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开始之前,先说说张学良和国共两党的关系。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敌人也是朋友;张学良和共产党,更是亦敌亦友。
例如当年北伐战争胜利之后,四大集团军随即开始激战,分别是蒋家中央军、李白新桂系、阎锡山晋系、冯玉祥西北系。
这四大集团军各有特色,蒋介石他们南方财阀有钱,再加上宋家和孔家,以及陈家兄弟CC系,可以说人才济济。
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新桂系,俩人配合亲密无间,带出来的部队都是虎狼之师,至今都被很多人称之为、民国最能打的部队。
冯玉祥的西北军,虽然是穷地方出来的,但战斗力同样不差,冯玉祥擅长带兵,麾下十三太保,精兵强将如云。
至于阎锡山,则属于是阴险狡诈,深耕山西犹如是一根铁柱子,任由外界狂风暴雨,他们山西巍然不动。
四大集团军共一百三十多万人,他们如果精诚合作的话,历史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可是四大集团军分为两个派系,展开了惨烈的中原大战。
为何蒋介石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呢?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东北的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入关,加入了战场,帮助蒋介石一拳定乾坤。
中原大战之后,国民党只顾着各自的利益,但天下民心大失,这为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再看张学良,他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无奈丢了东北老家,他既急需新的地盘,又很想打回东北,在这种复杂的心理下,于是听了蒋介石的蛊惑,去打陕北的共产党,执行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
结果东北军和共产党开战,张学良打又打不过,内心又很想打回东北,在这种复杂的心理下,他联合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张学良从这时起,又跟共产党成了朋友,于是就有了骊山捉蒋,逼蒋抗日,一致对外的事情发生。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便被蒋介石一直软禁,到了七老八十白发苍苍,才离开台湾定居美国。
张学良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他晚年恢复自由之后,于是开始口述历史,讲述自己的一生。
在此之前,民间一直在争论,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关于这个问题,除了民间之外,各路学者专家,自然也加入其中,提供了这样和那样的看法。
前文讲过,张学良经历了几大历史事件,九一八、中原大战、西安事变……以他复杂的经历来说,对于“国民党为何打不过共产党”这一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今天本篇文章,根据张学良口述历史,来看看这位少帅眼中的国军和共军,探讨国民党为何打不过共产党……
按照张学良的说法,第一个原因就是思想,国民党没有中心思想,共产党则相信共产主义,相信共产党的革命肯定能够成功。
其实在笔者来看,严格来说张学良的这一说法,不算完全正确。
国民党可以分为多个时期,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孙中山时期,和蒋介石时期。
孙中山时期,早就为军队定下了思想,即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那时候也是国共合作,即共产党和国民党联手,去打北洋军阀。
北伐军犹如热刀切黄油,接连打败孙传芳、吴佩孚、张宗昌、张作霖之类的北洋军阀,打得东北军改变旗帜。
可是孙中山去世之后,蒋介石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所以张学良口中的“国民党没有思想”估计说的是这一时期。
既然孙中山时期的国民党有思想,而蒋介石时期发生了什么呢?为何就被张学良评价没有思想呢?
军事上来说,蒋介石发起了一次次的“围剿”妄图打败共产党。
孙中山的遗愿是国共合作、是扶助工人和农民,可是蒋介石偏要反着来。
哪怕是那些喜欢蒋介石的人,他们也都不得不承认,蒋介石是扶助的不是工农,恰恰是南方财阀,也就是那些大资本家。
也就是说,蒋介石的思想,在经济上违背了孙中山遗愿,军事上更加不用说。
张学良丢了东北之后,他带着部队进入了关内,开始听从蒋介石差遣,亲自加入了这些“围剿”当中,东北军面对共产党的红军,被打得损失极大。
所以在1936年的时候,张学良多次提醒蒋介石说,共产党是“剿”不完的。
在当时,张学良手握三十万东北军,联合一百多万国民党部队,反观共产党区区几万人,这位少帅何出此言呢?
因为张学良看到了共产党的思想,也想起了孙中山思想,共产党的思想往复杂了说,可以谈布尔什维克,可以谈马克思列宁,而这其中自然就包括了扶助工人和农民。
毛泽东曾经算过,全国能维持温饱的,不用发愁饿肚子的,总共才四百万人,而剩下的大多数呢?尤其是贫困线以下呢?
