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7句名言,深藏玄机,学问浅还读不懂
迪丽瓦拉
2025-08-18 22:33:40
0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

这一回书讲到,“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

公元218年,刘备挥师北伐,打算死磕曹军,次年定军山之战,老将黄忠大破夏侯渊。于是,刘玄德趁势而起,一举拿下汉中,并自立为王。

关羽镇守荆州,听说哥哥在北边打了大胜仗,一颗躁动的心再也按捺不住,决定拿下襄樊,与哥哥遥相呼应。未曾想,那孙权竟然与曹操再度联合,派大将吕蒙搞偷袭,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

同时,曹仁徐晃合围,关羽节节败退,最后困于麦城,身边只剩下500将士。

不久,孙权派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危襟正坐,义正言辞地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之后,关羽突围至临沮时被斩。

虽大意失荆州,致蜀汉丢掉了根本,但关二爷义薄云天,其节可泣,正如他对诸葛瑾所言:玉有其节,竹有其骨,可碎可焚不可辱,人有浩然正气,身虽死,却可青史留名。

这个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要做事先做人,无论江湖多险恶,行得端走得正,内心就坦然。

况且,人必须要有自己该信仰的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这一回书讲到,“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衣带诏事发后,曹操想杀刘备,不但抓住了刘备的妻小,还生擒了关羽。无奈之下,刘备只得暂时投奔袁绍,待兄弟重聚后,再投荆州刘表

虽然檐下委身,但刘备知道,想要夺取天下靠刘表是不行的,于是开始招揽人才,因此徐庶和司马徽就为他举荐了在卧龙岗隐居的诸葛孔明

之后,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第二次请孔明出山时,守门童子告诉他,先生在庐内读书,刘备款步而入,见门上有一幅楹联,赫然写着: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刘备见此联,打心里觉得自己是来对了,与此同时,庐内传来高吟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于是刘备推门便拜,不曾想庐中少年却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于是刘备只好再来一次。诸葛亮凭借一篇《隆中对》为刘备谋定了三分天下。

诸葛亮在给八岁儿子的绝笔《诫子书》中亦曾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只有看淡世俗,志向才能久立不改,终守初心,也只有内心平静,不受外力干扰,方能成就一番大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03.

“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这一回书讲到,“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

刘备驻扎小沛时,袁术欲取徐州,所以派纪灵去攻刘备,打算把小沛作为礼物送给吕布

在刘备的求助下,吕布充当和事佬,从中调停,为了显示自己的勇猛,特意把方天画戟插在了辕门,并于150步外弯弓射中画戟小枝,正所谓: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

吕布虽狂,但确实有能耐。

所以这件事告诉世人,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脾气和能力得匹配,否则永远不能为他人所信服。

当然,做人不能太吕布,行走江湖,讲的就是一个道义,不能见利忘恩。

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这一回书讲到,“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遁走华容道,当时诸葛亮派关羽在华容道设下暗伏,打算一举灭了曹操。

然关羽念旧情,竟然放走了曹操,宁可自领军法,正是: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诸葛亮也知道关羽仁义,但为了立威严,给关羽一个教训,还是冷着脸想要杀关羽,最后只得刘备出面说情,才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演义版三国说,这是诸葛亮特意为关羽设下的局,希望他从此斩断与曹操的恩情,可这件事的本质,还是关羽重情重义,受人滴水之恩,可涌泉相报。

人生一世,需要有自己必须坚守的东西,那是立人之本,永远不要为一时得失而放弃人格和气节。

图片来源于网络

05.

“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三国演义·第一百回》

这一回书讲到,“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

刘备死后,诸葛亮曾5次北伐,尽管他设计出了“木牛流马”,但几乎全部因粮草问题无功而返。

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出征,扎营五丈原下,与司马懿展开了对峙。司马懿知蜀军运粮难,打算用持久战消耗蜀军的实力,于是龟缩不出,任凭蜀军羞辱大骂。

这一耗,就把连年征战的诸葛亮耗出了病,不得不暗中策划撤退。因此,他命姜维用木头雕刻成自己的模样,负责断后。

没想到,这一招“瞒天过海”真骗过了司马懿,顺利脱身的同时,未损一人。

事后,司马懿发现中计后高呼: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一代奇人,虽身处不同阵营,相互为敌,但亦能彼此欣赏。人行走于社会亦是同样的道理,有时候成就你的,反而是你的对手。

