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评价诸葛亮的统一夙愿,揭示了诸葛亮在用人和战略方面的失误,让我们一起看看诸葛亮为何未能实现统一大业!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他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不能实现统一夙愿,主要是因为他犯了致命的错误。
毛主席指出,诸葛亮虽然有“卧薪尝胆之勇”,有“空谋笔之才”,但在“用人之长”却是“短”了。他连续犯了三个错误,让自己的战略计划落空,让一直忠心耿耿的关羽丧命,也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第一个错误是让关羽守荆州。诸葛亮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所以当时让关羽守重要据点是出于杀人灭口的目的。但关羽作为一个大将却没有做好防守的准备,最终兵败被敌擒杀,让诸葛亮丢了个忠臣,也让自己的战略计划陷入了困境。
第二个错误是任命马谡镇守街亭。马谡虽然是诸葛亮的远戚,但却是一个不称职的将领。诸葛亮在世时,马谡担任了“征西将军”,镇守了北伐的要冲之地——街亭。但马谡放纵部下奢淑犯军法,导致后来北伐时被敌袭击,最终全军覆没。毛主席指出,马谡之所以不择善守将而用奢犯军纪的放纵将军,是因为奢和马谡一样都想投机取巧,都想占领街亭的功劳。这就是诸葛亮的第二个用人失误。
第三个错误是诸葛亮把麦城的军民都当成了敌人。麦城是诸葛亮北伐的前锋基地,当时诸葛亮派去给麦城做向导的杨洪献计献策,希望诸葛亮能借兵给麦城供应粮食。但诸葛亮却断然拒绝了,他不相信麦城会给自己供应粮食,所以就派了马谡镇守街亭。结果马谡不称职,北伐军被敌袭击,最终全军覆没。毛主席指出,诸葛亮之所以多方面都不放心,最终还是没有把自己这个最大的隐患消除掉。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这就是诸葛亮的第三个用人失误。
其实诸葛亮一生都在为蜀汉的统一大业而奋斗。刘备临终前交给他“南有孙权,东有曹操,若欲图吴必结杨修为辅;若欲图魏必绝书禁范为友”的四桌遗嘱;而孙权、曹操、东吴、曹魏这些雄图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都成了他北伐的对象。为了蜀汉的统一大业,诸葛亮先后发动了五次北伐。每一次北伐,诸葛亮都壮烈宣扬“壮士凌云气壮山河”的豪言。但是每一次北伐之后,诸葛亮都身心俱疲、心力憔悴。特别是第五次北伐失败之后,他因积劳成疾,最终病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虽然有着卓越的智谋和勇气,却在用人和军事决策上犯下致命错误,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在历史长河中,每个伟人都有不完美的一面,正是这些失误和挫折,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更加真实的一面。你认为诸葛亮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哪方面的原因?快来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