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 探索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独特文化
迪丽瓦拉
2025-08-17 05:03:08
0

新民晚报(记者 姜燕)12月16日,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在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平原镇上攀村正式开馆。作为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博物馆以其38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向公众展示了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独特文化。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通过文物、文字说明、人工讲解、多媒体影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南岛语族的历史与文化。博物馆共分为三个展厅,分别是“向海而生——平潭史前文化”、“风好扬帆——南岛语族航海术与文化”以及“南岛艺韵——宝尔博物馆珍藏”。

第一展厅“向海而生——平潭史前文化”以贝壳与泥土元素装饰,营造出古朴的氛围,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感受先民们的生活。文物的展陈与展板的介绍为现代观众提供了与千年前的文明“对话”的机会,而先进的展览技术则为观众带来了史前生活场景的沉浸式体验。

第二展厅“风好扬帆——南岛语族航海术与文化”则聚焦于南岛语族与海洋的共生关系,展现了他们从海中汲取生活所需和文化灵感的历史。该展厅将带领观众揭开这段古老航海史的神秘面纱,感受南岛语族先人征服和探索大海的成就。

第三展厅“南岛艺韵——宝尔博物馆珍藏”展出了来自宝尔博物馆的艺术品,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南岛语族先民的文化特征,还反映了整个太平洋地区原住民丰富的艺术成就。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的开放,将进一步促进平潭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将南岛语族历史与文化的故事带向更广阔的世界。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壳丘头遗址群和平潭史前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一个集考古、科研、研学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为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持。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的开幕,标志着平潭在文化交流、考古研究、旅游发展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博物馆诚邀广大观众亲临现场,体验古老航海史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感受南岛语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云... 引言: 在中国近代史的长河中,伪装与牺牲成为一些人命运的交汇点。马端如就是其中一个充满了伪装和牺牲的...
原创 三... 若问在《三国演义》之中,究竟哪些角色为罗贯中所垂青,那么赵云必定榜上有名。 为了展现其英勇无畏,罗贯...
原创 分... 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国,其实力在欧洲乃至世界都位于前列。然而早期德国不仅民主...
原创 将... 汉末三国时期,将星闪耀。 然而,真正的名将对决局,其实并不多。 宕渠之战,张飞与张郃两位良将对决,算...
原创 朱...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能够从平凡中崛起,在乱世中成就传奇?他们如何在权力的漩涡中游刃有余,...
原创 诸...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刘备死之后,希望姜维北伐克服中原,怎奈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他死前导演了一次点灯续...
原创 司... 文|老达子 本文共2935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司马懿的九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
原创 如... 回首半个世纪之前的抗日战争,血流漂橹,山河缟素。 那是华夏儿女不可被触及的伤痛。 即便今日中国之飞黄...
原创 从...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民国第一奇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你若是知道杨度的一生,那你一定会认同...
原创 麦... 1945年在两枚原子弹的洗礼下,日本不得不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30日时任西南太平洋战区总...
原创 诸... 前言 在历史中,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智谋之星独耀天下。然而,一个颇为让人疑惑的谜团浮出水面:“诸葛...
原创 夏... 导语:在夏商周时期,每当一个新王朝诞生时,往往国号与先前的王朝不会有太大变化,国号中依然会包含之前的...
原创 末... 太监,即宦官,是古代皇室役使得男性奴仆。太监本为宦官的官名,“太监”一词的出现,是隋唐以后的事。 唐...
新华全媒+|从大杂院回归古建群... 当日,北京中轴线上先农坛内的庆成宫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庆成宫原名斋宫,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
原创 范...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凭借智慧与谋略,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 助力秦国...
原创 他... 古语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红军时期,是我军初创阶段,万事开头难,那个时候,有许多人呕心沥血为...
原创 周... 周武王灭商后,纣王的儿子、哥哥和叔叔有着不同的结局: 纣王的儿子武庚 周武王灭商后,将武庚分封于朝歌...
原创 燕... 在春秋战国时期,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大,无非就是人口和地盘。当然了,只要地盘够大,人口自然也不会少到...
穿越千年的旅程 ! 从不同角度...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博物馆、卢克索神庙…… 这里有世界奇迹,有记载着历史长河的古城, 有浩瀚蔚蓝的红...
文博日历丨今日冬至,来看古人是... 今日冬至 带你看古人是如何“数九”的 一起认识 清 杨柳青年画 九九消寒图 “一笔一画”过冬天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