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关于楚国的书——大楚蛮夷:3、壮志未酬的鬻熊
迪丽瓦拉
2024-11-03 19:45:21
0

原标题:一本关于楚国的书——大楚蛮夷:3、壮志未酬的鬻熊

大楚蛮夷:3、壮志未酬的鬻熊

很久很久以前,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西边的部落为炎黄联盟,东边的部落为九黎。

两个部落为争夺所谓“天下至中的原野”,打了很长时间的仗,昏天暗地。

后来,炎黄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杀死了九黎的首领蚩尤,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九黎分崩离析,一部分人融入炎黄,另一拨人则退避到了江汉地区,等待机会,伺机复主中原。

这些流亡江汉的九黎后裔被称为“三苗”(“三”表示多的意思)、“有苗”、“苗民”,成为南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个时候的江汉地区还不是如今的鱼米之乡、经济重心,等待苗人的除了蚊虫、野兽,还有恶劣的气候及地理环境。

苗人们在这片瘴疠之地刀耕火种,从事水稻栽培,发展手工业。因为没有水患的麻烦,他们创造出了堪比两河、古埃及、古印度文明的文化高地——石家河文化。

不可否认,当时长江流域的文明程度已领先黄河流域。

《国语·楚语》:三苗复九黎之德。

如果不出意外,这群苗人将继续自己的史前文化,直至发展出独立于中原文化的独特文明。

不幸的是,他们和尧舜禹生活在同一时代。

更不幸的是,他们遇上了一个人,叫做太子丹朱。

能称为太子的人身份一定很高贵,丹朱也是,因为他的父亲叫做尧。尧决定禅位于舜的时候,唯恐丹朱闹事,就把他流放到商於地区,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丹朱心积愤懑,咽不下这口气,决定联合苗人北上夺取帝位,并许诺事成之后各种好处,比如赐给他一块中原的土地之类。

苗人也早想迁出这环境恶劣的南蛮之地,冬冷夏热不说,出个门有豺虎当道,睡个觉有蚊蝇肆虐,群山绵绵、水系连连,连一块平整的耕地都没有。

相比中原,云泥之别。

当然,苗人更多的是“同情”丹朱的遭遇,他们站在道义的角度对尧的做法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见尧不予理会,便起兵造反。

很显然,苗人不具备与尧硬碰硬的实力,尧率大军在丹水重创苗人,丹朱和三苗之君被杀。

郭璞注《山海经·海外南经》: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

《吕氏春秋·召类》: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

待苗人回复元气,又在叛臣欢兜的怂恿下,在江淮、荆州一带为乱,舜御驾亲征,三苗再一次受创。

接连两次遭受重创的苗人毫不吸取教训,他们坚信下一次就会胜利,待元气稍一恢复又准备兴风作浪,结果突遇天灾,受到禹的毁灭性打击。

这一次苗人被彻底打懵,丧权失地。

一部分苗人继续逃往南部山区,成为“苗”等少数民族的祖先;剩下的苗人则在夏王朝控制之下,无力折腾,于是“天下乃静”。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夏商鼎革之际,江淮之地的苗人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祝融集团的芈姓分支——季连的后裔——并接受其统治。

两个不同的族群、文化开始融合、发展,形成一个新的阶级部落——“楚”。

楚,林中建立家园之人。中原人称之为“楚蛮”。

这个新兴的楚部落和祝融集团一样,经常受到商王朝打击,最终从江淮之地西迁至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县。

商县,丹江源头,山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楚人盘踞于此,凭借商於要道,不断的抵抗着商人的进攻。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这些楚人迎来他们新一任的首领:鬻熊。

