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棣尸身腐烂却秘不发丧?他临终留下的圣旨,足以延续大明千年!
迪丽瓦拉
2025-08-17 12:34:04
0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路上,突然病重不治驾崩于沙丘。但是在秦始皇去世后,妄图谋权篡位的赵高竟敢直接对秦始皇秘不发丧,并借用掩盖咸鱼之味来掩盖秦始皇遗体腐烂的臭味,以此来掩盖秦始皇病逝的真相,假装无事发生继续出巡。

而在秦始皇离世1600多年后,有另一位“万世雄主”朱棣的遭遇也如他一样,迫遭遇秘不发丧,可他却不是被人算计夺权,而是为了江山社稷不得已之事。

那这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朱棣为何要在临终前下令,自己死后宁可尸身腐烂也要掩盖死讯呢?

一、朱棣御驾亲征

若想要解开人们对于朱棣秘不发丧的困惑之处,就还要从朱棣第五次亲征漠北的事情说起。

永乐二十二年,即公元1424年,阿鲁台屡次侵犯中国北部边疆。看着自己的百姓和疆土屡遭侵害,朱棣忍无可忍准备再次御驾亲征。可朱棣在出征前就已经身体不适,但是他却不顾一切,坚持要御驾亲征。

在得知朱棣御驾亲征后,阿鲁台带领士兵慌忙逃窜,朱棣派出士兵巡视三百里都没能找到阿鲁台的身影,无奈之下只好下令班师回朝。

可意外的到来总是让人猝不及防,朱棣终究是没能完整走完“回朝之路”。当军队撤到榆木川时,朱棣却突然病重,他在奄奄一息之时拼尽全力给大明朝留下了一道圣旨,随后骤然驾崩离世。

朱棣在临死前,心心念念都还是大明王朝的江山。而他留下的圣旨,也全是为了江山设计着想。

圣旨上写着:“我朝之尊势,已然远超前朝,先驭北虏,后西番南岛,再西洋诸夷,未有大汉之和亲,未有大唐之结盟,未有大宋之纳岁薄币,亦未有兄弟敌国之礼。”

这道圣旨归纳起来其实就是两点:第一,如果有外敌侵犯,大明一定要奋力抗战,决不屈服,也不称臣,更不纳贡。第二,皇帝要保卫国土,君王要为国捐躯,决不可轻易投降!

这道霸气之际的圣旨,在300年后被多尔衮看到,多尔衮对此深感赞佩,还特地仿照朱棣的圣旨留下清朝皇室遗训:“丢失寸土,减分版图,皆非爱新觉罗子孙!”可惜历史的后续发展,并没能让朱棣和多尔衮如愿。

虽然历史的发展不尽人意,但朱棣最终留下的圣旨,已经完全展现了他对大明江山的“牵肠挂肚”。而从他去世后的遭遇中,我们更能感受到朱棣对于大明王朝的殚精竭虑。

二、朱棣死后竟秘不发丧

朱棣在自己的帐营内悄无声息的去世,外界全然不知这个消息。因为此时还在行军途中,朱棣去世的消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而最先发现朱棣驾崩的人是朱棣的随行宦官马云,由于事关重大,在皇帝身边侍候多年的马云一时间也是慌乱无措,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皇帝的身后事,也不知道该怎样调整行军部署战略,甚至不知道朱棣的死讯是否应该公布。

在这种关键时刻,马云只能与杨荣、金幼孜等人秘密商议,而宦官马云在慌乱之下选择的商议对象,也为朱棣“死不瞑目”的惨状埋下了伏笔。

杨荣是永乐年间的朝廷重臣,曾多次跟随朱棣出征。在得知朱棣驾崩后,他异常冷静。为了不让敌人和大明将领发现朱棣死亡,为了江山社稷的安稳,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秘不发丧,让全军按照原计划继续撤退。

此时的明军虽在班师回朝的途中,但是主力大军都还处在长城之外,若是贸然公布朱棣的死讯,必然会导致军心不稳,到时蒙古骑兵再趁机追杀,那明军必然会受到重创甚至全军覆灭。

虽然此时骁勇善战的汉王朱高煦也在北征军中,他可以带领众多将士搏出一条生路。可惜身为朱棣之子的朱高煦看起来无比可靠,可实际上却是明朝江山的最大威胁者。

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高大威猛善于征战。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能力方面,朱高煦都是最像朱棣的儿子。并且他还在靖难之役中英勇救下朱棣的性命,而朱棣也曾暗示过朱高煦要将皇位传位于他。然而后来朱棣却立了肥胖无能的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对此自然不服,也因此一直觊觎太子之位。

