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温对黄巢有多重要?为啥他一投降,黄巢军在长安就待不下去了
迪丽瓦拉
2025-08-18 06:33:30
0

世人皆知朱温是五代十国开国皇帝朱全忠,却不知在他称帝之前,曾是黄巢麾下最得力的大将。唐中和二年,当朱温在同州斩杀监军使严实,举旗投唐的消息传到长安时,黄巢那张喜怒不形于色的面庞终于有了变化。他默默地站在含元殿前,久久不语。此时此刻,又有谁能想到,就在几个月前,这位大齐皇帝还亲自到灞上迎接从南阳败退的朱温?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朱温的一次投降,竟让占据天下咽喉之地的黄巢军轰然倒塌。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玄机?朱温对黄巢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一、朱温在黄巢军中的崛起

广通元年,黄巢军攻破长安之际,一名不起眼的士卒正在城下奋勇厮杀。这名士卒便是朱温,时年二十有六。他出身微寒,早年因家贫加入了王仙芝的起义军。王仙芝败亡后,朱温辗转投入了黄巢麾下。

攻破长安的战役中,朱温凭借过人的勇武,在城下斩杀了数名唐军将领。这一战役让他得到了黄巢的赏识,被提拔为百人队长。此后,朱温在每一次战斗中都冲锋在前。特别是在攻打同州的战役中,朱温率领部下奇袭敌军粮仓,一举击溃了守军主力。

这次战功让朱温被擢升为诸将军游弈使,统领三千精兵。游弈使是黄巢军中的一个特殊职位,负责执行各种高难度的军事任务。朱温上任后第一仗就打得漂亮,他率部伏击了一支运送军需物资的唐军商队,缴获大批物资。

建立大齐政权后,朱温更是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一次突袭战中,他带领五百精骑,趁夜色渡过渭水,直捣唐军大营。这一战,朱温斩杀敌军主将,生擒副将,让唐军闻风丧胆。

随后不久,朱温在与唐军的决战中又立下大功。当时唐军主力围攻大齐军的一处重要据点,朱温临危受命,率军前去增援。他采取声东击西之计,佯装进攻唐军正面,实则派遣精锐绕到敌军后方。当唐军全力应对正面之敌时,朱温的伏兵突然杀出,大破唐军。

这场胜利不仅解除了大齐军的危机,更让朱温在众将中脱颖而出。黄巢观其用兵如神,便将他调到前线担任主力部队的统帅。此后数月,朱温率军转战各地,所向披靡,战功赫赫,成为了黄巢军中最倚重的大将之一。

在一次剿灭叛乱的战役中,朱温展现出高超的战术素养。当叛军占据险要关隘,以逸待劳时,朱温没有贸然强攻。他派出斥候,发现了一条羊肠小道可以绕到敌军后方。于是,他率领精兵沿小道秘密行军,在月黑风高之夜突袭敌营。叛军措手不及,大败而逃。

这一系列战役让朱温在黄巢军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他不仅是一员善战的大将,更成为了黄巢最信任的心腹之一。每当军中遇到棘手的战事,黄巢总是第一个想到朱温。

二、朱温与大齐的军事布局

建立大齐政权后,黄巢深知长安城内外的军事布局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固。在这场复杂的军事布局中,朱温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东渭桥一战最能体现朱温的军事才能。当时唐银绥节度使诸葛爽的大军驻扎在东渭桥,这支军队不仅控制着通往长安的咽喉要道,更掌握着大量的军需物资。在这场对峙中,朱温并未选择强攻。他派出细作打探得知,诸葛爽的部下多为关中本地士兵,军心并不稳固。于是,朱温派出使者,晓以利害,同时暗中联络诸葛爽的亲信将领。一个月后,不费一兵一卒,诸葛爽率全军投降,为大齐军打开了东进的通道。

