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霍去病为何敢当众射杀李敢?汉武帝过度恩宠养成的性格缺陷
迪丽瓦拉
2025-08-19 00:32:20
0

公元前118年的一天,汉武帝带着一群人在甘泉宫狩猎,谁知,霍去病却找准机会,一箭射杀李敢。

汉武帝收到消息时,左右皆惊,可汉武帝却公开包庇霍去病,当即说道:“李敢是打猎时被一头鹿撞死的。”

一旁的侍臣和警卫听完此话,没人敢反驳,甚至还纷纷附和汉武帝的说法。

就这样,飞将军李广的儿子李敢死于非命,却只能不了了之。

霍去病和李敢究竟有什么样的仇恨,竟然将其当众射杀?

这事儿还得从李广之死说起。

.

李敢和卫青、霍去病的恩怨

.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定发动漠北之战,派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兵分两路,彻底打垮匈奴人,彼时李广已经年老,却还没有在战场上建功封侯,所以也不想错过这次建功的机会。

于是,李广找到汉武帝,请求参战。

一开始,汉武帝觉得李广年纪大了,不适合再上战场,所以一直没同意,但李广非常执着,前后数次恳求随军出征,一来二去,汉武帝也经不住李广的请求,于是同意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并且在军中担任前将军这个职务。

此次出征,汉武帝根据情报,原本是想让霍去病这一路与匈奴单于主力决战的,没想到出塞之后,反而是卫青这一路迎头撞上了匈奴单于本部。

卫青为了打垮单于主力,决定对匈奴人实施包抄。

于是,卫青当即命令李广所部与右将军赵食其两军合并,然后从东侧绕行,夹击匈奴,而公孙敖所部则跟在卫青身边,从正面进攻匈奴。

这么一来,李广所部就成了辅助。

事实上,卫青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

第一,卫青出发之前,汉武帝曾经单独跟他交代道:“李广年纪太大了,而且命运不大好,不适合做前锋”。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史记》

第二,卫青有意让公孙敖跟在自己身边,与单于主力正面较量,好立下军功,再获得封爵。

公孙敖在前一次作战中,因迷路导致贻误战机,最后被废为庶人,剥夺爵位,而卫青和公孙敖的关系一直非常好,公孙敖对他还有救命之恩。

所以,卫青本人也有意把这次立功的机会给公孙敖。

但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事前密令卫青不能让李广做前锋,卫青也是遵照皇帝的旨意办事,如果没有汉武帝的密令,他会怎么安排,也很难说。

谁知,命令下达后,李广十分郁闷,他和匈奴人打了半辈子仗,至今尚未封侯,他太需要这次与匈奴单于正面较量的机会了。

所以,李广收到命令后,立即找到卫青,表示反对。

可无论他怎么说,卫青就是不同意让他做前锋,李广无奈,也十分愤怒,但军令如山,他也没办法,只好带着所部人马与右将军赵食其朝着东路出发。

没想到的是,这一战竟然成了李广一生最后的一战,而且是耻辱的一战。

由于李广和赵食其所部军中没有向导,东路的地理环境他们又不熟悉,走到半道上就迷路了,卫青那边都和单于主力交战,并且打赢之后,回军途中才遇到李广和赵食其所部。

大军退回汉境安顿下来后,卫青先是派人给李广送去了食物和酒水,以示慰问,顺便询问他们迷路的情况,因为要给汉武帝汇报作战情况。

李广兴许是觉得太过于羞愧,遂闭口不言。

没办法,李广不愿意说,可卫青还得给汉武帝写汇报,因此必须得知道李广和赵食其所部迷路的情况,于是又派人传唤李广幕府的人员过来询问情况。

看到这一幕,李广终于开口了,他自知罪责难逃,但又担心手下将领受到牵连,于是对卫青派来的人说道:“是我迷失了道路,与校尉们无关,我愿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受审”。

一路上,李广的心情是复杂的。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和匈奴人打了一辈子仗,这最后一次大决战却迷了路,以至于晚节不保。

看着身边的部下们,很多人早已立功封侯,可他自己和匈奴作战无数,很早便扬名军中,甚至让匈奴人感到恐惧,如今年过60,却连个爵位都没混到,如今还会因迷路而被治罪。

一想到这些,李广的心里顿时不是滋味儿。

等到了卫青幕府后,李广已经想好了要意思白了,于是和部下们说:

“我李广自少年起从军,与匈奴人作战70余次,此次有幸随大将军出塞作战,可大将军又要我从东侧绕远路,偏偏途中又迷失道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我如今已经60多岁,不想再受刀笔吏的羞辱。”

那些老部下们也为李广的遭遇感到可惜,可还没等众人回过神,李广突然拔出配剑,随即自刎身亡。

李广死后,他的儿子李敢为此恨上了卫青。

李敢也是一员猛将,当初,他跟随李广出征匈奴时,曾经在匈奴人的重围中,带着几十名骑兵来回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漠北决战时,他跟随霍去病这一路出征,在和匈奴左贤王的作战中,作战勇猛,率先夺取左贤王鼓旗,斩获颇多,战后被封为关内侯。

没想到等他班师回朝后,父亲李广却自尽身亡了。

经过各种渠道的信息,李敢认为,就是因为卫青故意把李广调去东路迂回绕远路,又没有向导,才导致李广迷路贻误战机,最后自刎身亡,含恨而死的。

所以,李敢对卫青产生了仇恨。

愤怒之下,李敢竟然跑去找卫青算账,还把卫青给击伤了。

事后,卫青本人并未追究此事,反而替李敢隐瞒下来。

谁知,霍去病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这件事,他无法容忍李敢恶意击伤自己舅舅的行为。

于是在汉武帝甘泉宫狩猎的活动中,将李敢一箭射杀。

.

