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清圣祖康熙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迪丽瓦拉
2025-08-19 00:02:15
0

和平统一or武力统一

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引领下,从东北入关。

强大的八旗铁骑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大江南北,经过十多年的战争,初步奠定在中土的统治,此后沿长江下游一路南下剿灭南明残余势力。

1661年三月南明军事将领郑成功为了保存实力,不得已从福建横渡台湾海峡,向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进发。

经过八个月的战争,郑成功赶走荷兰人,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同时开启了郑氏家族对台湾的统治。

清朝入关之初,因忙于统一战争,无暇顾及台湾,直到1661年康熙继位后,内地的反抗才逐渐平息。

随着清朝的政权趋于稳定,清政府才将注意力移至台湾,当时清廷的态度还是以招降为主,

1662年郑成功病逝不久,清廷就派人前往厦门招抚郑经。

由于郑经地位尚不稳固,与其叔父郑世袭火并激烈,因害怕清廷出兵,于是阳奉阴违,只是表面上装作诚恳的样子去谈判。

第二年郑经得势,对清朝的招降,提出:

“请如琉球、朝鲜例,不登岸,不剔发易衣冠”的主张。

清廷当然不会答应,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当年十月,清军分三路攻打厦门等地,并轻松击败郑军,大陆残余的郑军力量远不是强大的八旗对手,郑军在大陆沿海据点纷纷失守,主要兵力退守澎湖。

八旗军虽然在陆地上可以称雄,但却没有海战实力经验,只能望洋兴叹,1667年,康熙派福建招抚总兵官孔元章先后两次渡海招抚郑经。

但郑经仍顽固地坚持所谓“朝鲜例”,招抚宣告失败,谈判再次停滞。

1674年三藩之乱爆发,郑经趁此渡海西攻福建、广东沿海,再次占领厦门等地,并三藩互相勾结,还把自己打造成反清复明的最后基地。

郑氏对东南沿海的侵袭不仅影响到清朝东南赋税和南方民心的稳定,也不利于清朝专制集权的大局。

康熙逐渐意识到招抚台湾已不可能,对台战略开始转向武统,虽然三藩之乱让康熙无法抽出身来,但武统只是时间问题。

抓住战略时机,确定攻台计划

既然确定武统方针,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的同时,也在暗中未雨绸缪,等待攻台时机。

1677年,康熙恢复福建水师体制,1679年任命湖南岳州水师总兵官万正色为福建水师提督,此时福建水师已有战船240艘,官兵2.8万名。

1680年三藩之乱已濒临尾声,康熙开始用兵东南,收复厦门、金门,福建总督姚启圣打算趁势进攻台湾,但遭水师提督万正色反对,康熙也顾虑在西南的三藩祸首吴世璠未解决,只能暂缓进攻。

不过康熙对台湾的动作却没有停,从1679年,实施迁界令,让沿海居民向内地迁徙,断绝与台湾的经济往来。

此举严重打击郑氏的贸易,导致本就农业生产匮乏的台湾粮食补给出现问题,郑经下令每户人家每个月必须多缴一斗米,将领也必须用自己的俸禄充军。

这不仅没解除危机,反而使其内部社会矛盾日趋激烈,百姓对郑氏的不满逐渐加剧,1681年三藩之乱结束,清朝在内地的统治更加稳固,郑经也中风而死,台湾内部发生政变。

年仅12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大权却被冯锡范、刘国轩掌握,郑氏官员向心力开始动摇,负责与清朝谈和的傅为霖甚至愿当内应。

康熙对台湾岛内发生的一切洞若观火,正式将收复台湾提上日程,同时大胆启用郑氏降将施琅取代万正色担任水师提督。

对于用人策略的改变,康熙有自己的盘算,首先施琅与郑氏有杀父之仇,早在1652年施琅与郑成功因军事策略和用人发生矛盾。

郑成功认为施琅有谋反迹象,杀死他的父亲和弟弟,施琅则在一些亲信部将和当地居民的帮助下逃到大陆。

此时施琅对郑成功恨之入骨,死心塌地投靠清朝,一意同郑氏为敌,所以康熙利用施琅的复仇心理去对抗郑氏家族。

其次施琅长期在水军任职,擅长水战,在郑成功手下屡立战功,史书记载:

“既而承当要事,从海道出粤东,战胜攻克,人以岳家军目之”。

不过在攻台时间上福建总督姚启圣和施琅却发生争执,姚启圣主张利用冬天的北风,施琅主张利用夏天的南风,施琅给出的理由是:

“北风日夜猛,今攻澎湖,未能一战克,风起舟散,将何以战?夏至前后二十余日,风微,夜尤静,可聚泊大洋,观衅而功,不过七日,举之必矣。”

最终康熙听从施琅建议,裁定施琅负责前线作战,掌管最高指挥权,姚启圣改任后勤作业,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它保障了清军水师在发起总攻前的安全锚泊,而且施琅利用西南风启航,始终处于顺风顺流的有利阵位。

在战争前,清廷向台湾发出最后招抚,台湾负责谈判的刘国轩不接受剃发易服,导致谈判破裂,

至此康熙下定武统决心,1683年6月康熙帝下令施琅全速进攻,澎湖海战正式爆发。

战术布置得当,闪电攻占澎湖,心理战瓦解郑氏集团

从1677年康熙恢复福建水师建制,秣马厉兵六年,终于在1683年7月8日,施琅率领清军24000人,大鸟船70艘、赶缯船103艘、双帆居船65艘,从铜山岛出发攻台。

两天后施琅近抵台湾,不过在交战之初,清军就遭遇台风,进攻受阻,反被刘国轩水军包围,施琅拼死突围才得以逃脱,但在交战中被火铳射伤右眼。

随后两日,清军在港内修整,避免台风威胁,12日派战船攻取澎湖港外虎井屿、桶盘屿等外围岛屿。

16日早七时,施琅率军发动总攻,将舰队分成三路,中路共有56艘船,由施琅亲自指挥,作为主力进攻娘妈宫;

右路共有50艘船,由总兵陈蠎从澎湖港口东侧攻入鸡笼屿、四角屿,配合施琅主力夹攻郑军;

左路共有50艘船,由总兵董义从澎湖港口西侧攻入牛心湾,此路作为疑兵,让郑军误判清军要在此地登陆,另有80艘战舰是后援部队,随时接应。

然而天公不作美,再次刮起台风,由于海上吹的是西北风,郑军顺着风势进攻,一时处于优势,清军遭遇炮击,连连败退。

不过到了中午,西北风转为南风,风向的转变开始对清军有利。施琅抓住机会,命令全军反攻,顺着风势发射各种火器。

而且集中优势兵力,以数船围攻郑军一船,郑军全面崩溃,许多将领战死、自焚。澎湖海战共毙伤郑军12000人,俘5000余人。击毁、缴获战船190余艘。

刘国轩眼见大势已去,率领残余部队退往台湾,澎湖郑军群龙无首,全部向施琅投降,而清军仅阵亡329人,伤1800余人,船只无一损失。

至此台湾失去保卫屏障,门户彻底洞开,不过施琅赢得胜利后,考虑台湾水道非常险恶,而且台湾岛地域广,守军规模众多。

为了减少军事阻碍,最大程度减少伤亡,施琅决定暂缓进攻,采取攻心战术,让郑氏集团从内部崩溃。

首先,施琅在澎湖张贴告示,禁止杀戮,以安民心,其次,派人医治受伤战俘,并配给他们衣服、粮食,再将士兵送回台湾;第三,用收买贿赂等手段,策反拉拢一大批郑军将领为内应。

这一招确实很奏效,郑氏军心离心力加强,无心恋战,而且郑军战败消息传到台湾后,岛内人心开始不安,郑氏集团的统治摇摇欲坠。

9月3日,施琅率军在台湾登陆。两天后,郑克塽向施琅投降,并剃发易服,郑氏集团正式灭亡,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