若是让朱高煦在军中知道了朱棣逝世的消息,那岂不是将军权直接送到了汉王的手里,他一定会趁机造反夺取皇位。这让坚定拥护太子朱高炽的杨荣等人是怎么也不能忍受的,若是真的让朱高煦登上皇位,那他们这些太子党的拥护人士也绝不会好过。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他们决定秘不发丧,直到太子朱高炽接到消息,并准备好继位的事宜后,再公开朱棣的死讯。可是这其中又有一个关键难题,因为秘不发丧意味着要把朱棣的遗体悄悄地运送回京城,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榆木川距离北京有四百多公里,路程漫长而艰苦。而朱棣的遗体要经过多个省份运回北京,想要避免被人发现就得做到严密保密。在路途中既要防止尸体腐烂发臭,又得做到尊重皇家威严。这些问题都又该怎么解决呢?杨荣究竟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来掩盖朱棣尸体的腐臭之味呢?

秦始皇去世时,赵高为了掩盖事情真相,将咸鱼放在皇帝的车队里,以此来混淆尸体的腐臭味。可是等待朱棣去世时,杨荣自然不能再模仿赵高的手段,毕竟这个被用烂的招数已经“天下皆知”,杨荣若要借用,难免会被手下之人看出破绽。

三、杨荣妙计遮盖腐臭

思来想去,杨荣只能想到密封尸体,不让他发出臭味。可皇帝身为九五至尊,神圣不可侵犯,杨荣到底怎么做才能既不冒犯天家威严,又能顺利解决这件事呢?

杨荣让马云“假传圣旨”,说皇上对餐具极其不满,准备用锡具来重新打造餐具,借此来收集军中所有的锡具。随后杨荣让金幼孜召集工匠,在他们在三天之内铸造出一个有盖子的圆桶来。在圆桶造好后,马云又传令:“皇上认为工匠们手艺不行,龙颜大怒决意将这些人全部处死。”

在去除掉所有的外在威胁后,杨荣和马云等人将白银融化,用此来密封圆桶,也将皇帝的尸体彻底密封在其中。他们将这个圆桶放在马车上,并用帷幔遮挡住。并且嘱咐马云禁止任何人探望朱棣,只需要每天按照正常的仪式,给龙车送上饭菜和茶水,并派人守卫在周围。

可做完这些事情的杨荣还是不太放心,因为此刻的他太过于恐惧圣上朱棣的死讯被泄露出去。于是他只能从朱棣的马车里寻找能既让他安心也能不泄露朱棣死讯的方法。

杨荣为此想尽办法,最后在朱棣的马车里挂上香囊,来掩盖可能发出的任何气味。这样一来,外人就看不出龙车里面有什么异样,也闻不到尸体的臭味。而明军将士也就这样被蒙蔽在“皇帝健在”的假象中毫无察觉。

可即使杨荣已经成功欺骗过了众人,但他依然不能完全放心,因为他最重大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必须为这件事付出更多努力。

因为杨荣营造出的假象太过逼真,就连众多皇子也还不知道真相。而而杨荣身为坚定的太子党,他自然要为太子谋划,也要为自己谋划。

四、朱高煦掌权登基

于是杨荣在处理完朱棣的事情后,就连忙和太孙朱瞻基一起回到京城中,将朱棣已死的真相告诉太子,让太子做好登基准备,而杨荣也直接留在京城协助太子处理继位的事宜。

朱高炽能被朱棣认定为皇位继承人员,他的心智谋略必然是到达高超难测的地步。听完杨荣的话,朱高炽立马就明白过来,杨荣表面上是在告诉他早做准备,实际上却是在暗示他防备好自己的亲弟弟朱高煦。

为了能顺利将父亲的尸体成功悄无声息地运回北京,更为了自己能顺利登上皇位,朱高炽直接掌管大权,稳定朝中局势。

朱高炽为了把父亲的遗体运送回京城,他选择了一条最快而又最隐秘的路线。他以“防备袭击”为由下令让众士兵走人烟稀少的小路,从而防止事情真相被发现。而且这条小路与大路相比,虽然崎岖难行,但是却缩短了近一半的路程,节省了很多时间。

另外朱高炽还派出了一些信得过的人员,在沿途设立了一些驿站和仓库,用来存放和更换运送遗体所需的物资和车辆。这样一来,他就保证了运送遗体的速度和安全,成功地把父亲的遗体运送回京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和骚动。

