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魏延是一个善恶两面的人,加入刘备阵营后立下战功,成为蜀汉名将。但小说中说,魏延是天生的奸臣,魏延确实是在诸葛亮病重之后才打算投降的。诸葛亮临终前吩咐马岱杀掉魏延,以免后患。
这就是历史上魏延的样子吗?
当然不是。小说的情节很有趣,魏延受了委屈,被世人谴责了数百年,本质上成了叛徒。
事实上,魏延从未背叛过诸葛亮。相反,从丞相对北伐的态度来看,魏延却是最好的一位。
小说中,魏延自始至终都不被诸葛亮喜欢,杀了太守韩玄,将长沙献给关羽,诸葛亮却杀了他的师父,斥责他不诚实、不公正。
事实上,这件事是虚构的,根本没有发生,而这样的评价确实让魏延履行了对蜀汉的义务是不公正的。
建安十六年(211年),魏延率军追击刘备至蜀,“屡立战功,升为衙门将军”(《三国志》)。
魏延在蜀汉的地位是靠实际的战功赢得的,而不是靠求荣的推销员。刘备对魏延非常器重和信任。当他入蜀并定居成都时,他需要一位将军留在汉中。大家都认为刘备会把这个重任托付给二弟张飞,但最终,无论从谋略、资历、地位,张飞似乎都是最有资格的人。就连张飞也认为这个位置是自己的。
没想到,刘备却将汉都督的重任交给了魏延。从衙门将军到镇远将军,再到汉中都督,魏延一下子成为了蜀汉派系的中心人物。
事实上,刘备对魏延的信任已经很明显了。厦门将军被误解为杂将,但事实上,这个将军是刘备创建的第一个官职,只有赵云和魏延被授予这个职位。位置。赵云救了刘备的妻儿,还得到了魏延赐予的玺印,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度极高。
现在魏延已是一方防守大将,刘备问他有什么话要说,魏延在群臣面前理直气壮地说:“如果曹操来领导国家,如果十万人……如果它来了,拒绝它。”来吧,人们,为国王吞下它。 ”(《三国演义》)
这句话完美的体现了魏延的性格。他骄傲、自信、野心勃勃,甚至还有点傲慢。在这一点上,魏延有些相似。关羽。
魏延和关羽确实是同一类人。 “燕善养兵,勇猛威严,当时众人都避之不及。魏延因勇猛而忽视了自己的职责,非常高贵。”
魏延有值得骄傲的资格。建兴八年(230年),曹魏兵分三路进攻汉中。魏延主动进攻凉州。之后,两军在阳西地区相遇。魏延因击败曹魏将领费尧、雍州刺史郭淮而名声大噪。
诸葛亮心胸宽广,善于识人,善于用人。魏延有很高的军事才能,所以他不能偏袒诸葛亮。诸葛亮多次北伐时,也将魏延带在身边,委以重任。
诸葛亮爱才。虽然魏延自诩才华横溢,但诸葛亮还是想尽办法缓解自己与他人的矛盾,确保魏延在蜀汉的地位。魏延曾经与刘延发生争执,诸葛亮并没有责怪魏延,而是让刘延给魏延写一封道歉信。魏延和张士杨仪的处境一样,诸葛亮对杨仪跟着自己很不高兴。
可见诸葛亮始终信任魏延。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之计,只是诸葛亮作为蜀汉王朝领袖的整体考虑,与魏延本人无关。
至于魏延对诸葛亮的蔑视和背叛的说法,一方面来自小说,另一方面来自诸葛亮死后魏延所说的话。
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重,死后密令石羊邑、司马飞祎及其护送姜维撤退,并请魏延缓撤退。费祎去问魏延的意见,魏延说:“丞相已经去世了,我还在这里。丧事可以由亲戚办,也可以由官员办。我应该率军剿匪。” ” “怎么可能呢?会用一个人的死来毁灭世界吗?
许多人认为,魏延这种不尊重诸葛亮的态度,拒绝执行诸葛亮的命令,是违抗军令,等于背叛。
首先,魏延所说的,其实就是他对于北伐的态度。虽然魏延对诸葛亮的态度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魏延是诸葛亮北伐期间最热心的支持者。因此,也难怪诸葛亮死后,魏延坚持北伐。
其次,诸葛亮对魏延的命令并不是被迫的。魏延如果不肯塌后方,他就跟着魏延走。
诸葛亮的意思是让魏延投降曹魏,放过他吗?
当然不是。诸葛亮之所以相信魏延不会投奔曹魏,其实是为了提醒杨仪不要与魏延挑衅,以免发生内战。
杨仪和魏延关系并不好,诸葛亮生前也很难阻止两人打架,但诸葛亮知道杨仪一死就可能会攻击魏延,他特别说道: 。
诸葛亮的担心变成了现实,魏延和杨仪之间爆发了一场战斗,魏延不但放弃北伐,还带了先锋。他们跑在大军的前面,一路上烧毁了所有的武器。
魏延此举固然是违逆军令,但既然此时他已经可以投奔曹魏了,也不能说魏延是叛逆者。和其他人。
魏延的目的就是要杀掉杨仪。
丞相刚死,魏延为何就要对杨仪动手?
《魏略》中记载,诸葛亮其实是将指挥权给了魏延,只是杨仪惧怕魏延得了兵权谋害自己,所以诬陷魏延投敌。魏延不敢交战,怕说不清楚,只能逃跑,最终为马岱所杀。魏延没有背叛,杨仪是“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
《三国志》则认为是魏延不满杨仪得权并放弃北伐,因而与杨仪发生争执,两方都说对方叛国投敌,朝中诸臣大多信任杨仪,因而魏延最终被杀。
《三国志》中记载了一件事,马岱将魏延的头颅交给杨仪后,杨仪用脚践踏魏延,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然后诛了魏延的三族。
杨仪此举,说明他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杨仪确实不是善人,他回京城后,因为嫉妒蒋琬担当重任,竟说出“我当初还不如投靠曹魏”这种话。
这样的人,做出“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的事情来,一点都不意外。
所以,魏延从始至终都没有背叛过诸葛亮,按照《三国志》的说法,他是死于和杨仪内讧,按照曹魏那边的说法,魏延是死于杨仪栽赃陷害。不论是哪一种,魏延都没有叛国。
结果,魏延背负叛徒骂名,诸葛亮也背了杀掉魏延的黑锅,两个人都蒙受了不白之冤。
这背后得利的,恐怕是蜀汉里的主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