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白求恩逝世85周年。4月25日,“追寻英雄的足迹——白求恩生平事迹图片展”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近300张珍贵照片展出。
1937年7月底,白求恩在美国遇到了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争取外援的教育家陶行知。得知了中国的抗日形势后,他决定来到中国。展厅中,一张张照片定格了他在中国抗日战场上救死扶伤的珍贵瞬间:检查伤员、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搭起手术台……
展板上的数据让观众敬佩:白求恩到晋察冀根据地后的第一个星期,为521名伤员进行了检查;灵丘伏击战斗打响后,白求恩连续工作40个小时,为71名伤员进行了手术;齐会战斗中,白求恩为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成功率达80%以上,创造了野战伤员抢救史上的奇迹。
展厅里,一座“卢沟桥”吸引不少观众的目光,这是白求恩打造的药品器材装具,也叫“药驮子”。讲解员说,鉴于游击战的特点,白求恩始终在研究如何让药品器材装具做到便捷稳固,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找到好办法。一次,他看到老乡用毛驴运粪的驮子,受到启发,并以此为原型研发了新装具。这种装具可以携带100次手术和500次换药包扎所需要的物品。在它上边放一块门板就能当手术台。有人说它像一座桥,白求恩便高兴地将其命名为“卢沟桥”。
通过照片,观众看到白求恩去世前的经历:为给八路军争取到更多外援,白求恩决定在1939年10月20日启程回加拿大,募集经费和医疗物资。临走前,他再次来到部队巡视卫生工作。正赶上日军突然发起大规模“冬季大扫荡”,白求恩决定推迟回国,参加战斗。然而,在摩天岭前线紧张的手术中,白求恩被刺伤了手指,导致感染,最终发展为败血症,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观众可以通过照片,看到白求恩感染后仍坚持为伤员仔细检查伤情、做手术等场景。
展览由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抗战馆共同策划,将持续到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