霍去病为什么敢公然射杀李敢?

.

事实上,无论是从律法的角度,还是从政治影响的角度来说,霍去病当众射杀李敢的行为都是十分严重的罪行。

这在古代属于“擅杀朝廷大臣”,是重罪。

虽然李敢击伤卫青在先,这算是谋害大将军,也是大罪,但无论是从律法还是制度来说,霍去病都没有权力和资格杀李敢。

更何况,李敢击伤卫青这件事,卫青本人都不打算追究的。

霍去病干这事儿,如果严格追究下来,轻则免官,重则偿命,可他还是干了。

究其原因,还是霍去病从小培养出来的那种无法无天的性格导致的。

霍去病的舅舅是大将军卫青,皇后卫子夫是他姨妈,汉武帝是他姨父,本身就出自贵戚家庭,汉武帝本人对他更是恩宠无比。

在霍去病年少的时候,汉武帝甚至打算亲自教授霍去病兵法,只不过霍去病自己比较有主见,认为应该:“只看作战方略如何罢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

所以婉拒了汉武帝。

能让皇帝亲自教兵法,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这种恩宠已经是冠绝一时的了。

后来霍去病加入军队后,出征时,汉武帝竟然还单独从皇宫里派厨子到军中给他做小灶,这种待遇连卫青都没有。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往往没有拘束,无法无天,律法、制度在他眼里根本不算事儿,除了汉武帝和卫青,没人能管得了他。

如此性格之下,他当众射杀李敢,也就不足为奇了。

霍去病能打仗,是个军事天才这不假,但也不必将其神化,他也不是完美的人,也有性格上的缺陷。

只不过,他射杀李敢这件事被汉武帝给按下来了,一方面,汉武帝确实对霍去病十分恩宠,另一方面,汉武帝当时还想着再发动一次大规模战役,彻底歼灭匈奴。

这个时候,霍去病是不能出事的,汉武帝还指着霍去病领兵出征呢。

但他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一年,霍去病就病死,英年早逝,使得汉武帝不得不停止了原本对匈奴的打击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余杭区黄湖镇人文大讲堂首讲开坛...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锦燕 2月19日,由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党群服务中心推出的“黄湖人文大讲堂”首...
原创 美... 工业革命之后,相比于英法德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显得非常年轻,而如果和其他后发国家进行对比,那么美...
原创 《... 《封神演义》中的殷商战场可谓法宝满天飞、道术遍地走,以致纯粹的武艺与力量往往被人忽视。不过,即使是微...
原创 长... 在长平古战场,最近出土了一块战国石碑。那些学者们看了感慨,说要是赵括再撑一会儿,白起可能就输了。 ...
一代奸雄曹操:失了格局,更失了... 曹操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最耀眼人物之一,因宛城之战失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杀华佗致后来军队疾病肆虐,临...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 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非汉族的王朝,实质上就是如何理解天下、华夏。 开宗明义,我是极端反对网上所谓崖山之...
原创 代... 引言 虽然很多人对清朝,特别是晚清有着不好的看法,但是清弓,或者说满洲弓,确实代表了中国古代弓箭技术...
原创 一... 宋仁宗 ? 01 臭硬脾气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正月,仁宗最宠爱的女人张贵妃去世。 仁宗悲痛之...
原创 雍... 前言 他是清朝历史上在最惨烈的斗争中顺利登基的皇帝,也是一位影视剧中,被刻画形象最多的皇帝。雍正的...
原创 我... 1921年的蒙古草原,风云突变。一支苏联红军悄然越过边境,向乌兰巴托进发。他们此行的目的,将彻底改变...
原创 管... 2020年的高考在前日谢幕,祝福考生们即将步入另一段新的旅程。 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值得关注的是今...
原创 原... “民国女神”林徽因有多会穿?这几套装扮,现在看也不过时 才女林徽因可以说得上是中国近百年来的一位传奇...
原创 秦... 引言 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修。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
原创 盗... 众所周知,汉武帝之孙刘贺是汉朝史上继位最短的皇帝,仅仅在龙椅上坐了27天,就被霍光以一千多条罪名而废...
原创 德... 二战时期,以希特勒为主的法西斯国家,对全世界发起了战争,纳粹德国想要一统世界,从而获得最多的财富和资...
宋仁宗多得人心?誉为“千古第一...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名头最大的,除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外,论名声好、名头大、名望高的,则非宋仁宗赵祯...
原创 安... 深圳曾只是宝安县的下辖镇,后来深圳成为市,而宝安成了深圳下辖区;株洲曾只是湘潭县的下辖镇,后来株洲成...
原创 十...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抗日电视剧。这些剧集不仅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艰辛与勇敢,还传...
原创 夏... 夏人、商人(商人主体)和周人在体质类型上具有同一 性,他们都可归属先秦古人种类型中的“ 古中原类型 ...
原创 清... 清朝末年,光绪十五年,正值中国历史的动荡时期,科举制度依旧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在这一年,一个贫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