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52年前中国不惜一切,帮非洲人修铁路!如今他们把电缆挖出来卖?
迪丽瓦拉
2025-08-19 19:03:05
0

52年前,中国曾拿出10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和成千上万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帮助非洲修建了贯穿坦桑尼亚与赞比亚的坦赞铁路。

然而,这条曾经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铁路,却因管理混乱、设备老化,甚至被盗割电缆、拆卸零件的恶行侵蚀,走向了衰败。

20世纪60年代,非洲大陆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枷锁,独立的喜悦尚未消散,严峻的现实挑战便接踵而至。

经济基础薄弱,交通网络几乎为零,资源出口受阻,巨大的阴影笼罩着新生的非洲国家。

特别是对于赞比亚来说,困境尤为突出。

作为一个内陆国家,赞比亚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这本应是国家发展的巨大优势,然而,由于缺乏出海口,这些宝贵的资源却难以运输出去,几乎成为摆设。

当时的赞比亚只能依赖南部的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的港口出口矿产。

然而,罗得西亚的白人政权对赞比亚的独立怀恨在心,采取了封锁出口路径的措施,企图将赞比亚扼杀在摇篮里。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赞比亚迫切需要一条通往印度洋的出路。

与北部邻国坦桑尼亚合作修建一条铁路,成为了当下唯一的希望。

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修建铁路需要巨额资金,需要先进的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而这些,对于刚刚独立、一穷二白的非洲国家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赞比亚也曾将求助的目光投向西方发达国家,然而却只收获了冷嘲热讽。

他们认为非洲国家的梦想太过不切实际,甚至连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也拒绝提供援助。

希望之火仿佛即将熄灭,就在这时,来自东方的一束光照亮了非洲大陆。

1965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和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问中国,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们。

在听闻两国的困境后,毛主席当即拍板:“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哪怕我们自己不修铁路,也要帮你们修!”

这句话掷地有声,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对非洲人民的深厚友谊。

彼时的中国,自身也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百废待兴,国内的铁路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为了支援坦赞铁路的建设,中国政府克服重重困难,提供了10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这几乎相当于当时中国全部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可谓是倾囊相助。

不仅如此,中国还派遣了5.6万名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工人奔赴非洲,他们带着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设备和对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然而,非洲的自然环境远比想象中更加恶劣。

茂密的雨林、陡峭的山脉、泥泞的沼泽遍布施工区域,烈日炎炎,暴雨倾盆,疟疾肆虐,毒蛇出没,这些都对中国工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特别是疟疾等传染病,更是夺走了许多中国工人的生命。

坦赞铁路的修建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是用中国工人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铺就而成。

在工地上,中国工程师经常跪在泥地里,用双手为当地工人示范操作;当地工人也开始学习中文,亲切地称呼中国工人为“兄弟”。

中国医生为非洲人民治病,当地村民也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中国工人的安全。

那是一个充满牺牲和信任的年代。

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奋斗,1975年,坦赞铁路终于全线贯通。

通车典礼上,非洲人民载歌载舞,欢呼声响彻云霄。

这条铁路,是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钢铁纽带,更是非洲人民的希望之路。

坦赞铁路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赞比亚的交通运输状况,使其丰富的铜矿资源得以顺利出口,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也带动了坦桑尼亚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坦赞铁路不仅是中非友谊的象征,也是非洲现代化的起点,为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像一颗闪耀的明珠,照亮了非洲大陆的未来,也为中非合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坦赞铁路的命运却发生了令人惋惜的转变。

盛极而衰,似乎成了这条铁路难以逃脱的宿命。

随着港口设施的升级和公路运输的普及,坦赞铁路的货运量逐渐下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铁路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而收入却难以维持运营,几乎入不敷出。

再加上管理混乱、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条曾经辉煌的铁路逐渐被人们遗忘,走向衰败。

曾经繁忙的车站变得冷清,铁轨上长满了杂草,列车也因为技术故障而频繁停运。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铁路沿线的设备,他们趁着夜色盗割电缆、拆卸零件,然后变卖获利。