多年以后,你会忘记来自于敌人的攻击,让你感到伤心和难过的,反而是朋友的沉默。

敬重与自己立场不同的人,同样是一种很好的修养。

图片来源于网络

06.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

《三国演义·第一回》

这一回书讲的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刘关张三兄弟,一遇投心,于是桃园结义,从此同生死共进退,情义薄云天。

巨鹿也有三兄弟,分别为张角、张宝和张梁,聚八方勇士,头裹黄巾揭竿而起,并围困董卓颍川

刘关张挺身而出,救出董卓,没想到董卓以德报怨,不但没有礼待这哥仨,反而出言不逊,嫌弃他们出身微寒,不足成事。张飞暴脾气,最受不了这个,提起刀就想杀了董卓,正所谓: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最后,在刘备和关羽的劝阻下,张飞才作罢,哥仨一商量,就去投奔朱儁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人情世故,当你弱的时候,你只能学会苟着,默默成长,等你逐渐强大了,别人才会给予你和能力相匹配的尊重。

正如我们常说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07.

“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语”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这一回书讲到,“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话说刘表死后,孙权派鲁肃前往荆州慰问,鲁肃与刘备相遇,经过一番谋划后,诸葛亮出使江东,打算游说孙权共同抗曹。

但江东多才俊,并不认可诸葛亮,于是诸葛亮“舌战群儒”,与在座名士周旋,口若悬河。

此时黄盖入席,趴在诸葛亮的耳边说: “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语。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

诸葛亮听了黄盖之言后,心里有了盘算,随后便叮嘱鲁肃使用激将法,而自己却躲在一边一言不发,然事情就这样成了。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有很多时候话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天不语自高,地不语自大,沉默是金。

并且,学会聆听一种很重要的美德,这世上,没有一只耳朵会被嘴巴真正说服。

正如我们常说的,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来源:“江小舟”

编辑:阿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标题:历史上最残忍的一道菜,厨师通过这道菜当上丞相,随后饿死皇帝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道菜,它...
原创 美... 自近现代史以来,前往美国留学的中国人多不胜数,其中有不少都是为咱们中国做过巨大贡献的人。如:华罗庚、...
原创 美... 近代开始,大量的华人,以劳工或者留学,或者偷渡等方式离开祖国,背井离乡,到海外打拼。 这逐步形成了我...
原创 夏...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周礼》 据《周礼》记载,天皇氏创立了《连山易...
原创 非... 在我们固有的认知当中,人类都是直立行走的,而这直立行走的能力,也是我们从猿类进化成人类的标志。而如果...
原创 和... 清嘉庆四年正月十三,北京城前海西岸,和珅府邸。 此时的和珅拥有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
原创 韩...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苏... 第一次,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苏联利用中国内乱,无暇顾及,支持外蒙古实质分裂独立。1921年以八世哲...
原创 高... #历史开讲# 高句丽是东北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古国,曾经在朝鲜半岛上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与中国和日本...
原创 美... 孙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灰色的废墟上,身处战争中的人民,用伤痛...
原创 苏...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苏... 苏联解体后的街头 文 | 冯无畏 编辑 | 冯无畏 这是一段让人百感交集的名场面,不知俄乐公此刻会不...
原创 苏... 谈到苏联解体,必须承认内因是主因,但也不能不承认,外部因素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苏联不是孤立存在的,...
原创 苏... 苏联,曾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曾经人才辈出,曾经与美国肩并肩……说起苏联,相信世界各地的人都无不感慨...
原创 战... 一九三一年对中国而言是个特别重要的年份,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衰落,日本人的野心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东三...
原创 韩... 韩非子死了,死在了与姚贾的论战中。还是秦王嬴政做的裁判。 这位稀里糊涂就死掉的韩非,就是那位喜欢刑...
原创 苏... 苏联曾经的超级大国,它的同盟国都有着响当当的实力。1991年硕大的变故,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扬起的烟尘...
原创 皇... 内务府,清代官署名,掌宫廷事务。长官称总管大臣,无定员,由满族王公或满族大臣兼充,秩从二品,乾隆时改...
原创 “... 阿提拉是公元5世纪时期古欧洲匈人首领,欧洲的匈人和中国的匈奴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目前历史上暂无...
原创 努... 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去世。当得知这一消息后,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福晋阿巴亥哭得几乎晕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