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2月12日 [1] 至1796年2月8日 。清高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生于1711年9月24日,卒于1799年2月7日。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清高宗于1736年2月12日开始使用“乾隆”年号,至1796年2月8日为止。1795年10月3日,清高宗立爱新觉罗·颙琰为皇太子,并下令从1796年2月9日开始改用“嘉庆”年号 。1796年2月9日,清高宗传位于爱新觉罗·颙琰,正式退位。但是皇宫内依然用“乾隆”纪年,如乾隆帝临终医案仍为乾隆六十三年十二月。
景泰蓝(Cloisonne),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已被很多学者所共识。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景泰蓝作坊,清乾隆时期还在广州、扬州等地增设皇家景泰蓝作坊。鸦片战争之后,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景泰蓝”技艺一度衰微。
到清代乾隆时期(1736~1796年),“景泰蓝”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乾隆四年,从广州招来珐琅艺人梁绍文,邀扬州艺人王世雄进宫制作珐琅器。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随处可见。小到帐钩、鼻烟壶,大到屏风甚至佛塔,以及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花纹的内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花鸟虫草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大明莲也演变成精美纤秀的勾子莲,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绘画作品。
大清乾隆年制景泰蓝赏瓶,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整瓶掐丝为金丝,丝细如发,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会贯通,尽显奢华气派、八面威风,这也正是清乾隆时期的显著工艺特点。
其收藏价值极高,想了解更多关于大清乾隆年制景泰蓝赏瓶的,可以关注或者是私信小编共同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