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大家分享明代文人曹宗的故事,他从小就以善于应对而出名,被人们称为神童;长大之后,又上演了一出与才女余娓娘巧书传情的悲喜剧,其情节感天动地。
下面就让笔者详细叙述。(配图来自网络,与本文无直接关联。)
一.以善于应对出名的神童
曹宗于1452年,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东界油园(今所城镇神前)。从小聪明好学,被人们称为神童,他7岁时就能吟诗作对,曾有为自己赢得一条大鱼、帮人免于处罚的趣事。一天,小曹宗到海滨游玩,渔民想试试他的才学,便说:“你若能应我的对,送你一条大鱼”接着念叨:沙马钻沙洞,沙蒙沙马目;
“沙马”是一种鱼名,所以下联也必须一种动物名与之相对才行。这时,旁边刚好有水牛在池里洗澡,曹宗见景生情,立即答到: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
渔民佩服他的才华,但见他年幼力弱,又想考考他,便送他一条十多斤重的大马鲛鱼。曹宗不慌不忙,用绳子拴住鱼鳃。利用沿沟流水将这条大鱼轻松地拖回了家。
另有一夜,东界所城更夫喝酒误了时刻,在更楼打错了更鼓:东门打了三更,西门却报了四更,管更夫的上司要处罚他,更夫吓得再三求饶。他的上司喜欢吟诗作对,便道:“好吧,我出上联,你若对得上,则饶你;对不上,罚四十大板。”
更夫没有文化,跑到曹宗家求救,当时曹宗正在浴室洗澡,更夫念出上司出的对子:东楼三,西楼四,更鼓朦胧,朦胧更鼓;曹宗在浴室内随口对道:南斗六,北斗七,诸星灿烂,灿烂诸星。
更夫如获至宝,立即回到上司处应对,上司听后大惊,问是谁家举子所对,更夫只得照实说了,上司非常佩服小曹宗的才学,并大度地免除了更夫的处罚。
二.与余娓娘巧书传情
神童曹宗长大以后成了名士,又上演了一出与才女余娓娘巧书传情的悲喜剧。这余娓娘又是何许人也?
余娓娘是饶平黄冈的一个才女,当时年方28岁,生得貌若天仙,她7岁起就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因其才学名噪潮州,相貌又盖瓮城,前来求亲之人几乎踏塌了余家门第,怎奈父亲余员外膝下只有娓娘一女,决不肯轻易就婚,欲择乘龙佳婿,入赘余门,以继香火。
有一日,娓娘与婢女春桃,到后园玩赏,忽然街上游神队伍路过园后,主婢二人便半掩园门,观看街上景色。忽有一要饭婆,闯进园中求乞:“终日求乞走四方,跪拜娘子讨分文。”娓娘见乞婆似有几分文墨,不觉动起诗兴,即景念叨:“乞食(婆),食乞,乞了食,食了乞。”春桃向乞婆逗趣道:“如能对得阿娘诗句,自有重赏。”那乞婆怎能对得,口中念着娓娘诗句,沿街而去。
谁知片刻之后,乞婆又转回来,高喊:“对句有了!”春桃接过一纸,呈上小姐,只见上面写道:“富施(主),施富,富了施,施了富!”其字龙飞凤舞。娓娘嫣然一笑:“这句子是人家代对的。”乞婆自知瞒不过去,就照实说了,惹得娓娘诗兴大发,立马即景写了七绝一首:“脉脉凤江入海流,影倒瓮城水上游,八景争秀留佳客,千帆竞发逐渔舟。”托她交给代对之人,乞婆接上诗卷,领了赏银,匆匆走了。
原来这代对之人,正是名士曹宗,当时他已29岁,今春正奉母命,寄居瓮城,与表兄余昌伴读,等待来年上京应试,刚才在书轩门口闲步,忽听乞婆口吟佳句,便问明来由,因他久慕娓娘的才貌,所以着意代为对上。
谁知霎时之后,乞婆又转回来,呈上诗卷,曹宗一看,诗中隐含“挽留”、“追逐”之意,不觉眉飞色舞,赶紧回敬一首,交乞婆带去。就这样男女互慕才华,乞婆穿针引线,彼此传简递书,日子一久两人都害起相思病来。
俗话说得好:“富宅深似海”,曹宗与娓娘虽然彼此有意,但隔墙如隔万里遥,两人始终相会无缘,还好春桃愿为红娘,代传书简,共慰相思之苦。
好不容易盼到娓娘约他“月圆三更花园会”的中秋之夜,不料族长派家丁来请,曹宗不知所请何事,只好勉强先往族长家中看个究竟,一进余府,方知族长请他过府饮宴。曹宗推辞不得,只得勉强应付。
结果因此错过了与娓娘的约会,曹宗后悔地彻夜不眠,第二天早晨起来,发观门上夹一纸,纸上写着四行怪字——第一行的“长”字写得很长,“枕”字倒横,“意”下心不正;第二行的“月”字歪斜,三个“更”字凑在一起,半个“开”字;第三行的“命”字写得很扁,“家”字写的弯弯曲曲,“信”字没口;第四行的“肝”字写得长,“望”字中断,“来”字没有下边的一撇一捺。
曹宗费思半响,终于明白:原来是娓娘谴责他昨夜失约,又恐投书有失,两人的春息泄露,故效仿先哲苏东坡隐诗一首:“长夜横枕意心歪,斜月三更门半开,短命冤家失口信,肠肝望断无人来!”(潮语“冤”与“弯”同音,“肠”与“长”同音。)曹宗看后直感到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啊!
有道是:“只要心专,铁杵磨成绣花针。”数月之后的一个月夜,由春桃牵针引线,曹宗终于在绣楼与娓娘相会,彼此拼弃前嫌,自此经常来往,直到余员外发觉,已是生米煮成熟饭,只好应允曹宗入赘余家。因他家穷,就令其即时上京求名,高中之后方可回府正式完婚。
曹宗从此更加奋发攻读,果然中成化辛卯(1471年)科举人,正当他低调衣锦还乡,准备迎娶娇妻时,却被余家族长,因恨曹宗当日与娓娘私会绣楼,有毁余族家声,而买通强人,将他杀害。娓娘闻此凶讯,悲痛万分,最终头撞巨石,殉情而死。
这真是:明代文人曹宗,从小以善于应对而出名,被人们称为神童;长大之后,又上演了一出与才女余娓娘巧书传情的悲喜剧,其情节感天动地。
我们欣赏曹宗的才华,更加为楹联能救人、得物、寻求爱情等神奇妙用而惊叹,同时谴责门当户对等封建礼数。争取学好现代化科学知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