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选择休养生息,那么蜀国会不会灭亡?
迪丽瓦拉
2025-08-17 22:04:05
0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的话,蜀国还是会灭亡,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反倒是诸葛亮的北伐一定程度延缓了蜀国的灭亡。

五次失败的北伐到底是对是错?

从蜀汉建兴六年(228年)到建兴十二年(234年)这七年期间,诸葛亮一共进行过五次北伐,然而,这五次北伐的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或者收效甚微。而就当时的蜀国而言,其国力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下降。因此,很多人认为,是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导致了蜀国的灭亡,在蜀国国力大不如之前的情况下,诸葛亮不应该大举兴兵北伐,而是应该休养生息。

但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休养生息就一定能延缓蜀国的灭亡速度吗?我认为不会,反而一定程度上会使蜀国灭亡的更快。接下来我们从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来分析一下,如果诸葛亮不北伐的话,蜀国会不会灭亡。

一、“以攻为守”的北伐

自夷陵一战后,蜀国遭到了重创,不仅精锐尽失,而且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蜀国一下子从云端跌落了下来。而诸葛亮在这个关键时候选择北伐,也不是我们看到的劳民伤财那么简单,而是出于一定的政治考虑的,大概有以下两点目的:

一是做给东吴看。我们说到,自夷陵一战后,蜀国大败,吴国大胜,这对打了大胜仗的孙权来说,是极有可能趁蜀国虚弱之际,大举进攻,从而吞并蜀国。而诸葛亮倘若在此时选择北伐魏国,会让孙权以及其属下产生一种错觉,既然蜀国遭遇了如此大败之后还有能力去北伐,那么想要吞并它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诸葛亮选择北伐在一定程度上是做给东吴看的。这一招亮就亮在可以让孙权以及属下知道目前的蜀汉实力不可小觑,有助于彻底断送孙权在刘备去世,趁蜀国衰弱之际吞并蜀国的念头。

二是通过北伐袭扰魏国,既能对魏国施加军事压力的同时,还能保持一定的政治压力。因为在曹丕登基后,曹操时期的“挟天子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已经丧失,而诸葛亮的“兴复汉室”的名号却比前者有一定的政治吸引力。这样一来,诸葛亮的北伐不仅会师出有名,还会得到大部分民众的支持。

因此,诸葛亮“以攻为守”的北伐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蜀国的灭亡,与其在安逸中等死,还不如放手一搏。

二、以“兴复汉室”为目的的北伐,对蜀国来说利大于弊

刘备去世前,曾对诸葛亮说道:“君之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那么,这里刘备所说的大事是啥?其实就是兴复汉室,对于刘备而言,他并不想建立一个割据政权,因此,他希望在他去世之后诸葛亮能为蜀国实现这一目标。

而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说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所以,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那么,北伐就一定消耗了国力吗?其实不然!

因为在诸葛亮正式北伐前,曾有两年的恢复时期,这两年内,差不多恢复了之前夷陵之战被损耗的国力,也就是说,诸葛亮是在做了全面的准备之后才进行的北伐,并没有贸然北伐。

北伐开始前,诸葛亮为加强蜀国的经济实力,他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大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以养民禆国。战争期间,他也并非不顾蜀国国力,一味冒进,而是“休士劝农”,分兵屯田以增加军粮。除此之外,他还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盐铁、建筑以及交通运输事业,为战争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除此之外,在诸葛亮的北伐过程中,蜀军通过严格的训练和管理,战斗力大为增加,一扫之前的疲态。军队的训练、营阵地布防、军械的制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经过诸葛亮训练过的蜀汉军队,“戎装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在北伐的过程中,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一时军威大振,使曹魏大军为之恐惧。

所以,诸葛亮的北伐,不仅整肃了刘备去世后混乱的朝纲,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夷陵之战被消耗的国力,也为蜀国接下来的目标指明了方向。因此,北伐对蜀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如果诸葛亮不进行北伐,就会使蜀国失去一个确切的目标,使蜀国丧失斗志,那时候的蜀国将会亡得更快!

