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7日,日本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刊登着同一条新闻,与洋洋洒洒的长篇报道相比,封面的巨幅照片对日本民众更有冲击力。
几乎所有人都盯着这张照片,不可置信地反复确认照片上的人。
照片上的人究竟是谁?又为何引起如此轰动?
照片上正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与日本裕仁天皇的合照。照片上的麦卡瑟双手随意地插在口袋,冷漠的表情中透露着傲慢。而裕仁天皇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小丑一般谦卑的姿态,忐忑的微笑,都是日本国民从未见过的模样。
他们奉若神明的天皇陛下,居然如此卑躬屈膝?
可他们不知道的时,他们的天皇陛下,精神的至高领袖,现在可是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要知道他是生是死,全在麦克阿瑟的一念之间。
日本第124任天皇,侵华战争的总指挥官,南京大屠杀出现于他的放纵和授意,731部队由他批准成立,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以他为信仰。
可如今,他却与阶下囚没有两样。那么,曾经至高无上的天皇为何如今这么卑微的出现在麦克阿瑟的面前呢?
俗话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那裕仁天皇究竟对麦克阿瑟有何求呢?他为此又愿意付出何等的代价呢?
唯一的救命稻草
1945年,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做完这艰难的决定后,裕仁瘫坐在皇宫华丽的榻榻米上,不安地等待情报。
成王败寇,何况日本法西斯违背人道主义的事情,做得不少——裕仁很清楚。
战后审判已经开始,身为日军首领的自己难辞其咎。
他为自己的未来而感到担忧。
白天,他坐立不安,夜晚更是辗转难眠。
皇后问他:“陛下,他们会来把您抓走吗?”裕仁无言以对。
不久,一封情报送到了裕仁手中,他急忙打开,上面赫然写着:苏联与英国极力主张将裕仁天皇作为甲等战犯进行审判,并处以极刑。
裕仁冷汗直冒,仿佛一瞬间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在地上。
周围一阵默然。唯有首相铃木贯太郎站了出来道:
“为今之计,只有一人可救陛下。”
闻此,裕仁死鱼般的眼睛再次迸发出贪婪的光亮:
“这个人是谁?无论是谁,只要能保住皇室,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麦克阿瑟。”铃木贯太郎皱眉,“一个傲慢难缠的家伙。”
命悬一线的裕仁哪里还管得了麦克阿瑟为人如何?只要能救他一命,这些都不是问题。
于是在1945年9月27日,天皇的专属车队从日本皇宫悄然驶出,摇摇晃晃地向美国驻东京大使馆开去。
坐在车里的裕仁恍惚间觉得自己坐的并不是小轿车,而是古代的囚车。他吓得一个激灵,当即下定决心:不管用什么方法,哪怕赔上一切,也要保住自己的性命。
到大使馆后,麦克阿瑟的副官接见了他。据后来副官回忆道:“裕仁看起来十分紧张,我接过他的帽子时,清楚地感觉到他的手不停地颤抖。走到客厅时,他遇上了麦克阿瑟,随即迅速地鞠躬,他的腰弯的很低,低的不能再低,就像一个奴仆!”
但麦克阿瑟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裕仁——这个可怜巴巴的天皇。尽管他很清楚裕仁此行的目的,但既然是不平等的交易,自己是绝不会先开口的。
可是,麦克阿瑟真的能救得了这个看似必死无疑的裕仁吗?
太上天皇麦克阿瑟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年仅44岁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实际上成为对日占领的最高首领。
所以他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如此权力的绝对统治者。在日本,他的权力远在日本天皇之上,是名副其实的太上皇。
然而道格拉斯享受无上权力的同时,也不得不接手日本这样一个烂摊子。要知道日本因为举全国之力发动侵华战争,无条件投降后被摧毁的不仅仅是日本的经济,还包含了国民意志,甚至连国土都处于他人的占领之下。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整个日本时局动荡不安。
而麦克阿瑟的任务,并非彻底摧毁这个萎靡的国家,而是扶持它,使它在自己的控制下重新站起来,成为自己在东南亚的爪牙。
所以,面对裕仁的讨好,麦克阿瑟见怪不怪,他已经开始在心中谋划如何获取最大的利益了。
显然裕仁也知道如今日本真正的主人是谁,于是他放下天皇的架子,只带了一名翻译便徒步走向麦克阿瑟。
但面对一个天皇的会晤要求,麦克阿瑟甚至不屑于换一条领带。他身着休闲服、表情冷漠,高大的身材和穿着昼礼服、身材矮小、表情局促的天皇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是这张照片,给日本国民当头一棒,让他们清楚地看到日本的处境。一时间,天皇从神坛坠落的景象引起了轩然大波。
为了维护皇室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尊严,日本内务省紧急发布了禁止任何媒体刊登此照片的命令,但很快,这道命令就被麦克阿瑟下令取消了。而这一事实再次证明,麦克阿瑟才是日本真正的主宰。
彻底打掉对手的尊严,然后才好讨价还价。显然麦克阿瑟已经做到了第一步,那么裕仁为了活命,又将会付出何等的代价呢?