这更让人们对这条铁路的未来感到担忧。

2016年,坦赞铁路迎来了新的转机。

中国和非洲国家再次携手,试图通过技术改造,让这条铁路重获新生。

中方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对铁路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能。

然而,铁路沿线的经济活动已经大不如前,资金和技术的缺口依然巨大。

许多乘客在乘坐火车时,仍然会提前准备好食物和水,以防因为列车故障而被困在路上。

坦赞铁路的现状,不禁让人感到惋惜。

一个国家的倾力援助,一条凝聚着无数人心血和汗水的铁路,最终却走向衰落,这究竟是为什么?

有人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只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受援国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

然而,坦赞铁路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经济上的得失。

它见证了一个国家在自身也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无私帮助另一个国家的国际主义精神,它也记录了一段弥足珍贵的的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真挚友谊。

今天的坦赞铁路,或许不再像当年那样辉煌,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却永不磨灭。

那些枕木上的中文字符,那些车站里的老照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段中非人民并肩奋斗的历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康... 康熙皇帝在畅春园驾崩的消息传开后,京城立即陷入了紧张和不安之中。就在这天夜里,大清朝的政治风暴迅速席...
原创 当... 大家都知道,在这个时代中金钱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社会地位的一个标准,在大部分人的心中,金钱都被占有着非...
原创 清... 故宫,古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朱棣统治时期。初期,明朝定都南京,后朱棣挟持皇子,入主北京,宣称此地...
原创 历... 杜牧那首《赤壁》以睹物思人的方式唤起了对周瑜的回忆,继而描绘了假设下周瑜聪明才智的赞赏。 他揣摩了...
原创 马... 受《三国演义》影响,马超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都是一个白袍小将的形象,他英武、骁勇、有情有义,其受欢迎程...
哪吒“户籍”到底是哪儿?四川宜... 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 伍雪梅 “四川造”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高开疯...
原创 霍... 在历史上,有一种人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他们生时大权在握,风光无限,甚至连皇帝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中;当他...
原创 正...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相当厉害的军事家,他和诸葛亮一样,都是“出将入相”型的高手,而且和诸葛亮一样,手...
长顺将军与《吉林通志》:一位达... 在吉林市档案馆的深处,静静地躺着一部厚重的典籍——《吉林通志》。这部志书不仅是吉林省第一部官修通志,...
原创 皇... 1643年,52岁的皇太极在盛京突然去世,他在去世前并没指定接班人,于是清朝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情况,不...
原创 历... 个人认为孝庄太后与历史上西汉窦太后颇为相似,都是非常杰出的贤后,辅佐儿孙成就了辉煌帝业,安定了社稷初...
原创 曹... 长坂坡张飞保护赵云,自己手下又没有足够多的兵马,作为先锋的张飞,单人就要在桥上抵挡曹操的十五万大军,...
原创 说... 我们知道,《说唐》这部演义小说分前传和后传两个部分。 前传主要讲的是: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大...
原创 边...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分享与讨论,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用“指尖上的绝活”书写文化传承... 央广网天津2月6日消息 天津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独特的地缘优势带来了商业繁荣与特色民俗文化,孕育出众...
原创 李... 李元霸活跃在隋唐的各种演义小说中,大家对这个虚构出来的人物非常熟悉,他武艺高强却有些憨傻,同时也杀人...
原创 西... 很多历史爱好者问为什么西夏国王的画像那么逼真,而同时期的宋朝皇帝画像比起西夏国王画像的逼真程度差一些...
原创 “... 北宋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堪称中国历史上一段颇具争议的篇章。 这段历史,就如同一幅立体的画卷,不同...
现存最早的“袖珍本”四书 在古籍版本中,有一种版式狭小的图书被称为“巾箱本”,后来又有“袖珍本”之称。瞿冕良的《中国古籍版刻辞...
原创 长...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