笔者个人认为,即使说顶天了,站在蒋介石那边的,大概有四千万人,这还是数据往大了说。
全中国四亿人口,剩下的自然都会站在共产党这边,尤其是那些惨遭旧社会压迫的。
只要懂算数,便可看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比共产党,差距该有多么的大。
我们常说历史是大势所趋,提起“大势”似乎云里雾里,搞得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说白了,那三亿六千万吃不饱肚子的穷人,他们代表的就是大势!
与其说共产党必胜,其实就是人民必胜,而共产党代表的正是人民!
国民党甭说代表人民,自从蒋介石登台之后,他们作为执政党,已经背离了孙中山思想,却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
所以,张学良晚年口述历史的时候,才会直言不讳的说:“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也就是没有中心思想……”
张学良说完这些还不够,紧接着又说:“国民党虽然一直高唱信仰三民主义,也向他的党员采取各种方法灌输,但信仰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属于自个儿的……信仰不是旁人给你加上的。”
“只靠硬性灌输是不能使党员树立起信仰的。那三民主义,真正的三民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可以说多数人不知道,背总理遗嘱,就在那儿背,他的真正彻底的意思在什么地方?谁也没有深刻地研究。”
“就像中国的老太婆子,整天嘟嘟囔囔‘阿弥陀佛’,你问她‘阿弥陀佛’什么意思,她不知道。”
以上这几句话,都是张学良的原话,尤其是最后一句,犹如老太婆自嘟嘟囔囔的念阿弥陀佛,只知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却不知道什么是三民主义。
张学良对“蒋介石政府”的总结,可谓是入木三分,非常的恰当。
张学良说完这些还不够,接下来说的话,可就更加露骨了,他说国民党的中心思想是“我”,说白了就是个人,就是自己……
按照张学良的说法,国民党唯我的利益独尊,再看共产党那边刚好相反,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等等领导人,一心想的都是天下老百姓。
张学良直言不讳的说:“共产党完全是党的主义守着党,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
上到领袖下到士兵,完完全全信仰的是都是共产主义,所以他们能够走完万里长征,留下来的更是精华。
张学良说完这些之后,再次提起国民党军队,他说:“国军根本没有什么国家的思想,包括中央军都是雇佣兵,少数的人是团结的,多数人是雇佣兵,今天我可以在你这当兵,明天我也可以到别处去当兵。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不同之点在这。所以我跟蒋先生讲,我们打不过他们,固然他们人少,我们人多,但他们团结,我们是个散沙。”
以上便是张学良对于国共两党“思想”的总结,不得不说少帅对于这一点,看得非常透彻。
尤其是后面那句,国民党没有国家思想,别的不说单单是那四大集团军,也就是四大军阀,他们嘴上说着三民主义,可实际上呢?谁不是在争权夺利呢?
或者说中国自古以来,很多朝代都跟这四大集团军的思想类似,那就是带着部队打天下,成王败寇。
再看共产党这边,完完全全是为天下穷苦人民去奋斗,一起打碎万恶的旧社会。
这,就是思想的区别。而且时间越久,相信历史对这个时代的评价越高,因为共产党的思想,彻底改变了“家天下”的帝王传统,而是改天换日,这天下不再是谁家的天下,而是人民的天下!
再翻开张学良口述历史,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关于“国民党为何打不过共产党”随即又给出第二条看法。
那就是蒋介石一碗水端不平,他原话是这样说的:“南京政府政策不公,杂牌军不满;共产党看得明白,和杂牌军也不真打……”
很显然,我们认为蒋介石不公平,我们只当是一个故事去看,犹如看看热闹罢了,此乃历史爱好者老生常谈的事情;可是对于张学良来说,他是亲身经历着,我们口中的故事,是他心里的痛苦。
除了信仰和方向,张学良认为蒋介石的私心,导致国民党的部队,始终无法团结一致。
张学良这样说:“当年我开始时,我对中央是忠心耿耿啊,中央说的话,我是完全服从,中央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后来我发现这不对呀!中央对我不是这么回事啊!”
这句话是张学良晚年讲出来的,在我们看来仅仅是短短几句话,可是在他的经历当中,却是尸山血海……
紧接着,张学良做出了各方面的总结,内容如下:
蒋介石并不一视同仁,打个不恰当的例子来说,中央军就是亲儿子,而杂牌军其中包括东北军,那自然是后妈生的。
如果仅仅是后妈生的,至少还能过成一家人,可关键是蒋介石想让杂牌军彻底消失。
一个营长来找张学良,当面就说:“士兵阵亡之后,政府给我一个条子,让我回家去领,我家在东北,我上哪去领?”