随后,朱温在商於古道上演绎了一场经典的穿插战役。当时淮蔡军的主力盘踞在邓州,这支军队是唐军在河南境内的重要力量。朱温分析地形后发现,邓州三面临山,一面靠水,守备森严,正面强攻必定伤亡惨重。于是,他选择了一条几乎被废弃的古道——商於道。这条道路崎岖难行,常年无人使用,但正因如此,敌军的防备也最为松懈。

朱温率领五千精锐,轻装简从,昼伏夜行。他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五天干粮,马匹嘴上都系上布条防止嘶鸣。经过三天三夜的跋涉,朱温的军队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了淮蔡军的后方。在第四天凌晨,朱温下令全军点燃烽火,擂鼓进攻。淮蔡军还以为是大队人马来袭,顿时军心大乱。朱温抓住战机,一举攻破邓州,生擒敌军主将。

在富平之战中,朱温更是展现出高超的联合作战能力。当时唐军联盟在北面集结了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朱温与孟楷商议后,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策略。孟楷率主力正面牵制敌军,朱温则率领骑兵绕到敌军侧翼。两军约定,待朱温发起进攻时,孟楷立即发动全面进攻。

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时间的把控。如果配合不当,很可能导致各自为战,被敌军各个击破。朱温带领骑兵连夜急行军,在第二天拂晓时分到达预定位置。当朝阳初升,他下令全军吹响号角,率领骑兵直插敌军侧翼。与此同时,孟楷的大军也发起猛攻。唐军联盟腹背受敌,阵型大乱,最终大败。

这场大捷不仅打退了北面的威胁,更重振了大齐军在关中的军事优势。经此一战,朱温与孟楷的联军被称为"长安双璧",成为大齐军中最重要的两支力量。然而,就在大齐军事力量达到顶峰之际,一个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粮草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

三、粮道之争的关键时刻

大齐建都长安后,最大的隐患不在于军事对抗,而在于粮食供应。当时长安城内有近百万人口,每日消耗的粮食数量惊人。而支撑这个庞大供应网络的,正是以京杭大运河为主干的水运体系。

然而,随着战事推进,这条生命线开始遭受重创。先是扬州刺史高骈控制了运河南段,切断了江南粮食北上的通道。接着,河北节度使王处存又占据了运河北段的要冲。运河大动脉的断裂,使得原本畅通的漕运系统陷入瘫痪。

朱温在南阳的失利更是雪上加霜。原本南阳是大齐军控制的最重要粮仓之一,每年可为长安输送数十万石粮食。当时朱温率军在此驻守,负责保护这条关键补给线。但唐军却派出了精锐部队,由陈州刺史朱瑾率领,对南阳发起猛攻。

这场战役中,朱瑾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他先是派出一支偏师佯攻南阳城东,吸引朱温主力。与此同时,唐军主力却从西面突袭,直取粮仓重地。朱温察觉后立即回师,但为时已晚。南阳的十余座大型粮仓被唐军付之一炬,数月积累的军粮毁于一旦。

失去南阳后,大齐军只剩下河东这最后一处粮仓。河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产粮重地,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更重要的是,河东位于长安东北方向,地理位置十分关键。谁控制了河东,谁就掌握了通往长安的咽喉要道。

为了保住这最后的粮食来源,朱温被派往同州驻守。同州是河东通往长安的必经之地,地势险要。朱温在此布下重兵,修筑工事,准备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

然而,唐军这次并未贸然强攻。他们采取了更为稳妥的方式——分批渗透。大量唐军士兵化装成商人、流民混入河东各地,暗中串联当地势力。与此同时,李克用的十万铁骑也开始在太原一带集结,虎视眈眈地盯着河东方向。

朱温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一方面,他要防备可能出现的内部叛乱;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李克用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更糟糕的是,由于漕运中断,军中粮草补给已经出现严重短缺。士兵们开始分批出城打草谷,这不仅削弱了防守力量,还引发了当地百姓的不满。

就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朱温向长安发出了第一封求援信。这封信很快就被递送到了黄巢的案头,然而回应他的,却是一纸调兵令——命令他抽调三千精锐回援长安。

