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被敌人围捕,千钧一发之际写下7个字,敌人看到后停止追击
迪丽瓦拉
2025-08-19 01:32:13
0

前言

在1947年,蒋介石在全面解放战争失败后,打算集中火力攻击我党的重要根据地,陕甘宁地区作为我们党的大本营,也是国民党这一次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敌人企图用这种方法,把我党中央指挥所一网打尽。

在敌军来势凶猛的情况下,为了躲避敌军的进攻,党中央不得不放弃延安,率领大部队进行一次大转移。

面对着国军的围攻,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没有任何迟疑,从地上捡起一个木牌,然后在木牌上写下七个字,而国军看到这之后,停止了追击。

毛主席写下来哪七个字?为什么敌军看到之后停止了进攻?

部队大转移

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我党与国民党在重庆展开了一场有关中国未来与建设问题的会谈,蒋介石假意与我党协商,背地里却集结兵力,想要把我党全部消灭,建造蒋家王朝。

重庆谈判之后,国民党揭穿了“假和谈,真内战”的意图,蒋介石在国共会谈中所达成的《双十协议》,公然撕毁,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的猛攻,由此开始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内战。

1946年到1947年,在全面解放战争中,我军消灭了70万以上的国军,完全粉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战略,所以蒋介石将“全面”改为了“重点攻击”的地区.

蒋介石打算集中火力攻击我党的重要根据地,陕甘宁地区作为我们党的大本营,也是国民党这一次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

1947年,蒋介石下令,胡宗南调集二十五万人,从洛阳、宜川两地,开赴陕甘宁解放区,胡宗南甚至发出了“三日之内一定把延安打下来”的话。

胡宗南的军队是蒋介石的直属军队,是蒋介石的“杀手锏”,因此蒋介石对胡宗南是非常重视的,与此同时,蒋介石也派出了一百多架飞机,为胡宗南提供了支持。

可是毛主席麾下的军队却仅仅只有两万人。更让人担心的是,这两万余人并非正规部队,都是从全国各地调集而来的游击队员,相对于国民党的精英部队而言,其战力相差甚远。

同年3月,胡宗南带领二十五万国民党精兵,兵临城下,直指延安,蒋介石想要在这里彻底消灭我党,可他低估在毛主席带领下的部队,更何况周总理等人都在这里。

但由于敌人气势汹汹,我党经过商议后,决定暂时舍弃延安,把军队分成几个小队,在陕北与国民党军队周旋,以求稳妥。

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谚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毕竟国军要的是毁灭党中央,而不是延安这座城,因此在毛主席的带领下,我党开始了一场大部队转移。

也正是毛主席使出的“空城计”,化解了这场危机,我们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智慧。

当胡宗南带着军队进入延安的时候,胡宗南整个人都呆住了。在他的面前,延安就像是一座空城,没有任何的动静。胡宗南兴高采烈地向蒋介石报告,说他在一天之内就占领了延安。

之后,胡宗南就到处找我党所在位置,想要一举歼灭我党,但是整整三个月,都没有发现任何我党部队的踪迹。

胡宗南并没有放弃,他命令手下的大将刘戡,带领军队,到附近去寻找毛主席及其撤退的人民解放军。

刘戡曾率军长期驻扎于陕甘宁一带,因此他对陕北地区的地形十分熟悉。刘戡奉命在延安搜索人民解放军,并也在王家湾发现了人民解放军活动的痕迹,于是循着这条痕迹,一路追踪到这里。

1947年6月,毛主席与周总理照例在王家湾开会,讨论国家军事和政治问题,这时侦察兵,发现了王家湾附近,有一大群国民党军队,侦察兵也将这一消息迅速告诉了毛主席等人。

周总理立刻停下手里的工作,拿着望远镜向外望去,只见国民党军队已经近在咫尺,而在且延河的两侧,则站满了敌军,他们正在向北方进发。

毛主席和周总理商量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大部分的军队都分散开来,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被敌人围攻而全军覆没。

毛主席等人就躲在这条山沟里,离刘戡等人的队伍只有四五百米远,这时候所有人都把枪默默的上好了子弹,做好了准备,就在敌人越来越近的时候,千钧一发之际,刘戡的部队,在小河村的西南方,听到了一声枪响,他们立刻就往那边赶去。

原来彭元帅已经率领他的部队到达陇东,他设法从国民党的电台中得到刘戡的部队攻击毛主席居住的小河村的消息,他派旅团长王震前去营救。

而毛主席看到刘戡留下了一半的军队,立刻命令自己的士兵对着天空开枪,也引起了同样的骚动。

就这样,刘戡以为自己被围攻了,为了减少战队损失,便急急忙忙的带着大部队退出了小河村。

后来,刘戡知道自己上当了,十分生气,一心要寻找毛主席下落,不肯放弃任何线索,一直追着他不放。

而之后毛主席又该怎么应对呢!