当时东北已经被日本人给占了,蒋介石却让这位营长,回老家去领抚恤金。
以张学良的脾气,他哪里忍得住?他后来说:“这件事使我受刺激非常大……我们东北人,家都没了,上哪领抚恤?被打死的人领不到抚恤,受伤的人又不能回原籍……中央很不讲理。”
这时候,那些负责写口述历史的哥伦比亚大学团队,于是就反问晚年的张学良,问为什么蒋介石明明知道东北已经沦陷,却又做出这种事情呢?
张学良说:“蒋先生啊,他总有一个意识……总是这是我的,那是他的,分得特别清。这个是我自己亲儿子,那个是干儿子,他不把人看成是平等的。”
按照张学良的意思,那就是东北军出现减员,却不允许他们招兵补充,或者说当时除了中央军之外,哪个部队都不许招兵。
张学良说:“1935年末,我们和红军开战,我两个师被吃掉了……我很痛心……我要补充……可是没有……”
张学良认为,死这么多人的人,整整两个师,阵亡将士肯定要抚恤的。他本人拿出钱抚恤之后,又去找蒋介石要“剿共”阵亡抚恤,但是蒋介石一分钱都不给。
张学良说到此处,还特别揪出了胡宗南,他说:“他把我们损失的两个师的番号给撤销了,却暗地里让胡宗南招兵……亲儿子怎么都行,干儿子怎么都不行,那怎么能行?”
这句话,可谓是点明了要害,胡宗南属于是亲儿子,东北军俨然是干儿子。
实际上,在笔者看来,在那蒋介石的眼中,东北军是北洋旧军阀出身,连干儿子都算不上。
张学良这才意识到,蒋介石是一石二鸟,借着东北军去打共产党的红军,东北军也被消耗了,共产党也会出现损失。
张学良提起此事,他晚年直接就说:“杂牌军对中央当然都不满……因为什么?事情明摆着,谁都明白,这不是让我们去‘剿共’,等于是让共军消灭我们。”
说白了就是,蒋介石在借刀杀人,张学良当时担任的是“剿共”前线总指挥、副总司令。
不仅仅指挥着东北军,还有那些西北军。
张学良提起此事,他说:“比如说杨虎城,他也是被我指挥的。杨说,让我们去打,钱呢?那马家军问我,副司令我打不打?我打了,你给我补充不补充?枪支弹药我打完了我上哪儿领去?我花的钱,谁给我?兵打没了,不许我再招,那我怎么办?”
张学良面对这些问题,他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整个就是一筹莫展,或者说被逼上了绝路。
西北军倒是还有一些大局观,毕竟是北洋时期留下来的军阀。
而那马家军,是晚清留下来的军阀,他们更是以“我”为中心去思考问题,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认的只有枪和地盘。部队出现损失之后,你张学良给不给补充呢?
反观张学良,连他自己都得不到补充,谈何给马家军和西北军补充呢?
张学良晚年说,自己看似是一级上将,看似是前线总指挥,地位却如同儿媳妇,他亲口说:“我怎么做?没法做了……你没法回答,我怎么回答?那么我只能说你看着办吧。”
张学良很绝望,马家军和西北军,听到这番话之后,那肯定更加绝望。
而且张学良晚年讲着讲着,可能是说到了动情处,所以接下来这句话更加直率。
他说:“蒋先生利用‘剿共’消灭杂牌军的这种做法,共产党当然也明白。共产党跟杂牌军也不死乞白赖打,杂牌军也知道共产党不真打。”
当笔者我本人,看到张学良的这句话时,瞬间就明白了,为什么在几十万大军围困延安的时候,却打不过红军。
以上张学良总结的两点,便是“思想”方面,和“公平公正”方面。
紧接着,张学良又说了国民党的内部问题,他这样说:“国民党内部都在争权夺利……”
张学良回忆说,他参加四届六中全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届一中全会的时候,对国民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张学良原话是:“开始时我对国民政府有好感。我到南京后,大失所望……他们都不是为了国家……”
按照张学良的总结,蒋介石说话很空洞,总是说死干、硬干、快干……而那些杂牌军的参会人员,自然不爱听这些话。
蒋介石说的好听却死干快干,然而杂牌军的损失,为何得不到补充呢?
