曾忘却自己的这个故乡好友,曾多次去看望这位同乡,宽慰其思绪,希望他能够早日完成劳教,再度与自己把酒言欢。在宋希濂得到宽容之后,陈赓大将还将其带到自己家里好生礼待,二人最终是摒弃政治派别,成为了与昔日无二的至交好友。

宋希濂先生在陈赓将军的照料下慢慢适应了新的社会,然而没想到的是陈赓大将先一步离世,是时宋希濂先生一度痛苦难当,消极避世。最终于1993年安然离世。

第三位好友,当属黄维将军。

黄维与陈赓大将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二人都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二人都是出了名的打硬战的好手,二人惺惺相惜,若不是政见不一,只怕也是能够坐下来举杯相邀的知己。

当年黄埔军校一期生即将毕业之时,陈赓大将邀请众人赴宴,大家伙其实都心里有了主意,知道这顿饭怕就是大家伙儿的散伙饭了,毕竟多日的相处,他们对于陈赓大将的心意又岂能不知。

俗话说人各有志强求不得,故此,当时赴宴的黄维先生数次敬酒陈赓将军,却只字不提政治,为的也只是希望能够与这位惺惺相惜的挚友在这最后的友好时光留下真挚的友谊。

黄维将军进入蒋介石一派,多年后,他的地位不弱于宋希濂先生。原因很简单,在抗日期间,此人战功赫赫,靠着实打实的战绩,一路从师长,打成了军长,打成了兵团的司令。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这个司令比之胡宗南还要来的更加的名副其实,毕竟,黄维将军没有天子门生的头衔,一兵一卒都是自己挣来的,每一场战都是硬啃下来的。

时间来到解放战争时期,淮海一役,黄维与陈赓大将于南坪集遭遇,彼时兵团混战,敌我双方尚且分得清,但哪一支部队却是谁也认不得了。

这两个曾经的同学在不知对方为对手的情况下,鏖战了多时,终是被陈赓大将取得先机,抢先一步将黄维的主力部队瓦解,进而击败了黄维所率领的第12兵团。

而此时的黄维将军倒也大大方方,在得知击败自己的人是陈赓将军之后,虽然无奈,但也是甘愿,他自己也说过,败在陈赓手上不算冤枉,陈赓是他的同学,在黄埔的时候他就比不过陈赓。

战败后的黄维被送到功德林改造,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获得了特赦,才又出现在了社会,并且被安排在了政协的文史部门担任专员,戎马半生,如今得了一份这样的差事,对于黄维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归处。

1989年春,黄维将军因心脏病突发终是撒手人寰,于北京离世,享年85岁。

第四位好友,是与陈赓将军互为手足的熊绶春先生。

熊绶春对于陈赓将军,其实最为凸显的不是同学情谊,也不是手足之情,而是感激之情。

熊绶春将军与陈赓将军的交情虽是始于黄埔军校,却是成长于战火纷飞之际。当年的东征惠州战役,熊绶春身陷囹圄,万念俱灰之际,是陈赓将军率部救其于危难之间。

也因为如此,熊绶春对于陈赓将军一直抱有感激之情,事事尊重他的意愿,内心里头一直是把陈赓将军当成兄长来对待。

1948年年末,正是解放战争进行得最为惨烈的时候,熊绶春将军被调往徐州参战,此时的熊绶春虽然掌握一军之力,但对于这内战,却是产生明显的抗拒。

原因,一方面与黄维将军相同,都认为内战是可避免的,不必强求政治力量;另一方面,就是出于与陈赓大将的情谊,毕竟两军对垒,不死不休,谁又能保证兄弟之间始终不会刀兵相向呢?

鉴于此,陈赓将军一边被动作战,一边积极地与熊绶春取得联系,希望他能够顾全大局,弃暗投明。

熊绶春将军对于自己的这位兄长的建议也是十分心动,只是身不由己,不由得考虑再三,然而熊绶春的异常却被自己的副司令胡琏给察觉,于是处处阻碍,使熊绶春断了与陈赓的联系。

迫于无奈,熊绶春将军只能披甲上阵,枪林弹雨之下,岂有人情可言,熊绶春最后被解放军主力击毙。

该战役结束后,陈赓将军不舍兄弟情谊,费尽辛苦才找到了自己这位贤弟的尸首,将其入土为安。

最后的一位好友,是众人中最为骄傲的一人,李铁军。

话说,当初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中,陈赓曾邀请了与自己最为交好的五位一同宴席,当时正处临近毕业的日期,所有人都知道陈赓的志向不在蒋介石先生的一方。

在场的众人更都不是易于之辈,也就没有多加劝告,唯独李铁军,自视甚高,觉得陈赓将军的作为与选择是堕落的、不忠诚的,于是乎摔杯而去,与陈赓将军至此分道扬镳,搞得现场好不尴尬。

