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军中,有一位公认的“书呆子”,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黄维,黄维墨守成规,使得很多人都吃过他的亏,杜聿明从缅甸兵败回国时,黄维负责检点他的部队,杜聿明知道黄维是个书呆子,但是他还是抱有期盼,希望黄维能够给自己留点面子。
事实证明,黄维根本不搭理他那一套,当即就数落他一顿,杜聿明虽然生气,但是也无可奈何。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国军名将,相对于黄维来说,倒是比较会变通了,他就是廖耀湘。
廖耀湘是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生,曾留学法国圣西尔军校,1930年,他以机械化骑兵专业第一名成绩毕业,回国以后,他被任命为少校连长。
也不知道廖耀湘这些年在忙些什么,直到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才升任中校营长,不过在抗战期间,廖耀湘的职务也是升的最快,到了1938年的9月,他已经成为少将副师长了。
后来,他率部参加了昆仑关战役等,1942年,已经为新22师师长的廖耀湘接到命令,前往缅甸作战,在缅甸,他的部队与孙立人的第38师组成新1军,军长为郑洞国,他依然是22师师长。
在缅甸,廖耀湘率部歼灭了不少日军,打出了国风,1945年4月,雪峰山战役打响,廖耀湘率部参战,抗战胜利前夕,他奉命率部前往南京,接受日军的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有五大主力,他们分别是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整编第74师,以及第18军,而廖耀湘,则是第六军的军长,那个时候,他可谓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1946年初,廖耀湘奉命前往东北与我军作战,前期,廖耀湘打了不少的胜仗,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后,四野大军在黑山阻击战,歼灭了新六军,而廖耀湘,也成为了我军俘虏。
四野参谋长刘亚楼得知俘虏廖耀湘后,决定亲自前来慰问他,当时便摆了酒席,廖耀湘此人还真是一个“书呆子”在酒席上,他刘亚楼安慰他的话,却被他认为是讽刺他,因而他大闹酒席,当即拍桌而起:“你们这是打的什么仗?不懂战术,我要求双方把部队排开,再打一场”
在场的人都久闻廖耀湘的书呆气,不过他们听到这话,也是很诧异,刘亚楼也没生气,他说:“我们打仗是发展自己,消灭敌人,取得最终胜利,”廖耀湘还是很不服气,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清一色美式装备,都是老兵,怎么就被解放军的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呢?
刘亚楼淡定的说:“蒋介石的政权是反动的,因为也注定了他的失败”这时,刘亚楼请出了一个人,他就是曾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的郑洞国。
廖耀湘一看到郑洞国,他很惊讶,因为在此之前,国民党的报纸称郑洞国已经阵亡了,郑洞国是黄埔一期生,他对廖耀湘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之前也为蒋介石摇旗呐喊,但是我现在明白,蒋介石已经失去了民心,他自然是要失败的”
有这位老学长的谆谆教导,廖耀湘也有些明白了,他也服气了,之后,他安心接受改造,1951年,作为有名的军事指挥家,刘伯承元帅还请他去给解放军军官讲课,那个时候,廖耀湘已经完全想通了。
1961年,廖耀湘被特赦,此后,他尽自己余生的力量为祖国做贡献,1968年,他因病去世,享年62岁。
其实我们从今天来看,打仗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的取得胜利,并不是要完全的消灭敌人,打仗虽然有许多计谋,但是归根到底,取得胜利才是最重要的。
而两军交战,打仗不一定全部都是拼的武器装备,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百姓的心,古人诚不欺我,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如此,就如我军打的淮海战役,陈毅就曾深情的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