留七字,成功化解这次危机

在休整之后,毛主席还在小河村召开了一场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人民解放军今后的战略目标,并讨论了诸如扩大军队之类的问题。

由于他们在小河村待了一个多月,频繁收到电文,为避免出现什么变故,因此,中央委员会做出了撤离的决定。

毛主席在这次迁徙中,采取了白天行军,夜宿休整的方针,而敌军仍按照人民解放军以前的路线,实行日出休息,晚上行军的方针。

毛主席他们的行进路线,因为他们的人太多,很快就被国军发现。胡宗南立即在那里进行了地区范围内的轰炸,并下令让刘戡追击毛主席。于是,刘戡又带了五万军队,准备去抓毛主席。刘戡经过研究,得出结论,毛主席将再次带领大军东渡黄河,再一次进行战略转移。

面对刘戡的军队正在逼近,毛主席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后退,众人都在着急询问毛主席该怎么,毛主席看着黄河,陷入了深思,随后毛主席让一名士兵取来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毛泽东由此上山”,便带领大部队上山躲了起来。

当刘戡率领部队来到黄河渡口,将整个黄河都翻了个底朝天,却没有找到毛主席一行人,倒是在一处奇怪的山脚,找到了毛主席留在这里的牌子。

刘戡是个多疑的人,他断定毛主席肯定要过黄河去和大部队会师。留下这句话,就是要将他引到山上来。

随后。刘戡率领军队,在黄河一带搜索了一圈,一无所获,最终不得不离开。原来刘戡认为这是毛主席的“空城计,”刘戡认为毛主席肯定是渡江而来,为避免被敌人追上而竖起的牌子来迷惑自己。

之后,毛主席带着战士们在山里待了好几个小时,抽了好几支烟,发现敌人还没有上来,就回到黄河渡口去,准备战略转移。

在刘戡还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时候,毛主席率领人民解放军已经顺利渡黄河,这一次的战略转向,可谓是大功告成。

当刘戡来到黄河渡口时,发现那里到处都是人民解放军遗留下来的装备,而那块牌子还在那里耀武扬威,刘戡只能在那里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毛主席离开。

事实上,毛主席不仅是一个著名的军事专家,还是一个擅长看透人内心的人,毛主席对敌人的想法和判断,都了如指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毛主席才能从数十万人的包围中,带着他的部队,安然无恙地撤离延安,这无不体会着毛主席的伟大。

结语

站在一个局外人的立场上来看,毛主席的谋略,在战场上屡次施展的“空城计”和“心理战”,恐怕也只有他一个人,能拥有如此强大的精神力。

毛主席不仅是新中国的一位伟大的领导人,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毛主席虽然很少上过战场,但他那高瞻远瞩的谋略,却多次为党和国家扫清了障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跳槽,对于时下的职业人来说,是件很普通的事情了。不论是自身原因,还是环境因素,或者就是心情不好,换个...
原创 彭... #深度好文计划#项羽,秦末乱世中的璀璨星辰。他曾威震四方,犹如烈火燎原,梦想着征服天下,铸就霸业。然...
世界历史|二十世纪初欧洲反犹那... 自1879年德国人威廉·马尔首创反犹主义术语Antisemitismus以来,国际犹太学界关于何为反...
原创 此...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 “此人不死,便无三国!” 乍一听觉得很厉害,毕竟三国乱世人才辈出,谁让天下重归一统...
有1400余年历史!这种泥玩具... ◎ 科技日报记者 孙越 泥咕咕诞生于河南鹤壁浚县,迄今已经有1400余年历史,被称为“指尖上的活化石...
把坚韧根植于心、践之于行 “坚韧”,位居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第一位。它背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之重大,不言而喻。 什么叫坚韧?看...
原创 郭...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长河中,郭沫若是一颗耀眼的星辰,他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民族的思想解放贡献力量。 新中国建...
原创 邓... 晚年邓小平出任军委主席,在不禁回忆起了自己的三位老部下,巧合的是这三人都姓陈,即“三陈”,分别是陈赓...
原创 光... #深度好文计划#身为帝王,若无实权在手,岂能名副其实?理想主义者若屡屡被他人利用,难道只能无奈目送理...
原创 刘... 1375年,刘伯温喝了太医的药病重,自感时日不多,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道:“给朱元璋送去两样东西,可让...
原创 刘... 建国后一天,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观看空政文工团排演的话剧《江姐》。第五场开始,已经成为叛徒的甫志高,趾高...
原创 清... #深度好文计划#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节点。当日,袁世凯指令新军进驻紫禁...
原创 陶... 1955年,陶勇被授予中将军衔。同一年,他被任命为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后兼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特...
原创 赵... 一些人总觉得背靠大树,自己不仅可以吸取大树的养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殊不知,除了他们以外,还有许多...
原创 如...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一个朝代最大的悲哀就是遇见一个穷兵黔武的皇帝和一个狼子野...
原创 改... 高澄,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天才少年,但却也是历史上一位极其卑微的人物,因...
原创 关... 提起《三国演义》,大家脑海中想到的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奸诈狡猾的曹操、桃园结义的刘备、关羽和张飞。提...
原创 韩... 韩信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为何一出手就打败了项羽? 1.早期学习积累。韩信早期生活困苦,但勤奋好学,熟...
原创 三...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后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格局,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其中有三件事最为人所不齿,魏...
原创 “...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杰出人物,在他统一六国后,“中国”才真正算是一个整体。他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