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地球上一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在它们的背后是不同的势力划分。
不同世纪下的世界,同样的场景总在重现。
大国斗争,神仙打架;小国生存,重重无奈。
特别是一些处于优秀地缘政治上的小国家,不是总被争夺,就是总被压迫。
且不必说经济发展,安宁的生活都是奢望。
但有这样一个国家,领土被大国抢走之后,竟然不顾一切,与虎谋皮,对领土进行抢夺。
但很可惜它所寻找的盟友,又再割走了它别的领土。
小国是夜郎自大的鲜规之兽还是不卑不亢的坚强勇者?
看看罗马尼亚的国土纷争,心中自有定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美梦
总有那么几个大国,因为自己的资源和地势,想要把世界霸权牢牢握在手里。
沙皇俄国便是其中之一,它历来把巴尔干和两海峡作为目标。
如果一个国家有着巨大优势,但又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便暗示着它可能会被别的势力暗中观察、篡夺。
独立之后的罗马尼亚,一直牢牢处在俄、英、奥、德国几个大国的霸权争夺当中。
罗马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与沙俄的要塞,沙俄南下必经罗马尼亚。
得罗马尼亚,得巴尔干半岛,没有人愿意看到罗马尼亚的独立。
不同心思的活泛,不同势力的暗涌,越来越明目张胆的矛盾,最终让一战打响。
原来对罗马尼亚虎视眈眈的沙皇俄国被推翻,苏维埃俄国出现了。
一战的爆发,实际上是大国间的矛盾爆发,在大国彼此之间的争来打去中,一直处于漩涡的罗马尼亚失去了他们的凝视,感受到了极大的宽松,是百年未有的。
它一直保持着中立,等待着时机,最后选择加入协约国作战,以夺回原来奥匈帝国夺走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多瓦北部的大片领土。
当沙俄被推翻之后,它也想着,若可以寻找机会,将原来沙皇俄国抢走的比萨拉比亚收回,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所有的情况都应适时而动,罗马尼亚也是如此,但也的确是大梦一场。
因为它忽略了现有的自由如同架在正当季的洪水当中,大家都顾着抗洪,所以暂时达成联盟罢了。
如果这时要求太多,反而会影响彼此的关系,导致真正的求而不得。
当洪水失去之后,架子和沙包便没有了太多作用。
实际上罗马尼亚本身的实力有限,民主政治初起步,农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缓慢,国内的民族矛盾,都影响着罗马尼亚的话语分量。
而作为拥有苏联之外欧洲最大油田的它,也常常既苦又甜,这又是除了地缘之外,引起各国争夺的原因之一。
一战之后,法国支持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让它顺利收回了被俄国占去的比萨拉比亚和原来奥匈帝国占去的摩尔多瓦北部大片领土。
从保加利亚手中收回了多布罗加,从匈牙利手里拿回来了特兰西瓦尼亚。
但同时也得罪了这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并不承认罗马尼亚对上述领土的主权。
罗马尼亚本身的实力薄弱,虽有巨大的石油宝藏,可是大部分的石油资源与利润都控制在英美公司手中。
所以,这几个地方虽然回到手中,但又岌岌可危。
大梦一场空
罗马尼亚对于“大罗马尼亚”理想,非常执着。
这也是当时许多东欧国家的趋向,当时一些小国都在民族沙文主义的恶性膨胀当中,忽略掉了一些问题。
罗马尼亚应该想过,当它和苏俄对上以后,要面对的是什么?