要说,李铁军也确实不是普通人,在蒋介石的麾下,从第一师到76军,再到第五兵团,从团长,到军长,再到兵团司令。他不仅带的队伍越来越主力,自身的级数更是屡创新高,在国民党将领中大有称雄之时,哪怕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是为我方所重点防范的一支虎军。

只不过,一个人骄傲的人,往往难以接受失败二字,一次的失败足以把他毕生的自信都摧毁,李铁军也不外如是。解放战争伊始,我军于豫西作战。

当是时,陈赓将军深知李铁军这位老同学自视甚高,若是直接对战,怕是会遭来他的猛烈打击。于是乎陈赓将军便用了‘牵牛战术’,徐徐图之,最终将其击败。败后的李铁军只能是率着他的第五军团的残部逃走,经此一役,李铁军声威渐下,不复往日荣光。

解放战争后,饶是自负的李铁军也只能无奈地败走台湾,虽然之后又定居美国一段时间,但辗转多地,终是于1998年回国过节,最终于2002年6月病逝于台湾。

陈赓将军的这五位好友,结局千差万别。

如熊绶春,本有弃暗投明的心意,却最终战死沙场,又如宋希濂与黄维,虽然战败,倒也能够在故土安享了晚年,也如胡宗南、李铁军,曾荣光加身,之后却也只能困于岛屿,渡了残生。

斯人已去,后世人哪敢多说,只能记住他们抗击日寇的英勇,为其曾经的英雄事迹去传达,牢记。

陈赓,人民网,《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名录》 2019-4-23

《从胡宗南日记看国共双方军事统帅之差异》 2013-8-28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2014年4月1日,刚过完99岁生日,步入百岁行列的开国少将颜文斌,在辽宁大连安详地走了。 从戎一生...
原创 苏... 苏拉与凯撒都是罗马共和国末期十分著名的军事寡头,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两人之间仍然存在联系。只是这个联...
楚汉相争,一段精彩壮阔的历史,... 《西汉演义》是明代甄伟所著,主要讲述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项羽、刘邦反秦暴政及灭秦后楚汉相争的故事,...
原创 多... 满清历史中,多尔衮差一点就能掌握大权成为皇帝,但皇太极的出现却阻止了这一切。为什么这样说呢?满清政权...
清朝末年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和...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不会错过后续更精彩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王... 王安石 ,这位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欧阳修、苏轼并驾齐驱。但是...
原创 出... 每个时代都会有杰出的人才,为了保家卫国不顾自己的安危。日军侵略我国时,杨靖宇将军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
原创 1... 各位朋友大家好呀,欢迎来到小新的历史频道,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品历史人生,如果你们也喜欢,希望可以动...
原创 “... 前言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它们或发生在大山深处,或发生在辽阔的草原上,无论在哪里,...
原创 第... 世人皆知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英雄辈出。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蜀汉五虎将之首的关羽,他的威名可谓是如雷贯...
原创 整... 整个三国中,关羽真正害怕的大将有6人,4人打不过,2人不敢惹! 提到武圣关羽,便让人联想的是他狂傲...
原创 建... 爱新觉罗·载涛(1887年6月23日-1970年9月2日),字叔源,号野云(一说夜云),满洲正黄旗人...
原创 5... 5岁男孩自称前世记忆,参与老山战役,社会热议轮回与记忆 前言 近日,一则关于一名年仅5岁的男孩王鹏凯...
原创 {... 郑洞国的蜕变之路:从国民党骁将到新中国栋梁 提及辽沈战役中的长春围困,那段历史依旧震撼人心。在那场硝...
原创 司... 司马伦是司马懿诸子中的老幺,在父兄耀眼的光环下,其早年的存在感颇低,堪称小透明。然而,一系列阴差阳错...
原创 清... 说起清朝,心情真是复杂。 一方面,得感谢它打下了现在中国的大半江山,促进了各个民族的团结。 另一方面...
原创 谁... 网上有种说法流传甚广,大意是宋朝以前中原王朝能吊打周边胡族,靠的就是强大的骑兵; 而宋朝以后中原王朝...
原创 “... 前言 司马懿,权倾朝野的曹魏权臣,司马家族最终篡夺曹魏江山。他曾在洛水发誓,永不负曹魏。 然而,誓言...
原创 萧... 萧何是西汉第一相,开国功德榜第一人,他将丞相做到了极致,赢得了千古美誉。周恩来盛赞他:“刘邦百战百败...
原创 吴... 吴国是三国时代中,魏蜀吴三国之中的一国。在强大的北魏与弱小的蜀汉之间,吴国算是个第二。这个第二在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