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府,又名张崧年,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是中共最初的三大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之一,是中共欧洲党组织的创始人和负责人,也是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入党介绍人,曾召唤周恩来回国并推荐其到黄埔军校工作。客观地讲,张申府对早期的中共是有重要贡献的,他让中共拥有了以周恩来、朱德为首的旅欧志士这支重要的革命力量。
1.关于周恩来、刘清扬(张的夫人))入党,张申府作如下回忆:
“我来欧洲的时候,陈独秀已给我全权负责招收党员。他认识我,对我信任。若我觉得某个人对我们适合,我就写信给他。所以,周恩来和刘清扬入党,就是凭我一封信而已,这也是巴黎中共小组在1921年的创立经过。”
2.关于朱德、孙炳文在德国柏林入党,张申府作如下回忆:
“1922年下半年,我们扩大组织,收纳更多人。党员人数增加了,朱德也是在这个时候加入的。他是一个军人,来柏林之前已经在国内有相当的地位及声望,所以他有点不好意思直接申请加入中共。他谦虚地说‘我希望进步’,暗示他的愿望。我们懂他的意思,就是想入党,所以我们接受他。孙炳文也是这个时候入党的。”
3.关于张申府自己旅欧、组党和办刊等,其作如下回忆:
“我是在1921年的第一天到达巴黎的。我到达时完全没有什么麻烦。我乘坐法国邮船歌狄娜号头等舱到达,我的证件说明我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私人秘书。这虽然不是完全正确,但这身份十分有用和需要。事实上,蔡先生是聘请我做新设在里昂的华法教育会的教员。我的薪酬是每月八百法郎,这是很不错的了,尤其是和那些勤工俭学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收入连这一半也不到。所以我可以租住爱歌里路50号,我也可以有空去学习、上课和写作。”
“同时,我也着手组织中共小组。我召募的第一个成员是刘清扬,那是1921年1月。这时,我们已是情侣了。2月,周恩来参加小组。我把这告诉陈独秀。不久,再有两个人加入:陈公培和赵世炎。赵世炎是一个活力充沛的人,他是来自四川的勤工俭学生。陈和赵都是陈独秀介绍来法国的,他们参加巴黎小组之前已是党员了。”
“我一开始便打算创立刊物,以便在法国的中国工人和学生之中传播社会主义。战后在法国的华人真是多得很。但我需要经费,最后我和章士钊联络,解决了这个问题。章当时也在欧洲,他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前是政府官员,他在战后亲身来欧洲考察政治的改变。在英国,他会见了萧伯纳和威尔士等著名人士。我在中国时已认识章士钊。他是湖南人,是个很有名气的学者政治家。我在北大读书时,也和他的夫人吴若男很要好。章士钊经过巴黎时,我和他讲我的出版计划,他表示支持,并提供资金给我们创办《少年》杂志。我1921年能在欧洲创办这杂志,就是得到章士钊的财政支持。”
张申府,旅欧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后推荐周恩来接任),1925年因与党内同志政见不合而退出中共组织,是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织者与领导者,1957年被打成右派,平反后任第五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6月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中共称其是“爱国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资料来源:
《张申府访谈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美)舒衡哲著,(美)李绍明译}