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泸定桥是怎么修建的?13根40吨的铁索,在清朝又是怎么搭上去的?
迪丽瓦拉
2025-08-17 19:03:46
0

长征时期,国民党为了阻止我军北上,决定泸定桥展开一场阻击战。

泸定桥易守难攻,其下方是流逝迅疾的涛涛流水,其上方是由十三根铁链架起的铁桥。

国民党特地在泸定桥的对面,建造了一座稳固的堡垒。

另外一方面,为增加我军渡河的困难,他们用火烧去了铁链上所有的木板。

他们以为我军必不敢抢夺泸定桥,此地必然不会发生战争。

却不知我军的选择让敌军大吃一惊,竟然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飞夺泸定桥。

我军战士一边冒着枪林弹雨前行,一边铺木板为后面的战士铺路,用血肉之躯为盾牌,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

这个事件由此进入了众人的视野,而后又被编入了教科书,代代传诵。泸定桥的修建

只是近来有人提出另外一项疑问,为什么国民党不连铁链一并拆除?直接断绝我军的进军线路呢?

首先,必须赞扬问题的提出者,能在一片歌颂声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只是,提出者没有到西南地区的泸定桥去瞧一瞧,如果他确实看到过泸定桥,大概率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这座桥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文献的记载可以得知,泸定桥修建于清朝年间,据说是由康熙帝下的命令。

康熙帝听说这里的百姓被地形限制,每次出门几乎都要经过这条随时夺走人性命的河流。

为了方便百姓出行,修建桥梁的计划提上日程。

古代不同于今日,没有各种先进的技术条件。清朝年间,一切都是以人工为主。

如何在横跨数十米的激流上修建桥梁?成为到底他们讨论的核心。

各种能工巧匠聚集在一起,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

有人建议直接使用石头,理由是石头可以抵抗时间的腐蚀;

有人却否定这个提议,他认为在滔滔激流上修建石头桥,无疑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说不定有人会命丧当场。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松木之类的木材,木头相对于石头而言,比较清朝,同时,也便于使用水的浮力运送木材。

谁知另外一派人站出来,直接否决了这一提议。

他们认为木头的使用年限短,桥梁用不了多久,就会在水流或者虫蛀的情况下,面临毁坏。

第一步就陷入了僵局,可康熙帝亲下的圣旨摆在眼前,谁又敢忤逆君主的命令呢?

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时,一位年迈的工匠站了出来,他生于当地,深知这座桥梁对百姓的重要性。

多年来他一直在思索桥梁修建之法,如今他已经找到方法,遗憾的是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

他的方法可谓是兼融上面两个方法的长处,他建议同时使用石头和木头,并且再加上另外一种建造原料,即铁链。

石头因为笨重,无法直接驾到激流之上,倒可以作为河流两岸固定铁链的装置。

木头因为容易受到外界的腐蚀,可以将其固定在铁链之上。

一旦其中某块木头损坏,就立刻进行更换,进而又避免了桥梁使用年限短的问题。克服重重困难

设计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可是当地没有铁矿,制造铁链所需要的原要的原料,需要从百里以外的地方购买且运送。

无疑,这又是一项大的开支。

为了节省开支,工程队决定直接在外地制造铁链,待一切完工后,才运回河边。

本以为接下来会万事如意,新的问题却紧随而来,架设铁链需要横跨整个激流,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

人力无法搬运沉重的铁链,必须借助外力。

老工匠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多年前,他曾看见过当地百姓渡江。先是两岸之间假设一条铁索,而后通过吊篮过去。

铁链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又遇到了难题。

铁链异乎寻常地重,操作起来十分困难,工程再次陷入胶着的状态,老工匠不可能提前筹谋好一切,到底应该怎么办?

老工匠每天辗转反侧,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一天清晨,他正在乡间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的一条江流,跟随着水声,他一步步地靠近江岸。

有一条船兀自漂浮在江面上,一阵风吹过,小船左摇右晃了一番。

就在他决定要转身之际,一个体形彪悍的壮士跟随船夫坐上小船,解开绳索,小船荡向湖心。

小舟可以撑得起重达百斤的人物,难道不能托起重达千斤的铁链吗?

