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咨询会”近日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召开,专家们认为周原遗址三重城垣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突破和标志性事件,将以往发现的墓葬、窖藏、建筑和甲骨文等串联了起来,对于研究周原遗址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咨询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周原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种建荣研究员详细汇报了周原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他指出,经过几十年几代考古人的不懈探索,近年来在“大周原”考古理念下,在王家嘴区域发现了先周时期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这为探寻周原遗址作为周人灭商前的都城提供了关键证据。另一项重大发现是确认了周原遗址西周时期的三座城垣,来对城墙的大量解剖发掘工作,基本可以判断大城的年代为西周晚期,小城和宫城始建于商周之际,一直延续到西周晚期,这极大地丰富了对周原遗址商周时期聚落结构的认知,并为实证其作为西周都邑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支撑。同时出土西周甲骨206片,其中甲骨文180字,为研究西周甲骨学乃至西周历史提供了宝贵材料。
与会学者和专家围绕王家嘴先周大型建筑基址、三重城垣的布局和营建过程、两座城门的规划与功能结构、出土甲骨文、周原遗址的性质、下一步工作模式等内容进行了发言讨论、交流,对周原遗址的工作理念和考古新发现的重要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些发现对于研究周原遗址聚落布局、西周社会等课题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建议在城垣体系中加入水系、道路及城外的同时期遗存,在先周大型建筑基址周围寻找先周城址,在城址图中加入水系、建筑等遗存,并做好保护工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基础。
专家组组长赵辉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指出周原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为判断其西周都城的性质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证据,也逐渐明晰了周原遗址的聚落布局和整体规划,并建议尽快公布成果。
本次专家咨询会的成功举办,为周原遗址的考古工作指明了方向,为遗址的保护奠定了基础,更为推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提供了导向。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