西方的渭水流域一个叫做周的方国,其首领贵为殷商三公之一、西方诸侯之长,叫做姬昌,也称“西伯”。就在商朝开拓东南的间隙,周国趁势发展壮大,征服了周边众多部落。

如果姬昌能够安分守己的帮助商朝扼守西陲边塞……

好吧,没有如果。

想在遵从丛林法则的世道生存,就要不断地强大自己,消灭敌人,弱肉强食。

周人能征善战,骁勇无比,但姬昌明白,一个国家的强大,除了频频秀肌肉征伐四方,还得要有智慧开发民力,强化国家意识,维护疆域统一。

相比殷商,此时的周国属于文化荒漠,本土的人才质量令人堪忧,想要开智,就必须依靠外族的力量强化自身。于是,姬昌发布招贤令,以此广罗人才,招贤纳士。

当时恰逢小冰河时期,民不聊生,纣王偏又在这节骨眼上横征暴虐,不恤民力,一大批有识之士怀揣救世理想,不远千里投奔周国而来。

鬻熊也去了。

《史记·周本纪》:伯夷、叔齐……,盍往归之。太颠、闳(hóng)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鬻熊历经波折、奔赴岐山见到了求贤若渴的姬昌,但姬昌似乎不怎么喜欢这个人,因为在南方待久了,鬻熊也被同化为鄙夷的蛮子,文身断发,还特显老。

姬昌一脸不肖,碍于面子问道:你今年多大?

鬻熊答:九十。

可以肯定,在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的年代,鬻熊说的九十肯定有水分,并且泛着绿光,但姬昌来了兴趣,因为当时长寿的人很稀罕,不仅富有智慧,而且阅历深厚,是治国良才,但眼前的这个蛮子显然不是心中理想的人设,遂问道:我要的是懂的治理国家的人,你也会?

鬻熊经历无数,他已经从姬考官的问话中读懂了含义。面对质疑,摸准脉的鬻熊不卑不亢,铿锵有力的回答:“使臣捕兽逐麋已老矣,使臣坐策国事尚少也。”

指望老臣狩猎打仗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但臣胸有奇才,可以经纬国事,出谋划策,贡献智谋……

姬昌来了兴趣,又问了鬻熊几个问题,鬻熊对答如流,令人印象深刻,心悦诚服。就这样,鬻熊入赘姬昌幕僚,被尊为师长,辅佐国政。

《史记·楚世家》:鬻熊子事文王。……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

鬻熊也感到很欣慰。大树底下好乘凉,在当时的环境下,楚人时刻面临被周边部落收购的风险,如果能抱上这位生猛帅气的大哥,便足以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后的日子里,每逢姬昌与大臣们磋商治国安民之策时,鬻熊都有精辟见解,获得同事的一致赞许。与此同时,鬻熊也积极向姬昌阐述自己的治国思想。

他说,主公广开疆土,征服了许多部落,但这些以武力征服的百姓民心涣散,朝不保夕。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国家也就没有了财富,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就要为天下人谋福祉,凝聚天下可用之才,这才是治国之道。

于是,姬昌“遵后稷、公刘之业,效古公、季历之法”,奉行德治,营造“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社会风气。

“士以此多归之”。

鬻熊又说,光有口号瞎bb还不行,还要有执行力。治国者贪图安逸、高高在上是不行的,要深入劳苦大众,了解他们的生活,体恤“稼穑之艰难”,方可构建上下和谐的阶级关系。

于是,姬昌一面告诫大臣们不要整天沉湎于田猎、游玩,必须上山下乡体察民情,一面发挥榜样作用,带头节衣缩食,并亲自挽起裤管下田间劳作。

鬻熊又说,亲身体验只是一方面,还得设身处地的想人之所想、疏人之所急、解人之所困。百姓辛苦一年,到头来还是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主公要合理制定政策,首先让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有了就能更好的治理国家,才能使主公信达天下。

于是,姬昌实施裕民政策,划分田地制定合理的税负,减轻百姓负担;规定商人往来不收关税,充分刺激经商;减少征调劳役,不耽误农时等等措施。

张居正称赞道:“西伯之泽,及于枯骨”。

鬻熊又说,百姓是弱势群体,一定要保护他们的权益,凡是危害国家、集体和百姓利益的行为,不能放任做大,一定要抓小抓早,坚决查处,绝不姑息。

于是,姬昌提倡“怀保小民”之法,将敬天保民视为敬从天命的根本途径。

《鬻子》: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上下相亲,谓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谓之信;除天下之害,谓之仁。

仁与信,和与道,帝王之器也。

后世看来,鬻熊之策也无非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仁政”,但在当时的思想迷雾中,鬻熊不仅清晰的提出了这一思想,而且还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在周一代影响深广。

战国百家思想大开之时,学人依据鬻熊生平事迹而成《鬻子》,开创“鬻子学派”。贾谊在《修政》中借鬻熊答三王问的内容,来抒怀治国方略。孔子在鬻熊及前人的思想上归纳提炼,成为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政的基石。