四、朱温投唐的决定性转折

中和二年三月,同州城头的警钟骤然响起。守城将士发现,李克用的大军已经出现在城外十里处。而就在前一日,城内最后一批粮食已经分发完毕。此时的同州城,已经成为了一座即将断粮的孤城。

就在这危急时刻,唐军派来了使者。这名使者带来了朝廷的诏书,许诺只要朱温率军投降,便授予他同州节度使的职位。更为关键的是,诏书中还提到,朝廷已经在渭北地区准备了大量粮草,只要朱温决定投唐,这些粮草就立即运往同州。

此时的形势已经逼人。南面,长安城内局势动荡,黄巢不但无力支援,反而还在索要兵力;北面,李克用的铁骑虎视眈眈;城内,粮草告罄,军心浮动。三月十五日,一个重要的情报传到朱温案头:监军使严实正在秘密联络城中将领,准备夜间开城献降。

朱温立即召集亲信将领商议对策。众将提出了三个方案:其一,坚守待援;其二,突围南撤;其三,接受朝廷招降。经过反复权衡,朱温最终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要先发制人。

三月十六日清晨,朱温突然召见监军使严实,声称要商议军情。当严实走进大帐时,早已埋伏的士兵一拥而上,将其擒获。朱温当即下令,在城门楼前将严实斩首示众。这一举动震慑了城中可能存在的动摇分子,同时也向唐军表明了态度。

然而,严实的死并非朱温计划的终点。当天下午,他便派出使者,向李克用传达投降的意向。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全城,一时间人心惶惶。但朱温早有准备,他立即召集全军将士,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允许不愿降唐的将士带着家眷离开。

这个决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部分将士选择留下,因为他们深知,在这个乱世中,一支孤军如果没有强大的靠山,很快就会被其他势力吞并。朱温的这个决定,反而坚定了军心。

三月十八日,朱温正式向唐军投诚。他派出代表,与李克用商定了投降的具体事宜。双方约定,朱温部下将士的军职原则上保持不变,所有人的家眷都受到保护。同时,唐军承诺立即向同州运送大批粮草。

三月二十日,李克用的大军进入同州。当天,第一批粮草也随之运达。朱温在城门外迎接李克用,并上交了大齐朝廷赐予的印信。这一刻,同州易主的消息开始向四面八方传播。

这个消息传到长安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大齐朝廷最倚重的大将,最重要的粮道门户,在短短几天之内易手。更为严重的是,朱温的投唐还带来了连锁反应——河东、河南等地的大齐将领纷纷开始动摇。

五、朱温归唐后的军事行动

朱温归唐后的第一个军事任务就是配合李克用收复关中。这次行动中,朱温负责指挥前锋部队,担任突破长安外围防线的重任。他率军从同州出发,沿着渭水南岸推进。

在潼关一带,朱温遭遇了大齐军的顽强抵抗。守将张归霸在险要处布下重兵,还在渭水上设置了大量铁索和木栅,阻止唐军渡河。朱温采取了一个出其不意的战法——他命令士兵们在上游砍伐大量树木,趁着夜色放入河中,顺流而下。这些巨木冲击着铁索和木栅,很快就将河面上的防御设施摧毁。

随后,朱温又派出一支敢死队,趁着夜色摸上对岸,占据了一处小型渡口。等到天明时,唐军主力已经顺利渡过渭水。张归霸见势不妙,立即率军撤退。这一战,为唐军打开了通往长安的道路。

进入关中平原后,朱温展现出了高超的协同作战能力。他的部队与李克用的骑兵密切配合,形成了步骑结合的战术优势。当大齐军集中兵力防御时,朱温的步兵就正面牵制;一旦发现敌军防线出现空隙,李克用的骑兵就会立即发起突击。这种打法,让大齐军疲于应付。

在临潼之战中,朱温设计了一个精妙的陷阱。他故意露出战线空隙,诱使大齐军主力追击。当大齐军追至预定地点时,伏击在两翼的唐军突然杀出。大齐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这一战,彻底摧毁了大齐军在关中的主力。