三、蜀国当时的大环境决定了诸葛亮必须北伐

夷陵之战后,蜀国失去了对其至关重要的荆州,只剩下了益州一个州,对于诸葛亮来说,蜀国政权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面临着东吴和曹魏的大举进攻。因此,他必须要再找一个能够真正维持三足鼎立局面的州。思来想去,诸葛亮最终将目标放在了曹魏所管辖的凉州。

而一旦诸葛亮攻下凉州,蜀国实力便会大增,凉州不仅有兵马充足,物资丰富,而且掌握凉州,还能进一步控制关中。到那时候,南中、蜀中、凉州,关中都将纳入蜀汉的统治,蜀国实力大增,从而一举改变其在三国之中的劣势。

但是,针对诸葛亮夺取凉州的行动,曹魏方面做了精心的准备,最终使诸葛亮功败垂成,夺取凉州的目标没有实现。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诸葛亮的北伐,是为风雨飘摇的蜀汉政权博得一线生机,如果诸葛亮不这样做,选择偏安一隅的话,蜀国只会灭亡得更快!

结语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得不偿失,徒劳无功,但在北伐的过程中攻下的武都、阴平二郡,却加强了蜀汉的西部防守,延长了蜀汉政权的生命。总体而言,诸葛亮北伐,是考虑到蜀国当时所处的情况而进行的北伐,并不是盲目北伐。对于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蜀国来说,偏安一隅不是它的最终选择,唯有北伐,才能为它博得一线生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赤... 吐蕃于长庆元年(821)、长庆二年(822)与唐会盟后,敦煌古藏文写卷记载了吐蕃与唐朝、回鹘、南诏,...
原创 新... 1942年,在华中抗日根据地,一位名叫杨德裕的新四军女战士,凭借着出色的报务技能,成功打入敌军电报站...
他是开国少将,64岁时企图发动... 从英雄到叛徒,他的名字几乎成了背叛的代名词。张宜爱,这位曾经的红军将领,一度是无数战士心中的“神”,...
穿越冰与火:俄北方海航道演变史 参考消息网12月24日报道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12月15日刊发题为《穿越冰与火:俄罗斯北方海航道鲜为...
原创 此...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英雄豪杰四起,最终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人异军突起,经过几...
重庆江北寸滩发现一条清代官道 王爷庙遗址出土的清代官道。(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新重庆-重庆日报消息,近日,位于江北区寸滩街...
原创 有... 《明亡之思:靖难之役的深远影响》 一、靖难之役的爆发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
《慕天颜集》首发仪式在兰州举行 12月20日,在陇上乡贤、康熙名臣慕天颜诞辰400周年之际,由平凉市委、市政府策划,平凉市委宣传部、...
原创 “... 在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之中,有三位“杨”姓将军合称为“三杨”,也被称为“三杨开泰”,三人分别是杨得...
原创 汉... 提到汉武帝刘彻,他的名字几乎等同于“强汉”二字 。他乃中国历史中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后世赞其为“...
原创 明... 朱善,明代初期的杰出文臣,出生在江西丰城。他从小勤奋读书,成为当地闻名的大才子。然而,正当他准备迎接...
原创 杨...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将军,他用一生诠释了忠诚与勇气的意义。杨得志,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或许并...
原创 原... 1956年,西藏拉萨机场上空,一架飞机缓缓降落。机舱门打开,一位身材魁梧的军官走了下来,他就是张廷发...
悦见贵阳·触摸文脉 贵阳历史文... 12月23日上午10时,一场主题为“悦见贵阳·触摸文脉”的《贵阳历史文化丛书》分享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
原创 3... 新冠疫情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再回头看那段时光,仿佛世界末日一样,明明是面对面的距离,却依旧不能靠近彼...
原创 明... ——【·前言·】—— 明朝,在历史洪流中,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人物,而赵秉忠作为一位状元,他所创作的《...
原创 清...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通过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一窥那个时代的风貌。然而,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你是否曾...
原创 林...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林... 林徽因与梁家:不是高攀,是命中注定的相遇 192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梁思成身陷囹圄,生命垂危。...
原创 慈... 清朝,一个封建王朝的落幕,是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1912年,太和殿内,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标志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