但,它们对于祖先达契亚人所拥有的土地,有着多年的渴望。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法国虽然支持了罗马尼亚夺回被抢走的地方,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匈牙利接受了特里亚农条约,但又声称这是被迫的。
保加利亚虽然态度温和,但是绝不放弃对领土的要求。
苏联更是随着政权的稳固和国际环境的改善,对比萨拉比亚的处理态度,逐渐强硬。
表面上看罗马尼亚好像拿回了这些领地,但其实它得到了更多的矛盾和争斗。
它并没有真正的完全得回这些土地,反而陷入了和这三个国家的纠缠中。
为此,罗马尼亚积极寻求联盟,获得力量的支持,比如小协约国的形成,比如同波兰的结盟。
但这只是力量的对峙,矛盾始终在继续发酵中。
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罗马尼亚和苏联的比萨拉比亚问题。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了一战后的格局,不同的国家开始蠢蠢欲动,都为稳固自己的势力而努力着。
1940年前后是世界的巨大转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并且战场不断扩大。
而罗马尼亚也面临着苏联的威胁。
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
这是罗马尼亚的传统盟友,当法国投降之后,罗马尼亚在各个大国之间游走,甚至和德国签订了罗德经济协定,可谓是在夹缝当中生存。
但是弱小的国家是没有话语权的,没有国家给罗马尼亚明确承诺。
1939年,当罗马尼亚得知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他便感觉到了自身的危机。
多方的斡旋,并不能够保护它的领土。
果然,1940年6月在法国战败后的第四天,苏联向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罗马尼亚抓紧时间解决比萨拉比亚的问题。
此时,在二战当中的罗马尼亚,依旧保持着中立。
不过德军在西线胜利后,也宣告着罗马尼亚的中立结束。
考虑到苏联对比萨拉比亚的坚决,罗马尼亚只能倒向德国。
他放弃中立,偏向德国,祈求能够换来相应的回报。
可,努力并没有结果。
为了获得苏联的侧翼安全保证,德国建议罗马尼亚接受苏联的要求。
虽然,罗马尼亚极其不情愿,但苏联还是强硬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和摩尔多瓦北部的大片领土。
完整的领土,一时被苏联割去了15%,罗马尼亚无奈又心痛。
有一便有二,由此又引发了匈牙利,保加利亚对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
罗马尼亚其国
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有着什么样的魅力?
让几个国家先后争抢它的国土?
这样的小国,拥有怎样的优秀地缘呢?
关于罗马尼亚民族,得溯源到2500多年前。
“罗马”就是耳熟能详的罗马帝国,而“尼亚”指的是什么的地方。
罗马尼亚就是罗马的地方。
但在罗马之前,罗马尼亚人的祖先是达契亚—葛特人。
虽然他们在经济,政治,军事都有所发展,建立了达契亚国,但依旧抵挡不住罗马的入侵,大规模的罗马移民同达契亚人融合,成为了今天罗马尼亚人的直系祖先。
当罗马帝国渐趋衰弱时,达契亚的土地又继续遭到了其他势力的侵略。
一直到匈牙利王国占领时期,才将它组成了有一定自治权的总督辖区。
随着入侵国的衰落,它又变为了独立的几个封建国家。
后来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向巴尔干扩张,占领了这个地方。
罗马尼亚人民英勇地反抗了土耳其的野蛮统治,在顽强斗争之下,罗马尼亚在匈牙利王国时期独立的三个公国,没有被土耳其直接占领。
但它的优秀地缘一直被觊觎着,后来又成为了沙皇俄国和奥地利长期争夺的对象。
罗马尼亚东南临黑海,东北靠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其余部分连接着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几个国家。
秉承着唇亡齿寒的关系,这些国家每一个都是牵一发动全身,而为了减少风险,兼并是最佳选择。
罗马尼亚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丢掉了30%的领土?
