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埃及石碑的神秘符号,西方学者研究了20年,却被汉语学家轻松破译
迪丽瓦拉
2025-07-08 18:02:44
0

万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的文明都经不起它所面临的多重危险的威胁。——亨哈埃利斯

学习过历史的人都应知道,古埃及文化是人类4大文明发祥地之一,当然这里指的古埃及并不是现在的埃及,古埃及是指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历经了3000多年的法老王朝是阿拉伯文化的源头之一。拿破仑在远征埃及时挖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写着三种古怪的文字,西方学家花了20多年的时间,一直都没有找到答案,而这块石碑上的文字却被汉语学家轻松破译。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

1799年,拿破仑攻占埃及时,一名法国上尉皮耶在尼罗河三角洲上一个称为罗塞塔的附近指挥挖掘工程的时候,准备修建城池的防护措施,意外地挖到了一块黑色的大石头。这款黑色的大石头上面刻有三种古怪的文字。

拿破仑对各种学科都有所涉及,他的手下也是如此。他发现这块大石头实际上是一整块古老的大石碑中的一部分,里面的三种文字只有一种古希腊文,他大概认,但看不懂。其他的两种文字,他都不认识。

他意识到这块石头的重要性,于是立即向上级报告。上级决定将这块石头送到拿破仑所设立的埃及研究所,让里面的专家进行研究分析。当时拿破仑知道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所以为了研究埃及的文化,他带来了很多专家。然而拿破仑带来的这些专家对这块石碑进行了研究之后,却没有一个人看得懂石碑上所记载的内容。

由于这块石碑是在罗塞塔附近被挖掘出来的,因此科学家们也将这块石碑命名为罗塞塔石碑。而罗塞塔这个地方是埃及的海港都市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北部,是一比较小的城市,人口只有4万人,所以这个地区并没有在埃及的地图上所标记出来。

成为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

没过多久,发生一件事情,想必很多人在历史书上都有了解,那就是滑铁卢战役。在这场战争中英国取得了胜利,拿破仑也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这块罗塞塔石碑自然就落入了英国人的手中。

从此之后,罗塞塔石碑一直被放在大英博物馆的埃及馆内,成为博物馆最引以为傲的镇馆之宝。这块石碑在落入英国人手中之前,法国人曾经将这块石碑的内容拓在了纸上。这块石碑在大英博物馆被展出之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国家都参与了石碑内容的破译。

当时一位名字叫维斯顿的英国学者发现这三种文字中最下方的文字是古希腊文,他对古希腊文有一定的研究,于是就将古希腊文翻译成了英文。原来这块石碑是在公元前198年古埃及的祭祀们为法老所刻下的颂词公告。

里面记载了公元前198年13岁的法老不仅建设了神坛,圣殿以及祭坛,花费巨资装饰了神庙,还免除了属于神庙神圣土地上所有东西的税收。他所做的这些都让古埃及的百姓十分的感激,所以才刻下了这个石碑用作感恩。

根据古希腊文的翻译,学者们初步了解了碑上所写的是王室的法令,然而在罗塞塔石碑的最上面那一部分也是最不完整的一部分,是用象形文字所写的。而石碑的中间是用埃及文字所描写,所以也很快的就翻译出来了。如今整个石碑只差最不完整的,用象形文字所描写的内容没有翻译。

破译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已经失传了一千多年,已经很少有学者还在研究。如今这一块石碑如果能够完全破译,将有助于考古学家破译古埃及文字规律,并且进一步了解古埃及文化以及罗塞塔石壁中所蕴含的奥秘。

然而从1802年开始,英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众多知名学者都开始用各自的学识打算破译这块石碑,可惜的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取得了实际性的进展。当时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也加入了破译的行列,当他了解到这块石碑之后,就下定决心要解读出罗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

研究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象形符号不可能表示外国人名。因为外国人民只能用拼音的方法来表示象形符号已经是基于已定的语言,他从这些象形文字中正确地找出了这块石碑所描写的法老“托勒密”这个名字的符号。

1819年,法国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商博良阅读了托马斯的文章之后,就对这块石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商博良在19岁的时候已经是勒诺布尔公学的历史学教授,并且掌握了除法语以外的拉丁语,希腊语,汉语、波斯语等许多古代东方语言。

