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适宜人类居住。据考古资料证实,至少在5000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产和生活。但大金川(河流名称,古代藏语称为“欧曲”,汉语意为“弱水河”)从北到南,贯穿金川全境,阻碍了人们的交流和交往,因此,牛皮船成了金川古老的渡河工具。
图源 | 金川文旅
牛皮船是用牛皮制作的圆形船,大小无统一规格,一般直径为1.3米左右。牛皮船的制作方法是:4张左右的生牛皮用冷水浸泡数日,经去毛并刮净附在牛皮上的“苦肉”和油脂,就可作为绷牛皮船的原料;制牛皮船前,先用有韧性的硬杂木,如“对节子”(一种杂灌木)、柏树条等直径为1.5厘米左右的木条结扎成三道圈,再用木条以交叉方式把三道圈(高差约70~80厘米)绑成网格状圆形骨架,以整张泡湿的生牛皮做船底,用3~4片牛皮拼接缝合做船帮(也称船围),用紫胶(也称松胶,用松脂加毛发配制而成)涂抹填缝,起到防水止漏的作用,待牛皮干后紧缩,将其绷扎在木骨架上,就成为牢固的牛皮船。配一船桨(俗称挠片),就可下河行船。船工(俗称船老板、船师)双脚紧蹬船底骨架,双膝微曲抵靠船围,双手执桨,左右拨水即可航行,遇急流险滩则须奋力划桨。
图源 | 金川文旅
大金川河面宽阔,无法搭桥,但水流平缓,适宜行舟。据《隋书·列传·附国》记载:“嘉良有水阔六七十丈,附国有水阔百余丈,并南流,用皮为舟而济。”这里记载的是小金川和大金川两条河流。《旧唐书·东女国》同样记载:“东女国……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北史·列传·附国》记载:“嘉良有水阔六七十丈,附国有水阔百余丈,并南流,用皮为舟而济。”古籍中记载的“嘉良”“附国”“东女国”等,都是古代典籍中对金川的不同时期的称谓,而女王所居的康延川,是古嘉绒藏语的音译,不同时期又译作“葛延”“葛喇依”等,都是指现金川县的安宁镇及周围地区。
宽阔河面上正在渡河的牛皮船
在乾隆帝二征金川的过程中,土司兵和清军都依赖牛皮船渡大金川攻防对方;红军长征在金川和解放金川过程中,都利用牛皮船渡河,而金川人在旧时则完全依赖牛皮船过河。因此,一直到 20世纪60年代,大金川两岸固定的渡口仍多达20余处。著名的有庆宁渡、勒乌渡、热登渡、八字口渡、卡拉渡、广发寺渡、安宁渡、马尔邦渡、木足渡、卡撒渡、麦斯卡渡、二嘎里渡等。
图源 | 金川文旅
由此可知,早在隋唐时期,牛皮船已经是金川人普遍使用的渡河工具,传承至今主要为非遗展示和旅游体验。
来源 | 志中阿坝—志中金川
编辑 | 王淼
责编 | 尤莉
编委 | 梁敏
值班副主任 | 马吉利
上一篇:大清乾隆年制景泰蓝赏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