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千古奇丐”——中国史上第一个以乞丐的身份被载入历史的人
迪丽瓦拉
2025-08-19 00:33:13
0

在群星闪耀的中华历史中,有几人能光辉灿烂让其他人都黯然失色,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姓名?因此文字所记载的大多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史海浩大,有时你随手翻过的两行字也许就是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然而正是这几乎只用来记录王公大臣的正史之中却记载了一个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人物——乞丐!他就是"千古奇乞"——武训。

心怀大爱,载入史册

说到乞丐,我们脑海中都会涌现这么一个形象:发如蓬草,面色枯黄,形容枯槁,衣不蔽体,肮脏恶臭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类人物。那么武训身为这么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乞丐为什么能被收入正史呢?

武训其实原本并没有名字,他在家中排行第七,因此大家只是叫他武七。武七七岁丧父,家境贫寒,没钱上学,自小只能以乞讨为生。他从十四岁起就给大户人家当佣人,任劳任怨,但因目不识丁,黑心的主人家不仅拖了他三年的工钱不发,反而将上门要账的他掉在房梁上毒打一顿。

武七也因此认识到了读书识字的重要性,他明白了不识字在这世上就只有任人欺辱的地步。他知道像自己一样没钱上学的人还有很多,所以在见识到世上的人心黑暗后他决定努力攒钱办义学,让孩子能识字,不让更多像他一样的人因为没有文化而受尽欺辱。

于是他在二十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流浪乞讨之路也可以说是为办义学而筹款的道路。他四处乞讨,边走边唱,手使铜勺,肩背袋,烂衣遮体,沿街卖艺乞讨,足迹遍及山东、江苏、河南、河北等地。

他将讨到的东西卖掉换钱攒起来,除了乞讨外,他还通过收垃圾,绩麻缠线来赚钱,他还很有自娱精神,常常一边做活一边唱歌:"拾线头,收线头,修义学;缠线头,接线头,修义学,不犯愁。"

为了得到更多的钱,他还常常做短工,当红媒,邮差,只要能得到钱几乎什么都做,甚至是表演杂耍,学牲畜爬,给人当马骑,吞吃毒物砖瓦等,他还将自己的长发辫剪掉卖钱,只在留下一个小辫,去兑换金钱和得到别人的施舍。

可是赚到的钱他都攒了起来,自己只吃粗杂粮霉菜,就是为了把钱攒下来办义学。

他就这样一点点地攒钱,终于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他最终购置学田三百余亩,修建了三处义学,让无数没钱上学的孩子免费上学读书。

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教育史上都是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他也因此不仅被写进正史,名列《清史稿》,还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读过书受过教育却被载入《世界教育大辞典》的人物。

山东清廷向上禀报后封武七为"义学正",赐给他黄马褂和"乐善好施"的牌匾,给予表彰,乡绅们也为他修立牌坊,"武训"这个名字也是清廷为他起的。

就如同特蕾莎修女说过的那样:"我们常常无法做出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做一些小事。"武训就是这样用他的大爱去做小事,最终这些小事汇集起来就成了一件伟大的事。

备受争议的《武训传》

《武训传》是一部以描述清朝光绪年间武训的生平为主要内容的传记类影片。

它讲述了武训历经苦难,行乞办学最终称为千古奇乞的一生。该片1950年公开发行播放,在上映之初,《武训传》备受好评,群众反响热烈,报刊也展开了热烈讨论。然而红极一时之后,在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主席所写的《应当重视电影的讨论》后,该片则悄然被禁。

直到时隔60多年的2012年,《武训传》才又开始发行播放。那么为什么该片会在受到了热烈的好评之后却又受到批评呢?毛泽东认为《武训传》的创作者们在描述武训一生的历程时,加入了太多个人的见解和言论,曲解了武训本人所作所为的初衷,而且创作者所表达的观点言论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思想意识并不相同,甚至是有所背离。

而且社会上的大多观影评价都过于片面,夸大了武训这个人物的价值,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态度,造成了思想混乱。当时民主革命尚未完成,需要中国人民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电影歌颂一个卑躬屈膝,自卑的人物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思想潮流背道相驰的。