活下去的代价
虽然裕仁与麦克阿瑟进行了长达四十分钟的谈判,可时至今日谈话的具体内容已经不得而知。只是根据麦克阿瑟的回忆录,我们或许能够窥见一隅。
在回忆录里,麦克阿瑟如此写道:裕仁表示,自己决定对战争时的一切军事和政治行动负责,愿意承担责任。
果然,这样卑微的态度极大地取悦了麦克阿瑟。西方人眼中的神秘东方国度的帝王如今在自己面前深深地弯下腰,这令他感觉无比的满意。
其实,此时的裕仁早把日本皇室的体面、尊严抛诸脑后了,只要能够活命,哪怕现在让他喊麦克阿瑟爸爸,他也会心甘情愿的做这个儿子。
当然,裕仁在求人之前也做足了准备。要知道,就算是麦克阿瑟愿意救他,可如果因为自己没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最后死在自己手中那可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所以在来这里之前,他就已经下令销毁自己曾经签署的侵华战争文件,想要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除此之外,更是反复与大臣们商量如何说服麦克阿瑟救自己一命。
尽管大臣们给他出的主意五花八门,但实际上想要获得麦克阿瑟的包庇,花费的代价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大得多。
1946年,在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要求下,裕仁发表了《国运振兴之诏书》,现在人们称之为《人间宣言》。
在《宣言》中,裕仁首次承认:“天皇是人民和国家之间的纽带,而非依靠神力诞生”,“说朕是神以及大和民族优于其他民族,拥有统治世界的宿命是架空事实,毫无依据的。”
此《宣言》一出,相当于剥夺了天皇的神格,使得鼓吹天皇是“人神”,日本是“神国”的军国主义彻底失去了根基,至此,日本开始逐渐沦为美国的傀儡。
1947年,由美国一手炮制的《和平宪法》取代了阻碍《波茨坦宣言》的《大日本帝国宪法》。
其中规定:不取消日本皇室,但统治权在人民手中;禁止日本拥有军队;废除华族的一切特权。
而当这份法案的草案递到外务大臣吉田茂手中时,吉田悲痛地说:“这无异于革命!”可他什么都做不了。
然而,这只是被公开的代价。因为除了交出权力,裕仁吐出的财物也不在少数。
据官方数据统计,战败后的日本皇室资产多达7457.7万日元。而有证据表明,裕仁自己的财富远在这之上,他被同盟国证实转移的财产就高达37亿。可以想象,裕仁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恐怕会对麦克阿瑟交出一笔十分可观的“赎金”。
那这笔钱究竟有多可观呢?实际上,它的可观程度让麦克阿瑟在70%的美国人要求处死裕仁的前提下,依然选择了包庇他。
而麦克阿瑟也清楚地记得,塞班岛的全体居民因为裕仁的敕令,在沦丧之际毫不犹豫地从高崖上跳入汹涌的海水中。而在太平洋战场上拼死抵抗的日本部队,因为裕仁的一句话便毫不犹豫地解除所有武装,让美军登陆。
“天皇是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存在。”这是麦克阿瑟的观点。尽管裕仁在日本是绝对权威,但现在的他也是麦克阿瑟控制日本的不二利器。
在他正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控制日本的目的时,裕仁就自己就带着丰厚的赎金送上门来,那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但是,麦克阿瑟是出了名的傲慢,尤其是在自己已经占据了绝对上风的情况下……
裕仁的多面人生
裕仁在求见麦克阿瑟时,对方曾这样羞辱他:
“听闻日本武士道精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切腹是武士们的传统,如今战败,何不切腹谢罪?”
