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萧何和曹参,沛县这对顶级人才的较量和合作
迪丽瓦拉
2025-08-06 08:33:35
0

萧何是西汉第一相,开国功德榜第一人,他将丞相做到了极致,赢得了千古美誉。周恩来盛赞他:“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曹参是西汉开国第一武将,开国功德榜第二人,被后世帝王所尊崇,位列武庙六十四将之一,他文韬武略,也是千年史上有名的大汉贤相。

萧何和曹参这一对旧友,作为汉高祖刘邦的肱股之臣,都是从现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走出的顶级人才,俩人可谓是半生较量归途同。

刘邦起事之前,萧何为沛县的主吏掾,曹参为沛县的狱掾,刘邦为沛县泗水的亭长,在他们这个圈子里,萧何是曹参的直属上司,他的职位最高,其次是曹参,最后是刘邦。在漫长的艰苦岁月里,他们这些人虽然职业不同,但彼此照应扶持,是故交好友。

公元前209年刘邦被逼起义,萧何和曹参等一众兄弟打开沛县城门,拥戴刘邦为沛公,他们开始了历时八年的创业之路。这一年起,萧何和曹参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萧何因为精通律文,被刘邦任以文职,曹参能冲锋陷阵,常常领兵在外。他们一文一武,以卓绝的贡献辅佐刘邦开创千古帝业。

萧何的功绩在哪里?他在刘邦事业初期,统筹政务,大军入进入咸阳城后,第一时间保护了秦朝留下的珍贵文献资料,汉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这对西汉王朝建立有决定性作用。在对待项羽不公正的分封后,他力劝刘邦接受汉王的封号,等待机会谋取天下。在蜀地,他被拜为相,将善于大兵团作战的韩信举荐给刘邦,为刘邦东出寻得人才。

更为难得的是,楚汉相争期间,刘邦和项羽在荥阳一线相持二十八个月,留守关中之地的萧何,源源不断的提供粮草和兵卒,不遗余力支持刘邦,这才让刘邦一次次反败为胜。

曹参,他最初在大军入关的途中,次次带兵杀敌,亲手斩杀李斯之子李由。刘邦东出关中之后,曹参一路向东,击败楚将章平、龙且、项他的军队,跟随汉王扫荡诸侯。公元前205,曹参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活捉了魏王豹。

曹参对于刘邦把控军权也是至关重要的,刘邦启用韩信后,就派曹参以副将的身份跟随韩信,一则让他助韩信一臂之力,二则作为刘邦的心腹,让他时时监督和节制韩信,以免军权旁落,韩信背叛。

曹参在战场上功绩卓著,他参加战役70多场,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郡守、司马、军候、御史各一人。

项羽已死,天下平定,刘邦分封列侯的爵位。萧何与曹参这一相一将,分开多年在此有了短暂的交集。

公元前202年的二月,刘邦宴请群臣,在洛阳的南宫宴会上,觥筹交错,君臣共饮,他豪情万丈,兴奋的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

刘邦的一番话,表明了萧何在其心中的地位,萧何因此被列为“汉初三杰”。

刘邦对萧何的推崇,也有王朝建立后“安天下”的考虑。在不久之后的分封中,掀起了两场风波,次次和萧何有关。第一场是食邑封侯之争,刘邦将萧何封为酂侯,食邑万户,引起了众武将的不满,他们认为萧何只懂文墨,何以分封如此之重?刘邦笑用“功狗功人”的比喻,成功说服了众人。

第二场是功劳位次之争,刘邦心属萧何排列第一,众臣认为曹参身经百战、攻城略池,应该为排列第一。双方僵持之际,关内侯鄂千秋上奏,讲:楚汉相争时,皇帝数次兵败逃亡,萧何镇守后方,源源不断的运粮征兵,给了皇帝翻身的机会,立的是万世之功,即使一百个曹参这样的武将也不及。

鄂千秋的话,正中刘邦下怀。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赐于带剑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权,家族10余人也获封赏。另一位当事人曹参,被封为平阳侯,食邑一万零六百三十户,在分封的143位功臣中,位列第二。

史书记载,萧何和曹参因此产生了嫌隙。这次短暂的较量之后,两人再次走向不同的职场道路。

萧何留在长安,被高祖刘邦正式拜为相国。他在丞相位上仍然倾心付出,助吕后诛杀韩信,建造巍峨的皇家宫殿未央宫,制定了汉家的律法,为王朝、为百姓付出了心血。

曹参远赴齐国,以齐国丞相的身份辅佐刘邦长子刘肥。根据史书痕迹的推测,曹参来到齐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可能和刘邦年轻时的向好曹寡妇沾亲带故,可以更好的辅佐刘肥,二是刘邦私下里承诺过曹参,他为下一任丞相。曹参在齐国,对内秉行无为而治,对外他带领齐国军队帮助高祖刘邦平定陈豨、黥布的叛乱,九年时间成为当地人人称赞的好丞相。