其实武训本人的所作所为大概也确实没想那么多,也并没有"求士为国,不私于家"那么大的眼界和格局,他不过是从自身出发,感同身受,不希望再有人因为同样的原因受到和他一样的苦难。

理想与人生态度的意义

尼采说过:"当一个人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武训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要修办义学,让孩子有学可上,所以他可以忍饥挨饿,可以抛下尊严吃蛇蝎,学牲畜叫,跪下来求有学问的人到学堂讲学,这些都是为了完成他的目标,所遭遇的苦难皆是他修办义学道路上的必须的积累。

其实在我看来他的气度和东坡居士倒是有些相似之处,虽是拣尽寒枝,一蓑烟雨,却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人活在这个世上总要有些理想和追求,你追求的东西决定了你或湮没无闻,或是名垂青史。所谓历史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你所做的一切选择都决定了你的结局。

若是换一个人处在武训的位置上,经历他所经历的一切欺辱和挫折,也许早已自暴自弃成为真正的沿街乞丐,甚至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怨恨和恶意,亦如同几千年来的无数人一样。

而武训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在看过了最黑暗的人心,历经伤害,背叛和绝望之后,仍然能捧着一个破碎的心脏努力伸开双臂去拥抱人间。

同样是深陷泥潭,有的人将淤泥抹在自己的眼睛上并煞有其事地唾骂怨怼这世间到处都是污垢,而武训处在阴沟之中,不仅仰望星空还会甘愿化身星光为人们带来光明。

所以他是武训,是唯一一个能够被称为"千古奇丐"载入正史里的乞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跳槽,对于时下的职业人来说,是件很普通的事情了。不论是自身原因,还是环境因素,或者就是心情不好,换个...
原创 彭... #深度好文计划#项羽,秦末乱世中的璀璨星辰。他曾威震四方,犹如烈火燎原,梦想着征服天下,铸就霸业。然...
世界历史|二十世纪初欧洲反犹那... 自1879年德国人威廉·马尔首创反犹主义术语Antisemitismus以来,国际犹太学界关于何为反...
原创 此...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 “此人不死,便无三国!” 乍一听觉得很厉害,毕竟三国乱世人才辈出,谁让天下重归一统...
有1400余年历史!这种泥玩具... ◎ 科技日报记者 孙越 泥咕咕诞生于河南鹤壁浚县,迄今已经有1400余年历史,被称为“指尖上的活化石...
把坚韧根植于心、践之于行 “坚韧”,位居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第一位。它背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之重大,不言而喻。 什么叫坚韧?看...
原创 郭...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长河中,郭沫若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民族的思想解放贡献力量。 新中国建...
原创 邓... 晚年邓小平出任军委主席,在不禁回忆起了自己的三位老部下,巧合的是这三人都姓陈,即“三陈”,分别是陈赓...
原创 光... #深度好文计划#身为帝王,若无实权在手,岂能名副其实?理想主义者若屡屡被他人利用,难道只能无奈目送理...
原创 刘... 1375年,刘伯温喝了太医的药病重,自感时日不多,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道:“给朱元璋送去两样东西,可让...
原创 刘... 建国后一天,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观看空政文工团排演的话剧《江姐》。第五场开始,已经成为叛徒的甫志高,趾高...
原创 清... #深度好文计划#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节点。当日,袁世凯指令新军进驻紫禁...
原创 陶... 1955年,陶勇被授予中将军衔。同一年,他被任命为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后兼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特...
原创 赵... 一些人总觉得背靠大树,自己不仅可以吸取大树的养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殊不知,除了他们以外,还有许多...
原创 如...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一个朝代最大的悲哀就是遇见一个穷兵黔武的皇帝和一个狼子野...
原创 改... 高澄,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少年,但却也是历史上一位极其卑微的人物,因...
原创 关... 提起《三国演义》,大家脑海中想到的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奸诈狡猾的曹操、桃园结义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提...
原创 韩... 韩信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为何一出手就打败了项羽? 1.早期学习积累。韩信早期生活困苦,但勤奋好学,熟...
原创 三...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后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格局,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其中有三件事最为人所不齿,魏...
原创 “...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杰出人物,在他统一六国后,“中国”才真正算是一个整体。他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