他立刻雇佣了四周渔村里较大船只,利用水的浮力,轻松地将铁链运送到对岸。

由于铁链的一部分仍旧在吊索之上,他们又通过齿轮以及人力,轻而易举地提起了铁链,将其固定在巨大的石块之上。

凭借这种方法,十三根铁链顺利地被固定到激流之上。

紧接着就是固定木板的工作,这项工作类似于铺地板,只要从岸边按部就班地进行,一切都很顺利,桥梁很快接近尾声。

当地官员利用八百里加急,将消息告知了端坐在北京城的康熙皇帝,并求皇帝为这座桥赐一个名字。

康熙皇帝微微一笑,拿起毛笔,在黄色的绢布上写下三个字:泸定桥。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误会,泸定桥原本不应叫泸定桥,原名应该叫沫水桥。

不过是因为康熙帝记错了名字,才意外得了这个名字。

只要王朝的统治稳定,皇帝犯的错误从来不是错误,泸定桥这个名字由此定了下来。结语

如今,泸定桥上的铁链依旧顽强在横亘在激流之上,如果你到当地旅游,会在做扶手的铁链上发现人工刻造的名字。

这些名字绝非是调皮的游客,写的“某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东西,而是制造铁链者的名字。

当初,为以防有人偷工减料,当地官员命令每一位工匠,必须刻上自己的名字,以备日后追查。

结果却是无一人受到追问,与这些古人比起来,今天,某些制造的豆腐渣工程的人,难道不应该汗颜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唐... 大家好,我是历史小搜,今天要为大家揭开古代婚姻的神秘面纱。婚姻,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人生中至关重...
原创 天... 1993年,天津大邱庄村爆发了一场轰动一时的事件,被称为“禹作敏对抗解放军事件”。这起事件的源头是一...
原创 名... 李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名字。 他年轻时只是一个文书小吏,通过师从儒家代表荀子,并投奔秦国...
原创 抗... 国民党第十五补训处是抗战时期在四川合江组建的为野战部队补充兵训练的师级机构,后来第十五补训处改编为暂...
技术、奇观与怀旧:19世纪城市... 约翰·伯格(John Berger)在其经典文章《为何凝视动物》(Why Look at Anima...
原创 1... 出生于辽宁省的老革命胡真一,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见了一位来自朝鲜的客人,这名不速之客是朝鲜驻扎沈阳领事馆...
原创 同... 在领导岗位上,除了卓越的个人能力,还必须具备独特的个人魅力。只有拥有个人魅力,领导才能在短时间内吸引...
原创 北... 在我国的历史上,宋朝时期是最为多灾多难的一个朝代,当时由于气候原因,北方原本寒冷干燥的平原山脉,开始...
盐的世界史:从奴隶社会到全球化... 1 基本信息 作者: [法]让-克洛德·奥凯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作名: Le sel....
七七事变后的第一个圣诞节,雷鸣... 七七事变后的第一个圣诞节,雷鸣远神父在周至集贤真福院艰难度过 七七事变时卢沟桥中国守军 作者:赵...
原创 日...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你... 对于现代人来讲,尽管医疗技术很多高端,但能活到一百来岁,就算得上是仙龄了。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彭祖活了...
中华民国河南省造《十六》双旗币 中华民国河南省造《十六》(此处“十六”可能指面值或铸造年份等具体信息,但鉴于资料中未明确提及,本文将...
原创 英... 导言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当毛泽东回忆起数年之前自己第一次出访苏联,住在莫斯科姐妹河别墅的那些日子,曾...
原创 《... (日尧居k古史侃谈《雍正王朝》——第84期) 太子胤礽被废是必然的,即使重新复位也就是一个花瓶招牌,...
原创 明... 引言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朝代,在其漫长的统治过程中,建立了两京六部制度:在北京和南京各设...
原创 关... 话说一天夜里,刘备梦见关羽身死,惊出一身冷汗,许靖、孔明正劝解之间,忽然近侍禀报,马良、尹籍至,二人...
原创 鲜... 鲜为人知的清朝最后一次外战,清朝灭亡后,还打了15年 世人皆知清朝末年列强环伺,中华大地风雨飘摇。然...
原创 刘... 刘彻是汉朝最著名的皇帝之一,除了他的丰功伟绩让人津津乐道之外,他与后宫佳丽的感情纠葛也成了人们茶余饭...
原创 五...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塞北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衰弱之际陆续进入中原,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五胡"指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