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山西永禄村的李姓两父子照常耕田劳作。突然,爸爸的锄头触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使劲地挖掘着,有一根骨头露出了泥土,把爸爸吓坏了,叫了一声。
儿子听着爸爸的喊声赶紧赶过去。见面前有骨,很是惊讶,挥手再向四周泥土里刨了好几遍。
阴森恐怖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另有几片已被石化的皑皑白骨。有一块骨头,居然也插进了箭里,箭里发出幽幽的绿光。
儿子一看这个绿光就是铜锈地,尸骨已经石化了,明显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忙带着爸爸带着箭赶到山西文物局给专家们交代了事情。
专家们听说挖出的古代尸骨有可能就是一座古墓,赶紧组织考古队迅速赶到现场。
但见前方有一尸骨坑200余平局方米,尸骨纵横成堆,令人震撼。尸骨旁还放置箭镞、钱币和铁带钩等。这批尸骨都是男性。
专家们从出土的兵器和墓葬位置上,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里曾是两千多年前白起活埋40万赵军的古遗址。
现在山西晋城高平局、市西北正是赵国的长平局、著名的长平局之战由此打响。
但40万如此宠爱的数字如今却骇人听闻,难免令人心生怀疑白起是否真的活埋那么多人?
公元前260年秦国进攻韩国,韩国战败,韩国国君愿把秦国偷看已久的上党郡奉献出来,以换取一时平局安。谁知道上党的老百姓心有不甘,纷纷转向赵国,请求赵国的援助。
上党乃赵国抗御入侵的天然屏障而落入秦国之手,赵国覆灭在即。可若是接纳了上党就意味着秦赵之间将要面临大战。
权衡之下,赵国决定发兵十万人,老将廉颇下马,秦军派王龁将军前往。廉颇知道凭赵国现在的实力,不可能和秦国正面对抗,只有撤退,利用拉锯战来慢慢消耗秦国的力量。
一连上当后廉颇利用天然地势设置了三条防守线。秦军身陷困境,这段困顿是三年。
由于秦国补给线不短,随着战线的拉长,慢慢地显得疲惫不堪,秦王焦急万分。此时宰相范雎献一计决定用反间计在赵国境内动手。另一方面赵国国君已憋不住要打破这个僵局。
很快,赵国民间和宫廷里就传开了,廉颇害怕秦军,还不敢进攻秦军,秦军害怕赵括将军,如果换成赵括将军,秦国就不会进攻了。
赵王恰好利用这个机会把赵括换了。但谁知道,下一位少帅,却要改变赵国命运了。
秦国这时却偷偷地换上了战神白起,大家都知道战国时期一共有两百多万人战死,其中有一百多万人是白起杀死的。历经大小七十余战的白起始终没有失败。
赵括率军40万,对秦军进行了总攻。秦军西溃,赵括认为秦军不堪重负赵军的重压,乘胜追来。谁知道秦军退守丹河以西的时候,就没有再撤退,而是突然换了队形,以反客为主的姿态,向赵军杀去,赵军瞬间被围困得像个铁桶一样,密不可挡。
不久白起又闪起断送赵军粮道及援军。
这样赵军就没有退路了,甚至断绝了后方的粮食供给。赵军终于连饿了,成了残食同志。赵括目睹眼前的悲惨景象,心都碎了。
如今惟有率领众将士拼一条血缝。无奈之下,赵括眼前的对手却是战神白起,赵军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退了。
一场厮杀,秦军一箭射在赵括的头上,坠马而死。下一个更悲惨的场面要等赵军来。
秦军终于在长平局之战中取得胜利,俘虏赵军40万。面对面前受宠的囚徒,战神白起略显迟疑:要是把他们收为囚徒,秦国就会有那么多食物给他们食用。再说也不知道他们万一哪天谋反了又东山再起。现在只有全杀了它才能绝灭。
不久秦王圣旨送到,上面的旨意与白起不谋而合,于是,将40万人活埋于长平局。
赵国前线噩耗频传,举国悲恸,家家挂白绫、户户恨白绫。
谁知,就在白起欲继续进攻赵国都城、一举灭赵的时候,被秦昭襄王拦住了去路,贻误了时机,还使得白起与秦王自此心怀鬼胎。
最后白起被范雎诬陷,受秦王赐死杜邮,白起执剑仰天叹息秦王对自己不公平。然后,他低下头,为了活埋40万大军而流下悔恨之泪,于是举剑自刎。
两千多年过去了,长平局古遗址重现,据专家分析,其中大部分尸骨死于利器之中,尸骨带有刀伤、剑伤、射伤以及砍头等多种死法。不是因为活埋而窒息死亡。
另外根据尸体的位置和埋葬的深度,专家认为他们不是同一时间死亡,是先被杀,然后又被埋葬在一起,可见当时白起并没有活埋40万人,但却有全场阵亡的赵国士兵一同葬身于此。
并且专家还指出司马迁《史记》上所说的“阬杀”即“坑杀”,“坑”字古意不仅仅指活埋,还有设计陷害的意思。因此在长平局的战斗中,白起没有活埋40万赵军。
无论如何,长平局之战毕竟死了40万多人,赵国人痛恨白起,当地还有一道美食叫做白起豆腐,上党人把他嚼在嘴里发泄。
纵观史事,白起虽然面目可憎,却不乏可悯的一面。他惟一的心愿就是帮助秦国统一大业,或许他心目中只剩下一统这一任务了,谁与事物都无足轻重了。
如今地方上修建了长平局,之战纪念馆,子孙们来此游览,目睹了累累白骨,体会了战争的残酷,惨烈之余,更要珍惜眼前和平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