萧何和曹参这对故交,真的会因为分封的纠纷,而彻底成为政治上的敌人吗?之后发生的故事说明了一切。

公元前193年(孝惠帝二年),萧何病重,惠帝亲往萧府探望病情,征询丞相后继人选,萧何举荐了曹参,并说了一句:曹参为相,臣死而无憾了。这句话表明萧何对曹参,是欣赏和认可的。

曹参入朝成为相国后,一切皆遵萧何之法而无所变更。汉惠帝看到曹丞相如此很着急,俩人开始了一番探讨,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

汉惠帝问:“丞相你为什么整日饮酒,不用心料理国家大事?”曹参答道:“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参又问:“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 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 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

惠帝终于明白心中的疑惑,高兴的说:“好,丞相休息休息吧!”

从曹参的做法和对汉惠帝的答话,可看出了他对萧何身为丞相的认可。“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曹参就是这样做好丞相的工作,三年之后曹参病逝,“萧规曹随”一词遂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曹参“萧规曹随”,体现了他本人的低调卓越的智慧,赢得了和萧何齐名的美誉,后世称赞他们功可比唐朝的房玄龄、杜如晦,都是大汉贤相。曾国藩也曾讲:“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兜兜转转十几年,萧何和曹参这一对同乡,从故交到争功论赏,再到神交,彼此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对方、成就了西汉王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铭记历史!河北大名县开展“国家...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24年12月12日,在第11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河北省...
原创 杨... 在历史上,皇帝作为国家的统治者,是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的,而且在唐朝的时候,相对于是比较开放的,而且在...
原创 “... 还在犹豫什么?好运的机会稍纵即逝!赶紧关注我,一起开启幸运之旅吧!祝您财运亨通,心想事成! “谁敢横...
原创 魏... 魏玛共和国是一战之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后,德国所建立的新政府。作为一个共和国,魏玛政府采取了与其...
原创 宰... 明朝初年,一宰相请皇帝朱元璋到自己家中吃饭,如此正常的一件事,里面却暗藏着极大的阴谋。 这朱元璋也不...
原创 三... 毛主席曾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他为人处世,...
原创 方... 1934年,由粟裕、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到国民党的王耀武部队的追缴,损失惨重。方志敏等...
新华全媒+|海昏侯考古推断:刘... 12月12日,海昏侯蒸馏器的仿制模拟实验现场。新华社记者袁慧晶 摄 12日在南昌召开的江西汉代考古暨...
原创 给... 文 / 子玉 魏国出相,赵国出将。 战国四大名将,赵国就占了两个,但悲哀的是,廉颇和李牧最终都在赵国...
原创 解... 解放后毛主席问周保中:抗联不撤到苏联会怎样?周的回答令人心疼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号角终于吹响...
原创 李... 前言: 李白,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竟然出生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这个远在中亚的国家与中国究竟...
原创 我... 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是“暴君中的暴君”,唐太宗则是“圣君中的圣君”,两个人的评价可谓天悬地隔。但是其...
原创 9... 对于历史上暴君的印象,我们能想到最荒淫无道的无非就是商纣王,隋炀帝,然而他们两个在日本的武烈天皇面前...
原创 秦... 岳飞枉死,虽然世人皆骂秦桧,但宋高宗显然也不得辞其咎。虽然秦桧仗着金朝支持,有时有恃无恐,但如果高宗...
原创 雍... 刘邦不杀雍齿,张良不是说很清楚了吗? 刘邦称帝后,经常看到功臣们三三五五坐在沙土上商量什么事,刘邦就...
首次向公众开放,明十三陵永陵、...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明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寝所在地。日前,明十三陵永陵、思陵首次开放公众预约参...
原创 有... 元朝是少民入主中原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方式较为简单粗暴,而蒙古人为了笼络汉人上层集团,就给与地方军阀...
原创 司...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魏国权臣司马懿的次子,自司马懿与其兄司马师逝世之后,司马昭便接替父兄,执掌曹魏大权。...
原创 8... 89年金日成访华,问洪学智:你怎么现在还是上将?没有进步呀? 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一些人物如星辰般闪耀...
原创 沈... 导读 揭露了李公朴和闻一多在国共内战时期的英雄故事,以及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的黑暗面。其中,霍揆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