而为了防备朱高煦,稳固自己的政权,朱高炽调遣大量军队进入北京,密切监视汉王朱高煦的动向。又派人赶往南京接管事务,这样一来,若是北京不幸沦陷了,南京也可以作为他的备用基地。

随后,朱高炽又下令让长城沿线军队,在朱高煦进入长城后就加强防备,既可以防范蒙古追兵南下攻击,又可以在朱高煦反叛后进行包围。

在所有事情都准备妥当后,朱高炽才让自己的儿子朱瞻基到北征军中公开朱棣的死讯,并接管兵权。而此时已经得知朱棣去世消息的朱高煦,就算是想夺位,也会陷入“前有坚城,后有堵截,周边还有朱瞻基”的三面包围中。毫无退路的朱高煦只能乖乖交出兵权,朱高炽则是如愿在北京顺利即位为明仁宗。

就这样,在众多大臣的默契配合下,政权成功安稳地从朱棣过渡到了朱高炽手中,在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两个的共同努力之下,明朝也自此开启了为期数十年的“仁宣之治,”大明王朝沿着多数人期望的方向一路发展。

不论明朝后续是辉煌还是落寞,明成祖朱棣都曾在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就是这样一位赫赫有名、八方来朝的“世界级大帝”,最后却被封存在锡桶里,这样不得善终的结局,连个普通老百姓都比不上,实在是可怜可悲。

可是话再说回来,相比起秦始皇咸鱼贴身的结局,朱棣的结局也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尊严”,或许也是值得“庆幸”的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关... 文 / 子玉 历史是层累地制造出来的,在时间的重力下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会离本来面目越来越远,进而彻底...
澳门的昨天与今天丨上书房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伴随着《七子之歌》的感人旋律,历经风雨,澳门终...
2024年度河南考古成果丰硕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杜军 12月19日至21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
原创 朱... 一直以来明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朝代,共存了200余年,200多年的时间里文化、政治和经济方面得到了飞...
原创 罗... 在我军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排名第七,可见他在军内的地位,众所周知,罗荣桓是是政治工作代表的元帅,很多人...
原创 日... 各国的皇帝中都是后宫佳丽三千,其中莺肥燕瘦各有角色,而古代日本天皇的势力没有中国皇帝厉害,连娶妻都受...
原创 吕... 前言 吕布,这位三国时期的猛将,以其武艺超群和忠诚反复而闻名。 然而,刺杀董卓之后,他的命运为何急转...
原创 囚... 哈喽大家好,今天的文章是囚犯临死前报上姓氏,朱元璋立刻免他死刑,后又送其5块免死金牌。说起门当户对就...
原创 接... 1949年11月,在刘伯承、邓小平的带领指挥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主力及第四野战军一部,以“大...
白求恩:“我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再... 芦子龙 张鹏 1939年12月,延安各界代表齐聚在中央大礼堂。会场里沉静而肃穆,正中央位置高悬着一幅...
原创 为... 导读 毛泽东评价诸葛亮的统一夙愿,揭示了诸葛亮在用人和战略方面的失误,让我们一起看看诸葛亮为何未能...
【邓氏联谊】宁夏银川邓发安一行... 邓氏一家亲,永远心连心。这句喊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海寰宇的邓氏家族的口号,是我们的心声和愿望。邓氏族...
原创 六... 华野六纵(二十四军)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在1947年1月至1949年9月解放前夕,连续换了3位参谋长。...
原创 长... 长沙发现西汉王墓,出土三把稀世古琴,专家:此墓价值超过马王堆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就...
原创 许... 许世友遇高手总想切磋,但一位红军猛将说:不用比,你不是我对手 好的将领管理能力和指挥能力一定相当强,...
原创 郭...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故事如同谜题般引人入胜。今天,让我们聚焦于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
原创 这... 在国军中,有一位公认的“书呆子”,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黄维,黄维墨守成规,使得很多人都吃过他的亏,杜聿...
原创 都... 亡国之君不好当,其实还有比亡国之君更不好当的,那就是亡国之后,不管是太后还是皇后,帝国的支柱倒了,敌...
原创 近... 在近代中国各路军阀当中,桂系是少数几支能与蒋介石中央军相抗衡的军事力量之一。那么在军阀混战以及抗日战...
原创 一... 2006年,陕西省考古所因为一起“盗挖祖坟”案件,发现了一处宋朝古墓群。其中,一座有着“教科书式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