裕仁听到这个问题冷汗直流。是的,他根本不想死,更不要说切腹那种痛苦的方式了!可麦克阿瑟的问题,自己又不能不回答。无奈之下,他只能顾左右而言他道:
“将军,我也曾尝试阻止战争。可我的子民太爱戴天皇这个身份了,他们以我为信仰,因此发动战争,如果我反对战争,就会被当成疯子关进精神病院的。”
两句话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把战争责任全部推到自己的子民身上。不知当初为这位天皇自杀,最终葬身鱼腹的子民们闻言会作何感想?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裕仁此人,脸皮极厚,且不止这一幅面孔。
但是,他把锅甩到国民头上,那他自己就真的是无罪吗?
1901年出生的裕仁从小就受到皇室重视,爷爷明治天皇更是将他作为接班人来培养。小时候的裕仁完全按照皇室制定的规则生活、学习。他最喜欢的学科是生物学,这看起来与他木讷的个性很相符。
可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觉,正是因为对生物学的狂热,裕仁亲手批准了731部队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裕仁并非自己所说的傀儡,而是真正的罪魁祸首。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在未得到天皇的允许下爆发的,属于越级行为。
可一向注意维护皇室权力的裕仁却一反常态,对此未报批准的行为格外宽宏大量,于是,在他的默许与鼓励下,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日本内部,当“稳健派”和“主战派”争论不休时,裕仁不假思索地站在了“主战派”一方。
日军占领上海后,对于是否要继续前进占领南京产生了分歧。裕仁大手一挥,签署了进攻南京的文件。与此同时,他还承诺:给予占领南京的士兵每人一杯御酒,十根香烟。这让本就把侵华战争视为“圣战”的日本士兵更加狂热,在他的怂恿下,超过30万中国无辜百姓倒在了日军的屠刀下。
甚至,在日本对美国宣战的前几个月,裕仁公开表示:为了战争的胜利,他甚至迫不及待地要亲自到战场上去!。而山本五十六正是听了裕仁这一番“豪言壮语”,这才下定决心偷袭珍珠港。
此时的裕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狂,一个幽居深宫的幕后魔王。
但狂妄的日本,终于在原子弹面前冷静了下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美国占领日本。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裕仁为了活命,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将国家主权拱手让人。
在麦克阿瑟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后,日本似乎成了一个不中不西的畸形儿。裕仁被迫承认皇室并非神,为了配合这一系列改革,他本人的形象也不得不再次改变。
这次,裕仁把自己包装成了民主的代表。
可他远比麦克阿瑟想象的还要狡诈,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天皇的权力,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继承明治遗志的“民主君主”。
当时的日本首相为了配合宣传,在《朝日新闻》上发文称“诏书……陛下引用了奠定我国民主基础的五条誓文……要建立一个彻底的,全新的民族主义国家,以安圣心。”
这样一来,裕仁这个“人间天皇”居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
而裕仁也不再遵守皇室谨言的传统,往常严肃的脸上开始出现慈祥的笑容。他坦然地接受媒体的拍照,甚至在公众场合下笑眯眯地问一个小男孩儿:“孩子,你怎么一个人呢?你的妈妈到哪里去了?”
尽管如今看来这些行为虚伪到令人作呕,可偏偏日本民众很吃这一套,就这样,残暴无度、穷兵黩武的日本天皇“华丽丽”的完成了向“民主化身”的转身。
结语
1989年,污点满身的裕仁走完了他罪恶的一生。可是,如他生前至高无上一般,死后的他依然被人顶礼膜拜。
可世界人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裕仁在许多国家的历史书上都是和东条英机一样的甲级战犯。不论有多少人昧着良心为他辩解,但他却将永远被钉在世界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参考资料:
留下的烙印远不止一部和平宪法 “太上天皇”麦克阿瑟改造日本 ,郭晔旻.
裕仁天皇——幽居深宫的魔王, 张学文.
有战争罪行而未受到审判的裕仁天皇,康狄.
推罪给日本国民打扮成“民主化身”裕仁天皇是如何逃避审判的,吕福海.
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何以未被追究 ,孙艺年(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