总之是个牛人。

鬻熊在周地位之高,假以时日足以走上人生巅峰,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周人始料未及:纣王约姬昌去朝歌述职——当初他父亲季历就是这样一去不复返的。

悲剧又将重演。

纣王宏图大业不在西土,而在开发东南,眼见西陲周国越做越大,似有革商之势,纣王猜忌日盛,便采取崇侯虎建议,打算将姬昌软禁。

在已经有迹可循的生死关头趋利避害,是每一个优秀政治家的本能

但姬昌还是去了。如果不去,纣王用来对付东夷的大军即将讨伐自己,几代人的积累即将付诸东流。

形势所逼,不得不去。

《史记·周本纪》:崇侯虎谮西伯於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乡之,将不利於帝”。帝纣乃囚西伯於羑里。

这一去,就是七年。

七年之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姬昌闲来无事演化出周易,长子伯邑考被纣王杀害了,也比如鬻熊在这七年中去世……

鬻熊虽早亡,未能在商周革鼎中发挥作用,但楚与周的联系却未就此断绝,可以这样认为:鬻熊奔周,并与之建立关系,是楚人得以安身发展的关键转折。

八百年的楚国,是一部辉煌的历史。这部历史的提笔人,就是鬻熊。

鬻熊,虽非楚开国之君,实乃奠基之主。

作者:躺在屋顶数星星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696623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前言 周恩来给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文质彬彬、亲和有礼,但其实在他年轻的时候,还有过曾拜师学武的经历。...
原创 王... 昭君出塞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位列四大美女的她总是会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尤其是对她没有贿赂画师而...
原创 岳... 宋朝陷入了动乱,因为岳飞不再像一根无根的浮萍,而是一根将宋朝钉在历史上的根。可以说,岳飞在古今名将中...
原创 得...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在这场暴行中,至少有30万无辜百姓...
原创 湖... 与抗战时期的川军、桂军、滇军等基本保持着独立指挥体系及独立建制的地方部队不同,鄂军不但实亡就连名存也...
答辩·《人民的西湖》|自然与文... 【按】“答辩”是一个围绕文史类新书展开对话的系列,每期邀请青年学者为中英文学界新出的文史研究著作撰写...
原创 清...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不同王朝之间的更迭是相当正常的现象。每一个封建王朝都会经历由盛转衰的过程,当国...
原创 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南方八省15块游击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
原创 阉... 很多人都认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是个地地道道的大老粗,没多少文化,这种观点放在朱元璋早期...
西汉开国之君:推翻强秦,赢得楚... 秦始皇在位的晚年,因为北征匈奴,建筑长城等,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上修筑官室和骊山陵等大工程,从...
原创 张... 说到中国东汉末年时期著名的神医,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华佗,而可能会忽视张仲景,的确,张仲景无论是当时还是...
原创 张... 引言 自古以来,每逢“皇位”更替,都会引发无数纷争。为了权利,总有人不择手段的上位,即使是有着血缘关...
原创 此... 此人如若不死,朱元璋压根都不会杀害功臣,更不可能背上千古骂名 朱元璋是历史上少有的草根皇帝,最终靠着...
原创 王... 战乱时期的感情都很不容易,既要把国家的重担肩负在自己的肩膀上,又不能辜负家庭的期待。战争时期难免聚少...
原创 回... 前言: 1950年,沈邵华想去北京看望已经离家3年的儿子,但独她一人又不敢去,这时一位穿着朴素的农村...
原创 女...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伟大的建设者,不仅在中国的动荡时期,稳定了中国的局面,并且在他和多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之...
原创 美... 美国曾邀请中国瓜分日本,老蒋先遣队都派过去了,为何最终没成? 说起来可能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在民...
原创 蜀... 三国鼎立,多少英雄豪杰为了心中的理想奋斗终生。可谁能想到,蜀汉这个寄托了无数人希望的政权,最终会以如...
原创 女... 一位网友发了一个视频出来,画面是一个女子和一个男子在火车上争吵的。据说这个女子是在抢座位,而且还是移...
原创 毛... 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人民战胜了帝国主义,打赢了国民党,终于建立起了全新的国家。 百废待兴之际,建设祖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