从1822年到1824年,他完全投入到对罗塞塔石碑的研究,经过研究,他辨认出了“克拉奥帕特拉”和“亚历山大”。他发现汉字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从象形文字延续至今还没有失传的文字系统。所以当他看到罗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的时候,就发现这些文字与汉语的表音字很多共同之处。

也就是象形文字符号并不仅仅是漩涡状的符号,所有的符号都是有语言的。他将自己的发现发表了出来并且证明了托马斯所辨认出“托勒密”是正确的。后来他又继续深入研究,他将汉字的特点套用在了古埃及文字上,成功破译了欧洲众学者20多年来都未能参透其中奥秘的象形文字。

埃及学之父

后来他还将自己所研究得出的成果概括为“埃及象形文字译解体系”并将此提交给了法兰西科学院。这个体系实际上就是古埃及象形文字与古希腊文的对照表。毕竟当时的他年仅32岁,很多年老的学者并不认同他这一观点。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象形文字都按照这个方法翻译了出来,他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也正是有了这个成果,让西方学者研究和解读古埃及的文字壁画都有了很大的帮助。1822年也标志着“埃及学”正式诞生,他也被人们誉为“埃及学之父”。但是有如此成就的人,却在41岁的时候死于中风,他的死曾一度让人怀疑与法老的咒语联系,毕竟古埃及还存在着很多至今还无法破解的奥秘。

古埃及的文明得以更加完整展示在世人面前,这离不开商博良的研究成果。从埃及象形文字的翻译也能看出我国的文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强盛的秦汉,还是大一统的唐王朝、明王朝,都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太监干政、掌权...
原创 古... 【朱允炆】即明代第二个皇帝建文帝,被他的叔叔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推翻了,南京城破,宫中起了大火,建...
原创 细... 受影视剧和小说的影响,历史上的很多名人都被曲解化了,而这里要说的三位名将也是如此,原本是智勇双全的名...
原创 慈... 在我国历史上,一代国家的统治者大多是男性,但也不乏有女子贪图权利,沾染国事。就比如清朝的慈禧太后,她...
原创 此... 看过电影一代宗师的人都知道,在这部电影中,有一位名叫宫羽田的著名拳师,是剧中民国时期著名的武术宗师,...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对历史的贡献几乎为零。清朝晚期几乎是每一个官员都贪,同时清...
《澶渊之盟》的签订,与北宋的灭... 全文共2893字 | 阅读需6分钟 《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
原创 刘... 中国大一统王朝中,所谓的“布衣天子”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对这两个人,毛泽东的评价都是...
原创 雍... 将军打仗离不开善战勇猛的战士,君主治国同样离不开能力出众的臣子。若无可用的兵,纵是以一当百的将军犹如...
原创 摄... 清朝历史上共有两位摄政王,第一位大家比较熟悉,清太宗皇太极之弟摄政王多尔衮。第二位,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吴三桂占据清朝半壁江山,兵马是...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吴三桂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本是明朝的将领,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清朝,打开...
原创 《... 导读:赫舍里·索尼,清朝初年有名的重臣。他对历经从努尔哈赤到康熙四代君王,对大清对爱新觉罗皇室绝对是...
原创 历... 历史上唯一无污点的皇帝,去世已1400多年,仍有人愿为他守陵 哈特是美国的历史作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
原创 当... 只有用心灵才能看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小王子》 童话里白马王子爱上灰姑娘...
晚清传统地方官书局的出版文化理... 所谓晚清官书局,指同光时期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同治中兴名臣开其端,诸省督抚大吏倡其行或...
原创 故... 柳亚子《纪事诗二首》:“第一伤心民族耻,神州学界尽奴风。” 对于我国历朝历代 的 皇帝而言,他们心中...
原创 晚...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 千百年前,李白写下如此...
原创 国... 毛主席曾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如果当局统治者不能够很好地治理国...
原创 皇... 戊戌变法后,慈禧是恨透了光绪帝,本来是想放权让他实行维新变革,可到头来损害的却是以她为首的后党利益,...
原创 清...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会有很多军队,来保卫国家。清朝虽然是最后一个王朝,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