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近代英国,工业革命促进旅游发展,当时的人们太富有
迪丽瓦拉
2025-08-19 18:34:33
0

一、工业革命与工业社会诞生

英国除了迫使农民脱离生产资料,将土地和资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之外,还有就是通过对外的殖民掠夺,殖民地财富象洪流一样涌入英国,如仅在七年战争后的五十五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五十多亿镑的财富。同时英国的采煤工业方面也占据领先地位。

在16世纪中期英国全部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消费量占10%左右,到17世纪末17世纪初,煤炭己经在英国全部能源消费量中占到约50%。在1700年时,英国年煤炭产量大概是250万-300万吨,据估计,这相当于世界其他所有国家采煤总量的5倍。即在17世纪末,英国在能源消费结构上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其它国家,为英国18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企业家人才的集中。由于中世纪晚期,欧洲大陆不断发生宗教战争,迫使许多新教徒逃往不受罗马教皇统治的英国避难。如十六世纪西班牙镇压尼德兰资产阶级的时候,约有三万名工匠逃往英国;十六世纪下半叶,法国进行了几十年的胡格诺战争,迫使一部分法国新教徒带着资金和技术逃亡到英国。

随着1685年南特敕令的撤销,法国流失了大量的经营纺织业的人才,他们都流入了英国。最后是劳动力的增加。由于英国本土毛织业的繁荣,需要大量的羊毛,于是英国的地主和贵族们,开始在自己和公共的土地上围起栅栏,圈起土地,饲养羊群。于是农民纷纷破产,离开世代居住的村庄。同时农业革命促进了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发展,也迫使破产的农民加入了“自由”雇佣的劳动队伍。正是英国具有这些独特的条件,所以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

工业革命的开端在纺织业,1765年,木工兼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是一种多轴纺纱机,纺锤竖装,从最初的八个到后来的十六个、十八个,即一个机器上能同时纺出十八根线,机器的动力主要靠手摇。1768年,一个叫阿克赖特的理发匠推出了水力纺纱机,纱结实而粗硬,生产出英国第一批真正的纯棉布,但触感粗糙。

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阶段的特征是,以机器大生产代替了工厂手工业,完成轻工业部门特别是纺织业的机械化,并广泛采用蒸汽为动力。在这阶段,技术革新往往出自精巧的工匠和有资金和经验的企业主,他们主要是依靠自己从实践中得来的机械化知识和前人留下的经验,而不是依靠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理论。

英国近代旅游业,也拜“工业革命”之赐,获得了飞速发展。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没有旅游者就没有旅游。

从客观上讲,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和充足的闲暇时间;交通运输是旅游者离家前往一个新的目的地的关键服务项目;“顾客就是生意”,离开了客源市场的支撑,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失去了基本的条件。

从主观上讲,旅游动机即是驱动一个人外出旅游以使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的内在心理动因。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当下层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更多地把追求目标转移到上层的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中去,无论是探新求异的需要还是逃避现实的需要,从本质上讲都属于人的精神需要。

可以认为,人们外出消遣旅游主要是满足精神上的需要。虽然人们外出旅游时也需要满足生理等方面的需要,但这些都是为了保证精神方面的需要而派生出来的需要,不能形成外出旅游的动机。工业革命造成大量人口从乡村前往城市,而城市人口再往乡村的探亲流;人们的工作压力大、城市的环境污染、旅游配套设施的发展等因素都影响着人们的旅游动机。

一个人只有同时具有“钱”“闲”和旅游动机等主客观条件,才能成为旅游者。人们可以通过旅游,短期改换一下工作环境,或欣赏山水风光,或体验风土人情,不仅可以缓解自己日常生活的紧张与压力,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都可以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享受。从而使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复活,保障了劳动力再生产。

二、工业革命使人们有“钱”有“闲”

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和充足的闲暇时间,是一个旅游者必备的基本条件。这一点,籍着工业革命而实现。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革,社会逐渐分裂成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厂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财富不再只流向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也流向人数众多的工厂主人一一资产阶级,使有钱阶层人数增多。因此,作为旅游者主力军的中产阶级开始崛起。

同时,社会财富的增加,也促使大量的资金投入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的增加,扩大了外出旅游的人数,为旅游活动的成行奠定了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作业,解放了部分人力,使更多的人有闲暇时间。工业革命初期,只有富有阶层才享有休闲和旅游的机会。而中后期作为异军突起的中产阶级,随着财富的增加,其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工业革命初期,工厂主为了尽快收回成本,获取最大利益,为了监督工人,他们自己在厂里待的时间也很长。随着工人劳动时间的减少,他们也逐渐缩短了工作时间,基本稳定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