张学良又谈起了汪精卫遇刺,他说枪响的时候,身边的人都被吓跑了,而他本人和张溥泉,动手去抓的刺客。
结果刺客抓住之后,警察才敢调头跑过来,双手颤抖在那里掰枪栓,结果掰也掰不开,所以张学良说:“算了吧,现在人都抓住了,你还掰枪栓干嘛?”
警察面对枪战都被吓跑了,可是凶手被抓住之后,这帮警察对待自己人却很擅长,抓住参会的常委开始审问。
这一幕幕,张学良看到之后,简直是触目惊心。
张学良认为,国民党把大陆当成了征服地,犹如欧洲人征服北美印第安人,他说:“你怎么能把人民当成俘虏看待呢?你那不是逼着老百姓上山当共产党吗?”
笔者个人认为,张学良这番话的大概意思,讲的是军阀之间抢地盘,各自互不相让。尤其是那些本性极坏的军阀,抢到地盘之后,自然就征收重税。
张学良晚年,每当提起民心问题,讲起来那真是滔滔不绝。即使记者把话题,给转移到军事上面来,结果还没说几句话呢,张学良又开始大谈民心问题。
张学良甚至说:“不是国民党把大陆丢了,是大陆人民不要国民党啦……
笔者个人认为,张学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情绪肯定比较激动,看来他清楚知道,国民党丢失民心,是丢失大陆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学良总结完以上这些之后,随即对蒋介石本人,做出了诸多评价,例如:只用奴才不用人才、热衷于玩权术、导致军心动摇……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果蒋介石一心砍掉杂牌军,而杂牌军正在前线“剿共”呢,试问张学良如何不寒心?
张学良认为,人才是是有人格和良知的,你说什么他就听什么;而奴才呢,只要能得到好处就行。
张学良说:“真正做事情的人,他不一定要好处,他是要做事情啊!”
少帅的这点总结,笔者完全非常认同,人才要做的是事情,奴才要的是好处,两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更让张学良气愤的是蒋介石不仅用奴才,居然还听奴才的计策。
例如在一次开会的时候,大家定下来一件事,陈诚没有发言,张学良认为是默认了;蒋介石也没有发言,张学良认为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会议结束之后,顾祝同对张学良说:“张先生,你信不信?今天这个会议决定的事,明天就会推翻。”
张学良肯定不信,因为重要的事情,都应该放在会议上解决,而不是私下里解决。
果不其然,第二天果然推翻!这让张学良非常气愤,他认为蒋介石身边都是小人,例如陈诚和戴笠,他认为蒋介石喜欢这种人。
张学良评价说这种人围在蒋介石身边,那真正的人才就不跟蒋介石接近了,他说咱们中国不是没有人才,这些人才只是无处投奔。
张学良和蒋介石,争吵最激烈的,那自然是攘外安内,他晚年说:“要说西安事变有什么秘密的话,最大的秘密就是这几个字,他是先安内后攘外,我是先攘外后安内……”
张学良认为,无论什么党派,大家都是中国人;可蒋介石认为,共产党会夺走权利。
张学良立刻反驳,夺与不夺有那么重要吗?
西安事变当中,在俩人在争吵激烈的时候,张学良气愤的说:“换句话,就是我说,你的政权就算共产党不夺,也许被旁人夺去呢,你能防得了?”
西安事变结束之后,张学良被软禁了起来,等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他已经被软禁了八年。
紧接着解放战争拉开帷幕,张治中有时候会去看望张学良,在八大金刚当中,张治中是出了名的和平金刚。
张学良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部队在东北,都是美式装备,例如杜聿明带着的那些人。
后来要重新选人,选人去代替杜聿明,而这时候选谁呢?
张治中对张学良说:“本来内定是让我去的,可后来陈诚不知在里面咋鼓捣的,陈诚去了。”
东北解放之后,国民党失去东三省。
张治中又去看望张学良,张治中说:“如果我去,不会落到那样。”
张学良晚年谈起此事的时候,再次重复说:“蒋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而且热衷于玩权术,导致军心动摇,这也是国民党军事失败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张学良拿张治中举例,意思无非是说,杜聿明乃奴才,而张治中是人才。
笔者个人认为,虽然张学良回忆历史的时候,没有按照年代去有序地排列讲述,似乎总是跳来跳去的。
但张学良直率的语言,的确总结出,国民党失败的几大原因,至少在战术和民心上,总结出一部分。
下一篇:原创 孔子是怎么走上人生巅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