清军之所以取胜,除战船装备精良,施琅战术得当,将士作战勇敢之外,也体现康熙战略上的英明。

从1677年确立武统,经过长时间运筹帷幄,信任降将施琅,一举攻克台湾,不仅消灭南明最后的残余势力,也使清朝重新实现统一。

后续

郑克塽投降后,清廷为了是否把台湾并入版图产生争论,康熙让大臣们公议。

大多数大臣认为南明残余势力已被消灭,大清已无政治威胁,台湾孤悬海上,治理以及防守花费不小,无必要分散精力管理台湾,主张弃守。

只有施琅等少数派认为台湾战略地位重要,主张将台湾并入版图,康熙最后一锤定音,听从施琅意见,决定坚守台湾。

在台湾岛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行政上隶属福建省,并派兵8000人驻防本岛,澎湖另派2000人驻防。

从此台湾重新统一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而康熙的这一决定在以后的历史上证明其长远的战略眼光,就冲这点,康熙无愧于清圣祖称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了表彰那些在战场上表现出英勇战斗的战士们,党组织开启了军衔授予仪式。在这...
原创 毛... 学习毛主席的思考方式。 事例1 毛主席说: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这是毛主席对抗美援朝的观点...
原创 长... 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卧病在床。她眼神清澈地望着李世民,颤抖的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青瓷瓶。"陛下,臣妾...
原创 家... 在重庆市万州区的一隅,程先生手中紧握着一枚极具历史价值的中华民国双旗币伍百文试铸币。这枚钱币不仅是程...
原创 毛... 目前的俄乌冲突局面越来越复杂了,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担心是否会发展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还是和平,又一次...
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 | 青...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绵延500余年的商王朝 以中原为中心 经略四方 礼制的形成 文明的繁盛 推动...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因为没有谋士相助,漂泊半生,后来刘表让其驻扎在新野后,单福也就是徐庶主动来投刘备,...
原创 蒋...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个梗叫:“天下何人不通共”,指的是国民党所有机要岗位几乎都有地下党员。包括机要秘书在...
年终报道|十字路口的历史抉择—...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十字路口的历史抉择——回眸2024年的世界 新华社记者柳丝 2024年...
原创 麦... 《麦克阿瑟在日本:权力巅峰的奢华人生》 一、“太上皇”降临 1945年,二战结束,道格拉斯·麦克阿...
原创 溥... 自1636年开始,皇太极将摇摇欲坠的明朝攻灭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政权,也就是清朝。在这...
原创 他... 金朝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发展非常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连灭掉辽国、北宋两大政权。究其原因,除了女真人...
原创 清... 最近,一部名为《天下长河》的古装剧正在播出。该剧讲述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治理黄河的故事。如果再现这部剧中...
原创 陈...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本是形容人各有志,但是在面对国家的大方向时,即便是方向不同,我们的力气也应该...
原创 对... 众所周知, 日本人从极其古老的先秦时代就在学习中国, 无论是社会上哪个方面都学习和效仿中国,有些改一...
原创 东... 今天与大家分享:与东汉时期名士李膺相关的三个成语:《死不旋踵》、《李郭同舟》、《李膺门馆》故事,因为...
原创 苏... 最近,人教版教材火出圈,却是因为插画太丑而火出圈的。结果,被网友更进一步扒出来,课本插图里,竟然还有...
原创 有... 这个标题可能让一些人感到困惑,毕竟神话中的封神榜似乎与外星文明无关。确实,我们所了解的商朝实物有限,...
原创 《... 正在播出中的《清明上河图密码》是热门同名小说改编,以宋代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题材,谱出了悬疑探案...
原创 志... 1958年,一名志愿军战士为了娶一位朝鲜姑娘,毅然放弃我国国籍,选择留在朝鲜。然而,在他晚年时,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