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在他的作品《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里面提到了五位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甚至是成吉思汗,都堪称是一代伟人,至于宋祖赵匡胤似乎与他们不在一个等级上,那么赵匡胤凭什么能够与他们并列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在说赵匡胤之前,先简单的了解一下秦皇汉武和唐太宗的丰功伟绩。
秦始皇
对于秦始皇的伟大,其实不需要过多的来描述。他在位期间,灭掉山东六国,完成了中华大地上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此其一也。
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创建了一套完整的统治,这种制度影响了后世两千余年,尽管不同朝代有所不同,但大致的框架是类似的。此其二也。
秦始皇
在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文化上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这套操作使得我们的大一统思想一直延续下来,否则我们的国家就跟欧洲一样,出个省就出国了。此其三也。
所以秦始皇的伟大就不必说了,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无论如何排名,他都应该放在榜首的,毕竟他是开创者。
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他上位时,汉朝已经积聚了70年的国力,早已不是当初向匈奴卑微求和的时候了。汉武帝继位后,也彻底改变了大汉以往的形象。
汉武帝继位后,对外,经过与匈奴的多次大战,将匈奴赶到漠北,此后漠南再无王庭。同时他又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以及河西走廊地区,扩大了帝国版图,使其纳入我华夏大地,这一点在汉朝诸帝中,汉武帝是贡献很大的。
汉武帝
对内他实行推恩令,解决了汉朝宗室封国对中央朝廷的威胁,此举也被称为千古阳谋。此外汉武帝命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种种举措使得汉朝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所以汉武帝能够与秦始皇并列。
唐太宗李世民
在历史上的众多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人物,至于他的成就也是很少有人能够超过的。
李世民是少年英才,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中,他南征北战,啃下来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块硬骨头,平定了当时的北方地区。
在位期间,李世民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李世民
对外,他派李靖等人灭掉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
甚至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很多人都把他当成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这份功绩自然也是能够与秦皇、汉武并列的。
宋太祖赵匡胤
纵观赵匡胤一生,他的功业似乎难以与上述三位皇帝相比,可是真的是这样的吗?或许这里面有一种纵向比较的思想,宋朝没有汉唐那种强大的国力,疆域也没有汉唐大,而且终宋朝300年都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甚至到了南宋,更是只剩下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这些确实是事实,但是这些并不能掩盖赵匡胤的伟大。
赵匡胤出生于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那时候,王朝更替,皇帝轮流做,只要手里有兵权就可以当皇帝。五代53年的历史上换了14个皇帝,平均3.7年一个皇帝,在这样的状况下,连南征战,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赵匡胤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一身武艺,自然是想要在这个乱世建立一份功业的。
宋太祖赵匡胤
他先后跟随多个人,但时间都不长,后来遇到柴荣后,才算是遇到了一生的明主,也是在柴荣的大力栽培下,赵匡胤才有机会出头。如果柴荣能够多活几年,赵匡胤也就只能做一辈子人臣了,可惜柴荣英年早逝给了赵匡胤做皇帝的机会。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朝廷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等到大军走到陈桥驿时,在赵光义和赵普的授意下,部下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拜于庭下,拥立他为帝。赵匡胤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不得惊犯太后和主上,不得侵凌公卿,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赵匡胤于是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匡胤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武将,他也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
就这样回到开封城后,周恭帝柴宗训将皇位禅让给赵匡胤,而后赵匡胤称帝建立大宋,这一年他32岁。
赵匡胤
赵匡胤虽然建立了大宋,但是它也只是继承了后周的地盘,当时的中原大地上除了宋朝以外,南方和西南地区还有多个政权。而后赵匡胤采用赵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策略,先后灭掉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在灭掉这些地方后,割据性的政权只剩下北汉,但是北汉后面有契丹的支持,赵匡胤在世时没能打下来,同样后唐时期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也没能收回来,这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
除了对外征战,统一天下外,赵匡胤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专收,同时对有关国计民生产生重要影响的黄河下了很大的力量治理,除了黄河,他对运河、汴河、蔡河等主要河流,也做了不少修整。这对于农业经济的稳定、商业经济的流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措施使得新成立的宋朝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对待开国功臣上,赵匡胤不像刘邦、朱元璋一样大杀功臣,而是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的兵权,给予他们优厚的经济待遇。在军队建设上,他制定了严苛的标准,据记载,赵匡胤当时亲自挑选了身体强壮的士兵,以此为模板,命地方军队都按照此模板来招募士兵。在加大训练强度的同时,给军队提供了更好的武器、提升了将士的待遇,北宋的军事实力因此获得了显著提升。
赵匡胤
凡此种种,赵匡胤的所作所为都符合一个开国皇帝的标准,也收获了一些好评。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就说:“先帝以勤劳定天下,凡军国机务、边防制置,咸得之矣。但遵守旧规,不得辄易。”
司马光说:“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胄,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以为子孙建太平之基。”
苏轼说:“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朱元璋说:“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所以,从赵匡胤继位的所作所为来说,他担得起“雄才大略”这四个字,也是能够与秦皇汉武唐宗相媲美的。后世之所以普遍对他的评价低是因为宋朝一直都是积贫积弱的现象,给人的印象自然不如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