长安城破后,朱温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追击逃往四川的黄巢残部。这是一场极其艰难的追剿战。蜀道崎岖,地形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敌军伏击。朱温采取了分兵包抄的战术,派出多支小分队沿不同路线追击,互相呼应。

在剑门关外,朱温遭遇了黄巢残部的最后一次反扑。守将林言率领精锐死士,在险要处设伏,意图阻止追兵。朱温没有贸然强攻,而是派人攀爬悬崖,从侧面包抄。当林言发现后路被切断时,已经为时已晚。这支大齐军最后的有生力量,在剑门关外被全歼。

平定关中后,朱温被任命为陕西道行军司马。他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重组,将原大齐军的降卒编入自己的部队。为了确保这些降卒的忠诚,朱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他们打散编入不同部队,派遣亲信将领严加管控,同时保证军饷按时发放。

这支重组后的军队很快就经受了考验。在打击陇右地区叛军的行动中,这些降卒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战斗力。他们熟悉当地地形,了解敌军作战方式,为剿灭叛军立下了大功。到中和三年底,朱温麾下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人数超过五万的精锐之师。这支军队日后成为他争霸中原的重要基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听... 1991年7月,华沙宣布解散,同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背着戈尔巴乔夫举行秘...
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成果展...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雪燕 记者 宋浩 12月24日,“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
原创 下... 【前言】 辉煌的历史总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多少珍贵的东西,在历史长河里就这么消失了,它们曾经的荣耀和...
原创 开... 《隋唐英雄传》这部古装侠义电视剧当年也是火的一塌糊涂啊,剧中黄海冰主演的秦琼无疑是非常备受观众们关注...
原创 从... 战国进入中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其军队更是所向披靡,曾经独霸中原的第一强国魏国已经失去霸主的...
探秘西汉酿酒史,海昏侯国国家考... 当蒸馏术与酿酒术融为一体,或已经改写了中国酿酒史。 “这是两个市交界的地区,之前都是三不管的地方,海...
原创 农... 在中国古代,很多达官显贵和王公贵族死后,都要在墓里面放一块石板,石板上面刻有他们生平事迹和个人介绍,...
原创 志... 作为朝鲜战争历史中的重要部分,朝鲜人民军长期以来都给人一种存在感不强的印象,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的历史...
原创 后... 后唐庄宗李存勖虽然不是合格的皇帝,但作为将军他是当之无愧的世之良将。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是大唐河东节度...
原创 新... 经过了漫长的奋斗,我们终于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日子终于到了。就在举国欢庆展望未来的美好生...
原创 傅... 在开国将帅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出身贫寒,本是一个基督徒,也曾是一所医院的院长,而且他从未打过...
原创 他...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抗日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南方八省的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成立后...
原创 国... 抗战时期,蒋介石始终热衷于搞内战,很多老蒋部下和国军将领不想违背初衷,成为蒋介石手里的利刃,残害自己...
原创 李... 在考察大唐历史中,李渊和李世民这段父子之间的矛盾确实是历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首先,需要强调的是,...
原创 解... 解放前的一次绝密行动,押着敌方中将师长,在对方军队中穿行而去 1947年深秋,河南郏县城外。一辆破旧...
原创 4...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有许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犯下大错的战犯受到了我军战后公审。其中就有一位特殊的师...
琵琶伎乐石造像:我,要弹出人间...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
原创 考... 考古界挖掘定陵后,为何不再敢挖帝陵了?专家:被一物吓到了 对生命的誊恋和对死亡的恐惧,使人类造就并接...
原创 孙... 在襄樊之战中,孙权采取了出乎意料的行动,突袭盟友关羽,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在孙权围猎关羽的过程中,他下...
原创 左... 1942年5月25日,彭德怀、左权等人带着部队到了十字岭地区,正在休息时,日军突然包围过来,除了黑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