历史上有着明确的答案。
在俄国还未变成苏联前,沙皇对罗马尼亚的三个公国——瓦拉几亚、摩尔多瓦、特兰西瓦尼亚,便是虎视眈眈。
在17、18世纪的相交中,罗马尼亚的领土被瓜分蚕食。
先是奥地利夺取了特兰西瓦尼亚的统治权。
接着又抢走了摩尔多瓦北部的大片领土。
后来,沙皇俄国又抢走了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之间的领土,获得了所谓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国的保护权。
但三个公国,始终把自己视为同一民族,于是轰轰烈烈的起义反抗便开始了。
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罗马尼亚人民争取统一和独立的斗争空前高涨,因为他们摆脱了沙皇俄国保护权的羁绊,始终都没有被完全占领。
反复的斗争中,1877年五月9日,罗马尼亚政府终于可以在议会庄严地宣布,罗马尼亚获得了民族的独立,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
自己的土地上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是每一个民族的渴求。
但可惜,世界霸权的诱惑,让刚刚独立的罗马尼亚并没有得到长久安宁。
终有桑榆,继续前行
这样的罗马尼亚,在二战中,还是被抛弃了。
它为了能够完全夺回比萨拉比亚,转向了德国,可是并没有达成所愿,却已经没有了回头路,只能够继续把希望寄托在德国身上。
毕竟,这时的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在伺机而动,特别是匈牙利,准备以武力夺取特兰西瓦尼亚。
罗马尼亚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够继续去祈求德国。
与保加利亚的领土争端还好解决,因为上面以保加利亚人居多,可是匈牙利要求的特兰西瓦尼亚是罗马尼亚民族的发源地,一旦这个地方失去,必然会引起罗马尼亚的动荡。
对于德国来说,此时的罗马尼亚只是一个石油获取地,它和匈牙利,保加利亚一样,在德国的眼里,只是一个仆从。
所以,它对罗马尼亚并没有真心的承诺,只有假意的敷衍与拖延。
罗马尼亚从德国当时得到的唯一安慰,是希特勒同意,如果罗马尼亚能和另外两个国家达成一致,会考虑给予相应保障。
“如果”、“考虑”,这样充满了假设性的词语,一听便知道,是德国在给罗马尼亚“画饼”。
但即使是空中楼阁,罗马尼亚也没有办法,在巨大的格局压力当中,它只能够接受德国的安排,和匈牙利,保加利亚进行谈判。
当结果出来之后,罗马尼亚发现德国把特兰西瓦尼亚的40%,约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划给了匈牙利,而且原则上还要罗马尼亚同意把南多布罗加划给保加利亚。
不过,德国后来还补了个保证,说会保障罗马尼亚的新边界,可又怎么样,这已经不是罗马尼亚最开始寻求的那份保障了。
在1940年末,它又失去了15%的土地,被它所企盼的靠山强硬割去,以笼络人心。
它的“大罗马尼亚”梦想已经完全破碎,而罗马尼亚的屈服,也意味着罗马尼亚已经被苏联、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在此时肢解了自己的领土。
虽然后来,人人都知道德国战败,看到了罗马尼亚从轴心国转回了同盟国,和匈牙利、保加利亚、芬兰、意大利一起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
这是正义的选择。
对罗马尼亚之前为了国家领土安全,委曲求全,寻求帮助,也并非不可理解。
但可以看到,一味地寻求帮助,而没有自己的实力积累,只会让人牵着鼻子走。
好在,后来被割让给匈牙利的领土,又归还给了罗马尼亚,但其他的领土并没有归还。
这次之后,罗马尼亚也形成了现在的最终格局。
1947年,罗马尼亚成立了人民共和国。
1965年成立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89年,罗马尼亚救国政协委员会接管国家的一切权利,改国名为罗马尼亚。
它经历了许多的风雨,身为小国,汲汲营营,为国也曾如鬣狗凶狠无比,又无法形单影只地对抗雄狮,只能遍体鳞伤,得不偿失。
有人会说,罗马尼亚得不偿失;也有人说,墙头草最终的下场就是如此。
但是,身为小国,没有明智的方向和足够成长的机会,只有纯然的爱国热情推动,也只能如此。
更不用说,一百多年来,罗马尼亚人民为了独立的浴血奋战。
它是自大,也是爱国,因为局势,可以低头,也因为国家,可以再坚持。
相信最后的它看得明白,落后就会挨打,实力始终是行走的底气。
一个国家,甚至小到一个人,没有足够的价值和保护价值的能力,只会被人利用、弃用。
希望罗马尼亚不忘初心,能够在和平中,拥有完整的国土。
参考文献:
《1940年中“大罗马尼亚”的肢解与苏德关系的转变》
《夹缝中的罗马尼亚——三十年代罗马尼亚外交的政策研究》
《论罗马尼亚投向纳粹德国的外交抉择》
《罗马尼亚为独立和主权而斗争的光辉历程》
上一篇:原创 周武王开国十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