三、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客源市场的扩大

交通运输是影响旅游业的重要因素,而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善了英国的交通状况。工业革命前,收税路的修建令英国人非常满意,他们认为:在国家的内陆交通方面,英国的任何革命都不能与这几年的革命相比,谷物、煤炭等货物的运输,只需以前一半的马匹,商业、旅行快了一倍。

农业和商业并肩进步。一切都欣欣向荣,产出也增值,这一切变化的枢纽就是我们道路的变革。但是工业革命前夕,反对通行税的骚乱时有发生,收税路的发展非常缓慢。英国境内有很多地方交通条件还是比较差,公路基本是泥尘土路,许多通行道路上随处可见人脑袋般大小的石头和车碾过后深深的车辙印迹。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在偏远山区还存在人挑马驮。

针对这个问题,其实最早在17世纪初,由一个叫庇于门特的科学家就提出了解决方案,设计出一种特殊的道路。它通过在道路上面铺设木轨来减少车轮的阻力,在这种有木轨的道路上,一匹马可以产生相当于二匹马和三头牛的拉力,虽然铺设这种路的成本较高,但可以节省相当多的蓄力,同时运输成本也降低。

1750年以后,约翰梅特卡夫、托马斯特尔福德等筑路工程师们继续改进道路建设,发明了新的修路技术,在大石块铺成的路基上撒碎石和沙,再夯筑路面,修筑了能全年承受交通的道路。修路公司可以设立关卡收费盈利,这也刺激了投资公路的积极性。

运河在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1755年,英国开始工业机械化期间,利物浦的商人和工业家们对收费公路的高额费用十分不满,投资兴修了桑基运河,该河道工程完成于1757年,它的建成极大促进了周边各大市场的发展。175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条运河法案。运河连接了几大主要河流,连通了各大城市,使交通变得更便利。运河的优势逐渐被发现,各地开始效仿。

举报/反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李元霸活跃在隋唐的各种演义小说中,大家对这个虚构出来的人物非常熟悉,他武艺高强却有些憨傻,同时也杀人...
原创 西... 很多历史爱好者问为什么西夏国王的画像那么逼真,而同时期的宋朝皇帝画像比起西夏国王画像的逼真程度差一些...
原创 “... 北宋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堪称中国历史上一段颇具争议的篇章。 这段历史,就如同一幅立体的画卷,不同...
现存最早的“袖珍本”四书 在古籍版本中,有一种版式狭小的图书被称为“巾箱本”,后来又有“袖珍本”之称。瞿冕良的《中国古籍版刻辞...
原创 长...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秦... 秦始皇的生平充满了传奇和谜团,尤其是他在平原津生病一事更是引发了无尽的揣测。历史记载显示,秦始皇到达...
原创 西... 原来非洲和亚洲的土地是连成一片的,结果法国人实地勘察了埃及的地形以后,觉得从埃及开辟一条运河,可以极...
原创 李... 读武侠小说,大家一定对于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如何赚钱生存很感兴趣。毕竟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钱,而这些大侠、英...
原创 赵... 简单来说,赵构之所以五十六岁(虚岁,实岁五十五)就禅位,主要原因在于两点: 第一,心态崩了,没脸再继...
原创 韩... 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为楚王,但也在此时刘邦开始了逐步削弱韩信势力并最终诛杀韩信的行动。汉六年,刘邦借口...
原创 中... 作者:月小妆 抗战期间,有一支“二鬼子”军队,他们说中国话,却不抗日,专门协助日本人打中国人,特别无...
原创 浅... #历史开讲# 文|清幽说 编辑|辑录君 白金汉伯爵的接任者乔治·麦卡特尼促成了俄英贸易条约的最终签订...
原创 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北... 北魏(386年—534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也称“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传1...
原创 刚... 苏丹冲突仍在继续,非洲又有一国乱了。 近期,刚果金东部地区局势突变,反政府武装“M23运动”在北基伍...
原创 纣... 闻仲外出征战期间,纣王除了害死王叔比干,还犯下了两件大错,然而,闻仲回朝后,对这两件大错的态度却截然...
原创 朱... “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朱元璋是历史上少...
原创 武... 在历史人物中,姜子牙虽然大器晚成,但却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他曾经辅佐周文王,也被称为姜太公。周武王继位...
原创 隋... 公元582年,杨坚废北周静帝,自立为帝,建立了隋朝。他感到长安城“制度狭小,又宫内多妖异”,便心生迁...
原创 当...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历史的小说,呈现了历史不为人知的一面。作者当年明月,具有极深厚的观察力与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